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线采风:雨中爬上甘巴拉雷达站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1:27 中国国防报 | |
胡晓宇 周增仓 “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把云抓;氧气吃不饱,头痛欲裂胸欲炸……” 在海拔5374米的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听空军“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分队长兼雷达技师汪春奇讲述他背器材登上山巅的经历,笔者怎么也想像不出这 2005年6月17日清晨,刚吃完早饭,汪春奇便接到一部雷达发生故障的电话。他飞快赶到阵地检修测试,确定一个器件必须更换。想到第二天还有国际航班保障任务,天亮前必须修复完毕,他立即报告团部派车送器材上山。在甘巴拉,粮、菜,哪怕是一滴水,都得从拉萨运上来! 汪春奇掐指算算,车下午3点前就该到了,可都快4点了,还没有车的踪影。望着陡峭的山路,汪春奇非常担心。在山上工作了3年,他知道,在氧气只有山下1/3的甘巴拉,啥危险都可能遇到。他向担负总值班的副站长肖运虎报告后,便顺着山脊一口气跑到山脚下去接迎。原来,因为道路塌方正在抢修,车被挡在离山顶直线距离17公里的路边。 汪春奇看看表,已经下午5点了。山顶的雷达天线防风罩几乎被浓雾遮住,可这儿没有一点通车的迹象。于是,他果断地对司机蒲小正说:“你返回团部。我自己背上去,反正离阵地也不远了,最多3个小时也就到了!” “你疯了!徒手走到阵地最快也得到晚上8点多,更何况背着这近50公斤的器材?”司机小蒲惊叫起来。 “没事!我也算得上是‘老甘巴拉’了,就是闭着眼也能摸上去,况且阵地上还等着器材呢!”汪春奇说着拽过器材包,麻利地搁到背上,二话没说就往山上爬。 话不多的汪春奇沉静地告诉我们:2000年7月,他从空军雷达学院毕业自愿要求到甘巴拉雷达站工作时就知道,在空手也相当于负重30公斤的高原,遇到特殊情况时背物资� 仙剑枪俦呱闹凶钪苯拥目佳椤�因为下山跑得太急,汪春奇觉得头一阵阵胀痛发晕,可他的脚步丝毫没有慢下来。不知过了多久,太阳完全消失了。山顶的雷达天线防风罩早被浓云包裹得没了影子。汪春奇只觉得腿像灌了铅,胸口闷得像要炸开一样,背上的器材似乎有千斤重,冷气像飞刀一样划过喉咙,一下子就撞到肺里,激得肺部刀绞般作疼。他机械地往山顶攀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甘巴拉建站以来雷达情报优质率98%以上的历史不能断送在我这里。” 下雨了,冰冷的雨水浸透了衣服。山路又湿又滑,越来越险。汪春奇用沾满泥水的手紧紧抠着青苔下的石块,一点一点往上爬。突然,他脚下一滑,身子向山下滚去……猛地,又突然停住了。周身剧烈的疼痛使汪春奇猛然清醒,一摸背上,器材还在。他不由地松了口气。 “好险!”被一块大石头拦住的汪春奇望了望深不见底的山涧,不禁打了个寒战。他在山坡上稍稍休息了一会儿,看看腕上的夜光手表:8点45分。他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能上去!” 不知又向上攀爬了多久,他隐约看见了白雪覆盖的甘巴拉阵地。顿时,一股无名的力量支撑着他站起来一步步摇摇晃晃地向前冲。蒙眬中,他看见副站长肖运虎和战友们飞快地向他跑过来…… 汪春奇的内心充满了到家的喜悦,可只说了声“副……副……站长”便晕倒了。那时,已是晚上9时35分。这直线距离17公里的山路,在这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蹦跳、一个轻微的感冒就可能送命的雪域之巅,汪春奇在雨中走了近5个小时。 15分钟后,体力严重透支的汪春奇醒了过来。他匆匆吃了几口战友们给他煮的面条,便去修理器材。当草绿色的雷达天线又在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傲然旋转起来时,嘴唇乌紫的汪春奇欣慰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