军营人物特写:永远十八岁的士兵(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22:55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郑赤鹰 “我是个雷达操纵员,不上阵地操纵什么雷达?”你这段朴实而有力的话,成为被引用最多的语言。 进藏多次,朋友很多,但是,每次进藏都必须要看望的老朋友只有一个,那就是你 第一次认识你,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你来自革命历史名城——贵州遵义,多才多艺,会弹吉他,会照相。然而,第一次上到海拔5374米的某雷达站,你就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了。别人也是第一次上山,也有高原反应,却没有一个像你那样严重:出不来气,不能动弹,脸色煞白,眼看就要倒下了。带班的同志当即决定,让你跟着换班的车子下山,你下山后还住进了医院。出院后,连里准备把你留在山下休整点当文书。你不肯:“我是个雷达操纵员,不上阵地操纵什么雷达?”于是,第二次换班的时候,你又上了阵地。高山反应又一次如约而至,而且来得更加凶猛——因为西藏的冬季没有一点绿色植被,特别干燥,空气中的氧分子就更少了。你上山没一会儿就不得不躺下了。换班的车子还没走,带班的同志叫你跟车下去,你不干,双手抓住床沿不放,手指关节攥得发白,你说:老兵都说了,这是自然反应,每个人都要过这道关,挺一挺就过去了。 天渐渐黑了,屋外狂风呼啸,土坯垒起的屋子像一条在狂风巨浪里的小船,摇晃不止。屋顶上的铁皮瓦在风中抖动,哗哗作响。一起上山的同志们默然无语,上山的第一个夜晚是最难受的。这时,你支撑着身子坐起来,别人要来扶你,你摇头,身子靠在墙上,伸手取下刚刚挂上墙的吉他,轻轻地拨响了琴弦,叮叮咚咚的吉他声从你的手指间流淌出来,又清又脆,像一股生机勃勃的泉水,溅着水花,流进了这间灯光昏黄的小屋……大伙都听得入了迷。 灯光忽闪了两下,这是油机即将关机的信号,油机一关,阵地上就没电了。你抱歉地一笑,收起吉他,泡了一袋方便面,慢慢地吃着,吃完就睡下了,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这一年,你刚满18岁。就这样,你永远地走了,甚至没有来得及登上雷达车,履行一次你的职责。作为一名战士,你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啊! 于是,你走进了我们制作的一个电视专题片《甘巴拉甘巴拉》,这部片子很快在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了,当年还得了奖,连队之外的人们第一次听到了你的名字,也第一次听说了你的事儿。不久,你所在的连队作为世界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同时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先进连队,引起了下至雷达团领导、上至军委首长乃至国家和地方各个新闻媒体的注意,你的事儿一次又一次让人们热泪盈眶,让将军们老泪纵横。“我是个雷达操纵员,不上阵地操纵什么雷达?”你这段朴实而有力的话,成为被引用最多的语言。 拉萨西郊的烈士陵园有一道围墙,你的墓是在墙外,不是很好找。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去看你,绕来绕去,绕了许久才走到你的墓前。我很吃惊地发现,你长眠的地方很干净,更让人惊奇的是,你的面前还摆放着一小束青翠的松枝——那是严冬时节,拉萨找不到鲜花,一束松枝应该是最好的祭品了。 从那儿以后,每次进藏,我都要来会会你。每次动身之前,我总想要带点儿什么给你,可是,实在想不出带什么才合适,只好在你的墓前默默点燃一瓣心香,那一刻,只有那一刻,我敢说,我的心灵是纯净的,没有了一丝杂念…… 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或长或短,认识的人,相处的人,相遇的人,擦肩而过的人,不可胜数。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对自己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影响、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对我来说,你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我要感谢你,永远18岁的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