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李中华承担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确保课题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2: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200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接见了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称赞他“你的事迹很突出,也很感人。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特别是你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希望你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再立新功!”

  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2006年10月22日,李中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代表全军官兵向党和人民表达心声和忠诚。

  这是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时刻:2007年到来之际,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由李中华等试飞成功的歼―10战斗机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

  心随战机一起飞。李中华,这个同国产先进战机一起度过18年试飞生涯的双学士飞行员、国际试飞员、空军特级飞行员和功勋飞行员,当他经历了一次次生死较量,把一架架新型战机飞出极限性能、送上祖国蓝天的时候,那句22年前就写在日记中的诗词,总会浮现眼前: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为了明天,飞出军人的尊严

  惊险回放

  涂装一新的歼―10战斗机,直升万米高空,尔后全速向下俯冲。

  轰油压杆 动力强劲的新战机如箭一般向地面狂飙。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飞出“低空大表速”。

  地面监视器显示:飞机动压已大大超过我国试飞史上的纪录!

  李中华仍在加速。

  剧烈的震动和难以辨别的视觉效果,让李中华感到极度不适。

  此前,飞机曾先后出现过前起落架护板严重变形、机翼前沿的铆钉飞掉、油箱渗油等现象。

  耳边传来气流掠过机体时发出的低吼。李中华神经紧绷,全力以赴。

  地面监控仪上的数据在急剧跳跃,监控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神情肃穆的专家们“紧张得浑身毛发都立起来了”。

  此刻,出现任何差错,都会导致机毁人亡,因为处理情况根本来不及。国外在进行这种试飞时,曾发生过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

  但李中华仍在加速,加速,冲击极限!距离地面不足千米。

  终于,歼―10和李中华迎来了骄傲的一刻:中国战斗机研制史上盼望了多年的最大飞行表速、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和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拿到了!

  中国一航航空产品部原部长晏翔没等飞机停稳就冲了过去,一把抱住从机舱下来的李中华:“中华,好样的!你天生就是飞低空大表速的。”

  险情解读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现代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为了明天,飞出中华天空的尊严,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追求。

  研制专家告诉记者:任何一架新型战机的诞生,除了原理研究、工程制造、科研创新外,最后最关键的一关是试飞。通过试飞,考核飞机指标,检验飞机性能,摸清极限状态。所以,人们把中国试飞研究院和空军某试飞团称作新战机的“产房”,把试飞员誉为新战机的“助产士”。

  在歼―10战斗机研制的过程中,李中华作为主力试飞员,担当起以激情燃烧天空、以拼搏催生新战机、以青春和热血铸造中华之剑的责任。李中华和他的战友承担了数十项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课题、数千个参数进行了上千架次的试飞检验,圆满完成了定型试飞任务,确保歼―10战斗机按时装备部队。

  “低空大表速”试飞,是验证战机在高度低于1000米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对飞机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的最有力检验。试飞中一旦出现不测,飞机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瞬间解体,试飞员根本来不及跳伞逃生。这项试飞是要在“生死时速”中,极力掌控处于极限高速中的飞机、抵抗数倍于常人的高强度过载、并对飞机的“危险边界”进行全面评估。作为一类风险科目,也是歼―10战斗机试飞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故事背后

  年少的李中华有一个梦想,就是为祖国造一架扬眉吐气的先进飞机。为了这个梦,他高考时坚持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1983年,在他即将毕业时,得知空军要从他们这批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就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积极报名参加选飞。母亲知道飞行有危险,3天连发5封电报让他慎重考虑。他始终没有动摇。

  入伍后,李中华上了航校,又在航空兵部队锤炼了两年,1989年,就在团里正要提升他为副大队长的时候,上级有关部门征询他是否愿意当试飞员,当李中华得知“试飞员将参与先进战机全程研制”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大家一致看好的前程,加入了试飞员的行列。19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国外学成归来,一些大航空公司竞相以诱人的地位、丰厚的待遇请他“加盟”,但李中华婉言谢绝了航空公司的邀请,他说:“国家花重金培养我不容易,部队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曾有人把试飞比作“在悬崖上高速开行一辆不知道性能如何的新车”,还有人说,试飞因摸索极限而危险,因为突破临界点的时机和后果无法预知,试飞员几乎每天都是慷慨赴死的壮士。李中华在这个高风险职业中一干就是18年。与李中华同批的14个双学士飞行员中,后来有8个转业到了民航,待遇好、风险低。一位好友曾问他:“哥们儿,你什么时候撤?”李中华则回答:“中国空军只要还剩下一个试飞员,那就是我。”

  曾经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父亲,也是直到2001年到中央电视台参加儿子的访谈节目时,才知道儿子干的是风险极高的试飞工作。

  李中华生性要强。很少掉眼泪的他,只有过一次失声大哭:因为颈椎间隙超出标准不到1毫米,落选宇航教练员。做宇航教练是当无名英雄,但李中华却为自己失去更具挑战性的机会而伤心。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无论科研试飞还是定型试飞,都是专门靠化解险情、征服危机来达到科学的目标。这无异于虎口夺食、火中取栗。李中华却以攀登险峰为荣,把经历挑战的日子视为寻常。

  李中华坚信,试飞是科学,尊重科学就会减少危险;试飞是使命,为使命出生入死是值得的;试飞是勇敢者的选择,坚定了信念才能果断地行动。

  每当提到国际上加紧研制先进战机的消息,李中华就心急如焚。每天一进场,都盼望着能飞行。天气稍有好转,就一个劲儿地对着天空说:“我看这个天就能飞。”

  他潜心琢磨如何增加试飞时间,科学统筹技术要求、气候特征和任务需要,千方百计建起全团的局域网及有关信息化设备,大幅度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

  某机型试飞原本计划30个架次,李中华只用17个架次就圆满完成任务。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科研经费,测试周期缩短了1/3。他按国际最优秀试飞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个合格的试飞员,就是给你一架新机,能在7天之内把它飞起来,而且还要飞好。”

  科研专家最赞赏李中华的那种激情和专注:“中华的精力特旺盛,好像总也用不完。一坐进机舱,就能与飞机融为一体。”不止一次,当李中华驾机飞出一个个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数据时,总会有科学家满眼热泪热情拥抱:“我真想代表祖国感谢你!”

  采访时,李中华有一句话令记者难以忘怀:“如果不能尽快地把新机的最好性能飞出来,那就愧对国家、愧对民族、愧对历史。”

  为了胜利,飞越科学的巅峰

  惊险回放

  7秒钟,要把绝境变生途。谁能做到?李中华。

  “5·20”是一个传奇,也是一场殊死搏斗。

  这是一架科研价值极高的“三轴变稳”试验飞机。世界上数量极少,中国仅此一架。

  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特大险情。2005年5月20日12时22分,李中华带着战友梁剑峰驾机完成两个状态,正准备做第三个状态试飞时,飞机突然向右侧剧烈偏转,并猛烈“倒扣”过来!

  飞行高度不足500米,离大地近在毫发!飞行速度仅270公里/小时,这是接近危险的最慢飞行速度!“倒扣”的飞机,使操纵变得特别困难!

  在这个魔鬼般的恐怖时刻,连空气都在颤抖!难道这架带着宝贵试飞数据的科研机就这样毁掉吗?

  李中华沉声告诉梁剑峰:“别动,我来!”梁剑峰信赖地静默了。他知道,除了李中华,神仙难救。

  李中华平时千锤百炼的功夫开始显现。切断变稳系统,试图操纵飞机。压杆,没反应。拉杆,没反应。蹬舵,还是没反应……

  飞机在加速下落。李中华和梁剑峰能够感到自己正倒栽葱地朝地面的麦田撞去。高度200多米,可飞机还不听“话”!没有跳伞的可能,也没有时间了!

  李中华全神贯注。此刻只有一个方法,关掉电源!按常规这是不合逻辑的,在实验室也从没遇到过,但问题可能就在这里!念头电闪间,李中华已经行动:他以极其准确的动作,干净利落地关掉右边的3个电门,切断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

  果断而危险的对策,产生了期望的效果,在这个离地面极近的高度,飞机得救了。

  7秒钟,只是生命一瞬间,但李中华创造了奇迹,飞越了一座前人未能飞越的巅峰!

  解除“倒扣”,加速拉升……在没有电源、没有仪表显示、无法与地面联系的情况下,李中华驾机安全降落。

  险情解读

  这7秒钟后来成为了“5·20”的经典镜头。

  这架新型三轴变稳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空中模拟飞行试验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研制新型战机,有许多技术、设备必须在这种飞机上进行试验。向它输入相关参数,它就可以模拟出不同类型、不同状态飞机的空中特性。由于其科研本领大,被科学家们誉为“空中魔术师”。目前,世界上只有美、英、法、俄和我国5个国家拥有此种飞机。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一位专家说,如果这架飞机摔毁,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中国的新机研制能力与世界先进国家比,会一下子落后很多,先进战机装备部队的进程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李中华和梁剑峰此次飞行的科目是“纵向诱发振荡”,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科研试飞。事后,科学家们看着飞行记录,无不惊叹:“这个李中华,真是员‘福将’!”

  故事背后

  试飞,是一门科学。试飞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飞机缺陷、挖掘飞机潜能,非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不行。

  李中华是新一代试飞员的代表。既敢飞、会飞,又能参与飞机研制和设计的智能型飞行员。这是他发愤读书,虚心请教,积累经验,积极把知识转化为试飞能力的结果。

  参加试飞后,当李中华明白新一代战机最需要专家型、学者型试飞员后,一场获取先进飞行知识和技能的拼搏,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的每一年、每一天。

  每天保证1―2小时读书,与战友共同分析国外试飞资料,都是雷打不动的。

  赴俄罗斯培训,他克服“连33个俄语字母都认不全”的障碍,苦练先进的试飞技能,背单词、背数据、背技术规程,对有难度的试飞动作千锤百炼。每天只睡5个小时,每天的学习和训练任务都超额完成,不仅以惊人的毅力在4个月内完成了其他国家试飞员一年的课程,获得“国际试飞员证书”,而且胜利攻克了难度极大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当他驾驶苏―27战机从8000米高度一遍又一遍做出“眼镜蛇机动”时,俄罗斯著名飞行员科沃丘尔说:“李,祝贺你获得飞行员至高无上的荣誉!”

  46岁的李中华,如今已是能够驾驶和试飞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运输机等多机种26种机型的全能试飞人才。安全飞行2250小时、成功处置20多次空中险情、先后12次荣立军功。

  一次,李中华带飞3名新试飞员。为了“考考老师”,3人一口气从试飞理论到飞行操纵连珠炮式问了50多个问题,李中华一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3人信服地表示:跟着李中华飞,放心!从此,李中华得了两个外号:“活字典”、“定心丸”。

  坚实的功底给了李中华参与先进战机研制的充足条件。

  这是一次能够载入史册的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飞机将首次使用电传系统着陆。人们充满期待,鲜花都已经备好。

  然而,李中华驾机着陆时发现了意外。飞机降至离地1米时,飞行姿态没有执行操纵意图,反而在跑道上空颠簸起来,且没有减弱趋势,被迫复飞。

  事后,经过严密分析,李中华提出,问题的原因是飞机纵向控制系统增益过高,操纵过于敏感。他建议:将纵向增益减去1/3。设计部门认为操纵灵活是新战机的优点,不同意修改。

  他的“倔劲儿”上来了。他以飞行曲线和参数据理力争。经过整整两天的讨论、模拟试验,最终确认,李中华是对的。

  李中华是飞行员,更是一名试飞工程师。参与了歼―10研制的全过程,并在预研阶段就提出了“安全、舒适、高效”的设计理念三原则。

  试飞歼―10时,李中华感到座椅固定不好,做高难度飞行容易导致人椅分离,建议改进;人机界面不太符合飞行员的操作习惯,防错设计不够合理,建议改进;前起落架护板力臂过长,建议改进……10多项建议项项准确,全都被设计人员采纳。

  这些年,他以飞行实践为基础,在《航空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章。

  新型战机试飞期间,他没有出过一次错、忘、漏的差错。一个任务单上,有时有60多个动作,非常繁琐,李中华都做得极为精确。“这对于任何一个试飞员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空军某飞行试验基地副参谋长徐勇凌说。

  李中华的严谨出了名。每次试飞,都要亲自列表、画图、填写飞行卡片,认真思考试飞清单,在他的办公室,光平常累积的飞行记录卡片就有1100多张。

  平时,李中华守时像闹钟一样准确,守纪像铁板一样强硬。工作中的他,坐得总是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连头发都是标准的“板寸”。

  “勤奋+钻研+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李中华与先进战机一道展开了科学的翅膀,飞越过一个又一个高耸的“科研巅峰”,摘取了苦战过关的胜利果实。☆

  为了祖国,飞在死神的前头

  惊险回放

  “这是死亡螺旋!李,赶紧改出来!”

  当年在赴俄受训时俄方教员那句急促的口令,此刻又一次响在李中华的耳边。

  这是万米高空,李中华正在填补我国“三角翼战机失速尾旋”科研试飞的空白。

  收油门,飞机减速;蹬左舵、拉杆到底,战机如被激怒般浑身抖动起来。机头上仰,机身向下翻滚,像一片落叶飘旋着扎向地面……

  飞机失控,李中华如骑狮虎!

  突然被抛向空中,头撞在座舱盖上。机翼拍出一阵阵怪叫,令人毛骨悚然。

  “1圈……3圈……6圈……”后舱试飞员李存宝一下一下地数着翻滚圈数。飞机迅速接近尾旋的极限。

  已经多少次从尾旋中安全改出来的李中华,忍受着高速旋转的痛苦,测试着飞机性能的底线……好了!推杆、蹬右舵到底……飞机摆动双翼,顺利改平。

  正飞尾旋被征服,再战倒飞尾旋!

  战机冲向高空,开始“死亡陷阱”最残酷的“魔法游戏”。从万米高空下坠,进入加速滚转,发动机刺耳怪叫起来。剧烈地倒飞滚转中,发动机转速表归零。

  不好,发动机停车李中华知道,与死神赛跑的时刻到了。“试飞员的使命,就是让战机永远飞行在死神的前头!”

  环控系统失灵。座舱玻璃迅速凝结了一层白色冰霜,视线被隔绝了……

  双重“鬼门关”前,李中华和李存宝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终于,在距地面6000米时发动机发出悦耳的轰鸣,“倒飞”的战机冲出了螺旋。

  “死亡陷阱”消失,英雄诞生了。

  险情解读

  失速尾旋被航空界称为“死亡陷阱”,世界航空史上战机的大迎角失事,约90%都是因为进入尾旋造成的。仅美国和俄罗斯在“失速尾旋”的试飞中,就损失过几十架飞机、数十名试飞员。

  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李中华亲眼目睹了一次图134与另一架图22型试飞机空中相撞的悲剧。整个机组的6名试飞员全部牺牲。当天,飞行训练没有停止。其他试飞员驾驶的飞机在失事地点上空低空盘旋一周,以表达对烈士的纪念。

  死神,离试飞员是如此之近!而“失速尾旋”,则是被死神紧迫包围的地方。

  长期以来,“失速尾旋”一直被国产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曾发生因“失速尾旋”导致的飞行事故。征服“死亡陷阱”,不仅是所有飞行员的梦想,也是保证作战胜利、保全飞行员生命必须打开的一道难关。

  科研试飞中,为使战机具备危急时刻能改出“失速尾旋”的可靠性能,往往需要试飞员创造最极端的险境,并以可重现的操作手法使飞机脱险,并恢复正常飞行。

  在我国,能够可靠进行“失速尾旋”试飞的,仅有3名!

  故事背后

  如果拍一张李中华的生活写照,那一定特别可爱。

  试飞团营区有一道独特风景:每天早上,在去饭堂的路上,一个空军大校、人们熟悉的副团长李中华,穿着旱冰鞋,一路如风似箭地越过人群,“滑”进饭堂。

  这年冬天,他到西北试飞,驻地有一个人工湖,当时气温很低,水面结了一层冰。李中华以为可以滑冰,一大早就穿上自带的冰鞋下到了湖面上。谁知没滑上几步,冰层突然破裂,整个人掉进了寒冷的冰水里,好在他反应敏捷,迅速爬出了冰窟窿。领导发现后要求他:注意安全,别误了飞行。

  李中华身体特棒。说起李中华,领导和同志们会异口同声地讲出一串形容词:瘦子,精干,灵活,事业心强。“他酷爱滑冰,酷爱跑步,酷爱体育运动,样样都能练几手”,战友们理解他。

  李中华的妻子告诉记者,李中华是个“矛盾统一体”:试飞时,他是“拼命三郎”;平日里,他是个特别“惜命”的人。“军人不怕死,但不能做无谓的牺牲。锻炼对飞行帮助大,好处多,有效率,准确,不忘事,身体能够保持协调,关键时刻不出问题。”李中华自有道理。

  李中华还是个“浪漫”的飞行员。每次飞行,他都要穿着从俄罗斯带回来的连体飞行服,把皮鞋擦得锃亮,戴上雪白的手套……战友们开玩笑:“这么精心打扮,是不是去约会?”李中华半是调侃地回答:“是呀,跟我的飞机去约会!”

  他和妻子潘冬兰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好得会让你妒忌。”从恋爱到今天,李中华爱得热烈。那辆结婚时“接新娘专用自行车”至今仍是至爱;天各一方时写下的情书被妻子装订成册;不爱谈笑的李中华一有空就组织家庭演唱会;夫妻眼中,对方总是最美。

  有一年潘冬兰过生日,本以为出差在外的李中华回不来。没想到天刚暗时,丈夫一手捧着一大束红玫瑰,一手拎着一盒精致的蛋糕,微笑着走进了家门。

  潘冬兰说:“我们懂得珍惜。生命中一些东西别人可以任意挥霍,而我们却不能。”

  李中华为什么会这样生活?因为他知道试飞的危险性。他的所有爱好,都与飞行有关,都在为战胜危险、确保安全做准备。因为他知道,军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只属于祖国。

  有人说,试飞员是用生命去换飞机,李中华说,谈不上换,飞机就是试飞员的生命。为了这个生命在真正的战斗中焕发活力,李中华做好了为试飞奉献一切的准备。

  李中华喜欢冒险,在试飞中经常有新的突破。

  “他用主动冒险拓宽了战机的战斗力边界。”专家们由衷赞叹。“他在与死神开玩笑,我们既爱又怕”,试飞院领导说。

  试飞我国首次研发的重点型号先进发动机,李中华是核心组成员。面对太多的第一次,大家心里没底。“要不从国外请人飞吧”,有人提议。李中华说:“能不能咱自己来?”说干就干,先是请总设计单位上课,再到模拟机上“飞”几个周期,然后,单飞!

  一番大胆试验,几经艰苦拼搏,型号数据飞出来了,试飞方法也成型了。双丰收。

  这些年来,李中华遭遇过“飞机发动机高空大马赫数时双发停车”、“飞机液压系统漏油、着陆刹车失效”等20多次“与死神过招”的时刻,每一次他都化险为夷。

  1999年5月18日,李中华和战友李存宝正在进行“正尾旋”试飞,突然发动机发出“咔嚓”声怪响后停车,飞机瞬间急剧右滚。滚转许多圈后,又像浪尖上的一叶孤舟,由向左正尾旋变成更险恶的向右倒飞尾旋。一时间,机舱内浮尘弥漫。两人均感到飞机急坠、座椅保险带松动。“三险连发!”情况十分危急!

  10000米……8000米……7000米……终于,李中华和李存宝以一连串敏捷动作将飞机改了出来,至4000米时,一次启动成功。

  记得在“5·20”那天,“与魔鬼打交道”的飞行结束后仅半小时,李中华又从容登上另一架战机,带着部队送训的飞行员再次升空。当晚,妻子潘冬兰听到李中华回家的脚步声,一边念叨“感谢老天,又把他还给我了”,一边含泪抱住刚进门的丈夫。李中华却显得十分轻松地抚慰妻子:“没事,我就是按了几个按钮。”

  仿佛致命的危机仅是一阵风。内蕴英雄本色,外在温文尔雅,这就是一个中国军人的外柔内刚!

  从一名普通地方大学生,成长为空军试飞专家和国际试飞员,经历了18年的生死考验,李中华把自己锻造成了真正的思想技术双过硬的高素质试飞员,在蓝天之上、白云之巅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中华传奇。 ★

  (《人民日报》2007年1月15日 第1版)

  相关专题:中国空军王牌试飞员李中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