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李中华飞行数据曲线可媲美计算机模拟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3:20 人民网

  用智慧给自己插上翅膀,让这勇敢者的事业成为了智者的天空。他,以激情与理智的完美结合,让自己飞得更高;他,凭科学精神与战斗精神的和谐统一,让自己飞得更稳;他,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深厚的理论技术功底合二为一,让自己飞得更精。

  孜孜不倦,为提高综合素质攀登

  以李中华为代表的一批试飞员,特别能钻研,他们的试飞技术非常娴熟,不仅是试飞员,而且承担着与试飞工程师、总设计单位交流沟通的任务。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总师 于志丹

  李中华爱学习。

  走进他的书房,看到的是满满一架子的书,除了大量与飞行有关的,还有很多历史和自然等方面的书。李中华说,这些书绝大多数他都通读过,有的还不止一遍。

  李中华在大学读的就是航空

发动机专业,应该说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但他并不满足,始终坚持把学习当作终身任务。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职攻读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在学习上有很多独特之处,比如阅读国外的飞行事故汇编,每次看一个事故,都是把后面的内容遮住,先看现象部分,考虑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然后再看别人怎么处理,两相对照,取长补短。除了向书本学,还不放过任何机会。他一有空就到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观察飞机组装过程,详细了解飞机构造、性能及各个系统的有关数据。对于飞机的线路怎么走,管路结构是什么状态,控制原理又是怎样的,他钻得很透。

  李中华的勤奋与刻苦,在赴国外学习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1993年,他首次赴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院深造。语言是他的第一个"拦路虎"。一堂课下来,李中华常常是手忙脚乱记下的笔记如同天书,连自己也不知记的都是些什么。

  怎么办?一向不服输的李中华狠下一条心--学!

  他在积极向翻译学习请教的同时还另辟蹊径,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学校、公园等一些小学生比较多的地方,从小朋友那里学习基础俄语。为了搏得孩子们的好感,李中华经常买些糖果登门求教。

  4个月的时间,李中华不仅能流利地用俄语对话,完成了其他国家试飞员一年的课程,还默记了各种型号飞机的座舱图和仪表、数据,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俄罗斯试飞学院考核,成为我国首批3名国际试飞员之一。回国时,他没带什么洋货,却带回了三十多公斤重的宝贵试飞资料。

  "在试飞团搞科研理论研究,中华是一把好手。"一位战友这样评价李中华。甚至有人说,试飞团的科研之风是由李中华带动起来的。

  李中华在学习上是个有心人,他深知,有些知识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必须靠经验的积累。因此,他特别注重对试飞经验进行总结和探索。这些年,他结合试飞实践,先后在《飞行力学》、《国际航空》、《飞行试验》、《航空杂志》、《航空知识》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并多次获奖,《苏-27飞机的"眼镜蛇"机动及其战术意义》还在2000年飞行力学年会上获奖。

  只争朝夕,向试飞纵深领域加力

  科研试飞不仅要飞出极限,更重要的是瞄准前沿,积极探索,开拓新的领域。

  ――空军某试飞团团长 张景亭

  看过李中华飞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他的飞行动作非常标准、潇洒,特别是他的两点大姿势着陆,在试飞团堪称"经典之作"。

  但精湛的飞行技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李中华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自从当上飞行员后,他就报定一个信念:一定要把飞行技术练精,做中国最棒的飞行员。当试飞员以后,李中华又有了新的目标,为了中国试飞员的荣誉、为了国产新机早日装备部队,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次次向极限值发起挑战,向世人展示了新一代中国试飞员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险阻的英雄气概和聪明才智。

  他以学识作基础,以生命作抵押,为中国新一代试飞员争得了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主动挑战国际航空界公认的难题--"失速尾旋"。经过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反复训练,终于拿到了国际试飞员证书,并成为迄今为止我国仅有的3名新型战机"失速尾旋"教员之一。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对试飞员来说,细节则直接决定生死,同时也直接反映试飞员的知识储备厚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试飞员必须细心发现每一个问题或异常现象,并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及时准确地做出正确分析判断。

  2003年3月,李中华驾驶国产某新型战机进行迎角限制器的试飞。飞机的迎角限制器是现代战机实现"无忧虑"操纵的一个必备系统。安装迎角限制器可以避免飞行员操纵过量,造成迎角过大使飞机进入不安全状态。

  为了测试迎角限制器在极限状态下的工作情况,李中华在试飞中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外,还自己设计了一套动作。在飞机减速到一定范围时,他突然推驾驶杆到最前面,在飞机机头刚要下沉时,再突然把杆拉到底,飞机瞬间抬头便越过了限制。

  飞机落地后,李中华告诉在场的工程技术人员,飞机的迎角限制器不能将飞机完全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外的同类飞机上已相当成熟,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已在地面的模拟机上做过了多次实验,他们十分自信地认为,李中华所说的现象是一种偶发现象。然而李中华更加自信地说:"这个迎角限制器至少限制不住我,只要我想越过去,就能越过去。"

  果然,在第二天的试飞中,李中华以同样的动作飞出了同样的数据,又一次越过了限制器的规定范围。在数据面前,工程技术人员心服口服,对该型飞机迎角限制器进行了改进,消除了一项严重的设计缺陷。

  中国试飞研究院变稳飞机课题组主管赵伟杰这样评价李中华:"他飞出来的数据曲线,往往可以和我们在计算机上模拟出的数据曲线媲美。"

  永不满足,朝专家型试飞员跃升

  不同驾驶技术的试飞员,飞出的性能数据完全不一样.一个优秀的试飞员,至少能把飞机的性能提升10%以上。李中华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副院长 周自全

  一个优秀的试飞员,应该是专家型试飞员。

  怎样才算是一名专家型试飞员?李中华用行动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他是团里出了名的"活字典"、"问不倒","两点大姿势着陆"、电传飞机的首次着陆等高难度课目和动作,都是他飞出来的。试飞员们说,只要中华在现场,什么问题他都能给你讲明白,让你像吃了"定心丸 "一样踏实!

  一次,3名新试飞员向老师"轮番轰炸",从试飞理论到飞行操纵,连续问了50多个问题,李中华一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3名新试飞员赞叹道:"我们今天真是领教了专家型试飞员的本事。"

  李中华除了手把手的带教新试飞员,还注重做一些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他参与编写的《试飞员科研试飞训练大纲》、《现代战斗机座舱信息显示评估》等教材,对培养新试飞员起到重要作用。他还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试飞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攻关,先后完成了"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和"某型飞机大迎角特性及失速尾旋"试飞课题,不仅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并分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名专家型试飞员,在科研试飞的过程中能够创造的价值有多大?

  有人说,科学的座舱是由试飞员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出来的,因为试飞员是座舱的第一使用人,座舱设计是否科学,操作是否便捷,他们最具发言权。在李中华看来,试飞员的价值应该体现在能够主动地参与科研、做科研试飞的主人,帮助设计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某型飞机的设计定型试飞中,李中华就发现,座舱的人机界面设计有问题,不符合飞行员的操作习惯;有的防错设计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此,他都提出了合理化改进意见,并得到了研制单位的采纳。

  这,就是一名专家型试飞员的本事!(空军报)★

  相关专题:中国空军王牌试飞员李中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