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军备动态 > 正文

P一270第三代中型反舰导弹(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09:48 《国际展望》杂志
P一270第三代中型反舰导弹(图)

前苏联661级PAPA核攻击潜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20世纪70年代,就OKB一52设计局开始发展第三代舰射/潜射重型反舰导弹的同时、苏联海军也要求彩虹(Radug'a,原为米高杨设计局的分支机构OKB一155一l,专司导弹开发,曾研制出P—15系列反舰导弹和X一5/20/22空射导弹。1966年正式独立)设计局发展下一代近海防御用中型反舰导弹。

  如前所述,为抑制舰载机的反击,苏联重型反舰导弹借延伸射程来保护发射平台。又
利用“编队攻击”技术以穿透美国防空网。但对于近海防御部队而言,主要的目标是西方国家登陆舰艇、驱逐舰等二线舰队,因此对射程要求并不高。然而,由于北约开始配备中短程的防空系统,因此彩虹设计局仍打算应用新的技术来突破。

  P一270中型反舰导弹(SS—N一22“日炙”)依靠速度突防。其先进的冲压发动机可使导弹在低空就达到2.3马赫的高速,这意味着P-270导弹刚从地平线冒出时,不到1分钟就可击中目标,中短程防空系统几乎来不及反应。如果同时发射多枚导弹,几乎可保证多数都可穿透防空网。2马赫的高速也带来极高的动能。根据苏联的估计,只要卜2枚就可击沉3000吨左右的护卫舰,而最多2枚就可击沉2000吨级运输舰。P一270是率先使用整合式冲压发动机的导弹,也就是将原本外挂的助推

火箭整合到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缩小导弹的尺寸,能够摩进导弹快艇的发射箱中。

  由于苏联的重型反舰导弹从未有外销记录,所以冷战期间外界所知不多,常常错误地推测其使用液体火箭或冲压发动机实现超音速飞行。实际上,如前所述,从P一6/P一35到P一500系列一直采用涡喷发动机,才能达到350公里以上的射程。P一270导弹才是苏联首型使用冲压发动机的舰射导弹,不过射程只有100公里,并不是以射程与舰载机抗衡的重型反舰导弹。

  1981年,弹体编号3M-80的P一270导弹正式服役。1984年,改进型3M一80M服役,其高空射程可达到120公里,全程低空飞行射程80公里。后来又发展出射程更远的3M一82,高空射程延长到160公里,低空射程120公里。

  20世纪80-90年代,苏联海军建造了18艘956型现代级驱逐舰,每艘装备8具发射管。2000-2001年,又建造了2艘外销到中国。956型驱逐舰上配备兼有平面雷达与电子截收设备的Mineral火控系统,以提供发射前导引。另外,苏联也建造了34艘1241.1RZ型导弹快艇,装备4枚P一270导弹,搭配较小的Titanit火控系统。1989与1992年,苏联又接收2艘1239型气垫船(布拉风级),每艘装备8具发射管,分别配备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苏联一度想把P一270装备到苏一27K舰载机上,然而一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测试,计划无疾而终。苏-27家族一直到新一代的外销型整合Kh一31A导弹后,才拥有了反舰能力。最近由于Kh一59MK整合测试正在进行中,预计苏一27系列可得到第2种亚音速反舰导弹。不过这些改进都还未发生在俄罗斯海军的舰载机上。

  虽不像重型反舰导弹一样有复杂的“编队攻击”技术,P-270导弹仍有任务规划系统可在发射前制订精确的行动计划。2-4艘水面舰艇可用打带跑方式高速发射导弹后返航,任务电脑会预先输入飞行计划到导弹中,使连续发射的导弹可同时抵达目标,以饱和防空系统的能量。另外,P一270导弹的雷达导引头除了一般的主动模式外,也可用被动模式以降低被电子软杀伤的机率;接近目标时,可进行高达10G的机动动作。

  尽管有低空2马赫极速而傲视群雄,但在战术运用上,P一270较类似西方“发射后不管”的战术。早期报导指出P一270导弹具有逆合成孔径雷达导引头,可截取目标船舰影像并传回母舰。但根据后来报导显示,应是P-6/P一35T系列或P一500等重型反舰导弹才有类似的“Man—In—Loop”操作机制,以执行跨地平线攻击航母编队的任务。另外,苏联的导弹潜艇与导弹巡洋舰多有卫星通信系统,以链接天基或空基的侦察平台取得目标方位,而P一270的发射舰则似乎没有类似的配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