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高山雷达站:雪线上的空中国门(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 10:43 解放军报
高山雷达站:雪线上的空中国门(图)

卢曦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谭洁

  10多天来的奔波,记者收获到的不仅是艰辛与劳苦,更多的则是兴奋与感动: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我高山雷达部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空情预警能力实现了大幅跃升。记者目击了各级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也深切地体味到高山雷达站官兵们坚守祖国空中国门永不变的“高山雪莲精神”。

  一

  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7月6日上午9时,记者老远就看见某雷达阵地缓缓旋转的新型雷达天线,可是却总也走不到它的跟前。

  顶着8级冰冷狂风,记者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终于在1个小时后挪进雷达阵地。进入新型雷达车内,恒温、供氧的操作环境让记者剧烈的心跳渐渐平缓下来。一名专家说,新型雷达非常人性化,人机环境比较和谐,而且大大减少了雷达辐射波对人体的伤害。

  “出现异常空情!”记者刚走出值班平台,一级战备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所有人员均在狂风中眨眼间奔赴战位,记者的快门速度总也赶不上雷达官兵守卫祖国空中国门的迫切心情。

  雷达车内,在大量的地物回波干扰中,雷达屏幕上白茫茫一片,“一号班”人员正紧张地在大片纷乱的地物回波中寻找目标。突然,一枚微弱的信号闪现,他们迅速跟踪。随后,传来急促而自豪的声音:“目标锁定!”

  一名老操作员说,雷达兵最得意的事就是发现目标,新型雷达到来后,装备的

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探测范围、精度和抗干扰性明显增强。“咱高山雷达兵守天的本领更高了。”

  探测手段更新换代,情报传输高效快捷。在某雷达阵地指挥室,记者看到,目前与新装备配套的雷达组网平台已经搭建,高山雷达情报处理手段正在从人工标图、口报向自动化传输迈进。

  “海拔高,训练起点也要高。”7月7日夜晚,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正在进行技术保障的高级工程师胡大庆告诉记者,目前这里的高山雷达站基本实现模拟化训练。过去官兵在传统纸板上练测向测距和估高,如今训练手段正在悄悄向“理论教学课件化、战斗操作模拟化、战术训练网络化”转变。

  室外雪花飞舞,室内激战正酣。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模拟对抗训练正在实施。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随着空情、航线等相关背景信息输入电脑,战场瞬间便出现在面前。昼夜机动,隐蔽部署,连续探测,情报传输……在连续的对抗中,整个模拟训练过程和现实作战几乎一样。

  据专家介绍,目前空军已初步构建起远中近、高中低和有源无源、空地结合的新型现代化联合空情预警体系,标志我空防预警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这仅仅是开始。我高山雷达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无人值守雷达要走上这高高的山巅。”胡大庆说,想到将来告别这片阵地时,心中虽有种种不舍,但他还是为此欣慰。因为,那标志着祖国的空防体系更加完备!

  二

  7月7日下午,某雷达站。和我们聊天的是30岁的硕士副站长周峻威。这位黑瘦但透出一股帅气的基层指挥员喜欢说“大话”,黑紫嘴唇里迸出来的全是“高山雷达阵地如何部署”、“跟陆防部队的情报传输如何完善”等之类的话题。同行的一位专家说,他思考的问题正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真是难得啊!

  “孔雀也会西南飞,今年还有一批像周峻威这样的高学历干部来高原。”空军驻藏某部司令胡刚说,目前,雪线以上高山雷达站90%以上指挥员为全日制本科生,各站有数十名专家和业务骨干,一批新型守天队伍正在崛起。

  走进周峻威的宿舍,简陋的桌子上摆着一台高档的

笔记本电脑。他说每天就用这个上军网冲浪,跟全军有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同行交流。最新的预警探测资料、信息就通过细细的电话线,源源不断地涌上这高高的雪山之巅。

  “新型雷达的一些细节设计还有改进的余地!”雷达技师李金山刚从内地新装备单位学习归来,就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从内地飞回高山,他的行李超标2倍,沉甸甸的全是最新的电子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资料。

  进入某雷达阵地,满屋子都是劈里啪啦敲击着电脑键盘的官兵。在这个雷达站,官兵都成了电脑迷,仅今年就有8名战士通过自考获得计算机专业的大学学历。“面对信息化战场,咱的业务素质跟不上,哪有资格去执勤?”一名四级士官深有感慨地说。

  这名士官第一次上新雷达操作时,曾经因为命令输入有误电脑不执行,结果漏报了空情。“多希望它飞回去让我重新来一次啊。”那一刻,他惭愧得无地自容,下决心练透新装备。每当学习快坚持不下去时,他就揪着头发从心底里喊着:“守好空中国门,你别无选择!”坚持,再坚持,如今端坐于屏幕前,他得心应手。

  “他们可不再是内地人想象的那种‘傻可爱’”。一名专家说:高山人的目光也和新型雷达一样,不断拓展探测范围。他们及时跟踪了解最新军事知识,探索出一批新型雷达的训练战法,填补了高山地区雷达研究的多项空白,他们的综合素质正在与内地实现“零时差”。

  三

  7月8日清晨,记者一直沿着山路行进。几个小时的路程,忍受着胸闷、憋气,头痛的折磨,才抵达某雷达阵地。

  “您看航空兵部队马上来驻训,任务恁重,我们想在阵地多待几天。”几名就要下山去休整的战士,一个个向值班干部提出这个要求。“不行,必须按规定下山休整。”值班干部断然拒绝。

  曾经,大家普遍认为,谁能在阵地待得时间越长就越“英雄”。有的老兵在高山上一待就是数月甚至数年,指甲下凹、体重下降、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一名18岁的战士得了肺水肿也不肯下山,第二天清晨,却再也无法醒来。记者去他长眠的烈士陵园祭奠,团里干部说:“英雄的墓碑给我们的警示是,这种事不可以再发生!”

  “我们必须用制度保证高原官兵的健康,并提高他们的物质和文化

生活质量,这是对战斗力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尊重。”空军驻藏某部政委于曙光说,目前,他们探索出全新的休整点制度,在海拔低、依托城区的地方建立休整点,实行3个月一换班。在休整点可以进行技术强化训练、高山心理调适、体能恢复,还可以让探亲家属来团聚。

  “阳光小区”是休整点的一个亮点。彩钢玻璃搭建的阳光棚内,白天阳光被吸收进来,夜间慢慢散热,营区实现了四季如春,风沙也被挡在外面,一年四季官兵们都可在院内娱乐和学习。

  “当新兵那会儿疯了似的想吃新鲜蔬菜,现在想来,那是缺维生素啊。”团长张太恒说起当年事颇有些心酸。可现在,休整点里瓜果遍地,官兵饮食结构逐步实现由营养型向科学型转变。在某阵地上吃午饭时,记者和战士们吃到了空心菜、丝瓜等时令蔬菜,胃口好了,高原反应也不自觉地小了。

  在一个个高山之巅的雷达阵地上,官兵们生活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海拔5300多米的雷达阵地,随着一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官兵们住上保暖房,喝上洁净水,洗上热水浴,用上制氧机,看上卫星电视,并拥有了图书室、学习室。难怪广东佛山籍士官庄志雄感慨:“除了海拔高点儿,这里的生活条件也快赶上我家里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