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信息化战争的保障之魂——透析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07:16 解放军报

  朱宏军

  编者按 伊拉克战争等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在信息化战争中,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的地位作用空前提高,越来越受到各国军队的普遍关注。深刻认识信息化战争这一新特点,对于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建设高素质的技术专家队伍,保证高新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和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使技术保障人才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战略力量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导致军队作战能力的骤升。据测算,现在发射1枚精确制导炸弹,就能取得相当于二次大战时数百架飞机投掷数千枚炸弹的战果。

  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直接担负着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检测调试、故障排除等重要任务,对武器装备保持和恢复战术技能性能,形成和发挥作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世界近现代战争史,一些曾经拥有当时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特别是那些依靠购买引进外国武器装备打仗的第三世界国家军队,由于操作使用和维护保障人员素质不高,致使武器装备不能充分形成和发挥战斗力,在战争中付出惨重代价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交战时间缩短到以星期、天、小时乃至分钟计算,所有战场联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种信息化装备在关键的时间地点发生故障,都可能对战略全局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装备技术保障人才从事的虽然是具体业务工作,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信息化武器装备遂行战略任务能力的大幅提升,使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对战争的影响随之提高,从过去的战术、战役层次上升到战略层次,在整个作战力量构成中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

  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和系统集成,使武器装备对技术保障人才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运用于武器装备的知识门类越来越多,专业划分越来越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武器装备的军事科技专业门类只有20余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增加到200多种,到二十世纪80年代激增为2000多种,近年来又有大幅度增加。目前,装备技术、知识更新的周期已从过去的几十年、十几年缩短为现在的二、三年甚至更短。大量高新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开发应用,使武器装备的知识含量大幅提高,微电子信息元件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微电子信息元件结构十分精密,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容易受外部甚至自身的干扰,哪怕轻微的损伤都可能造成装备失能甚至发生危险。必须随时进行调试维护,才能保证装备性能的稳定可靠。外军近年来潜艇、飞机、导弹等先进装备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故,都与维护保养和操作使用不当有着直接关系。

  与传统武器装备相比,信息化武器装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系统性更强,每台装备包括多个复杂的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功能各异、联系紧密的精密单元组成。整台装备的零部件往往成千上万,其中任何一个发生故障,武器装备都无法正常使用。美军“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是对付地面目标的主战兵器,但由于结构复杂,机件精密,每飞行两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高,结构越复杂,对技术保障的依赖性越强,对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程度要求也就越高。过去长期形成的“小炉匠”式的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代之以经过规范的专业培训、掌握相关高新科技知识、具备很强业务能力的人才群体。从世界各国军队人员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在逐步提高,其中装备技术保障人员增长幅度更大。美军在几经精简的情况下,始终注意加强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建设。据统计,美军各类技术保障人员占现役和文职人员总数的45%,与作战人员的比例为0.82∶1,在预备役部队中,支援和保障人员的比例高达81%。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专门从国内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企业动员了2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为参战部队提供武器装备战场维修、保养等技术服务和指导,其人员、专业数量以及在参战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都远远超过当年的海湾战争。

  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使保障武器装备生成战斗力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上的重点打击目标正从对方的有生力量转向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及其信息指挥网络中枢。而电子元件越密集、制导精度越高、毁伤能力越强的装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最脆弱、最易受到致命打击。信息化战场的这些新特点,导致武器装备毁伤概率倍增,毁伤数量大大超出生产补充速度。要迅速恢复武器装备的作战和技术性能,保证部队战斗力持续再生,装备技术保障人员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和更大的牺牲。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参战力量多元化,投入兵器种类繁多。技术保障工

  作由原来的以单一军兵种的装备为重点,发展为诸军兵种装备保障齐头并进,联合实施。这使装备技术保障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更为广泛,需要的维修保障器材设备更加复杂,组织协调的难度成倍加大。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急剧扩大,传统的前方、后方的区别趋于淡化甚至不复存在。这就要求装备技术保障力量抵达的空间范围必须随之拓展,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必须相应提高。不仅要具备开展后方基地化保障的能力,还必须能够对高度机动的一线部队实施有力的伴随保障;不仅要具备现场保障能力,还必须能够及时为部队提供远程非接触方式的保障。伊

  拉克战争中,美军启用了最新装备技术保障模式,各参战师、旅配属的保障营一直伴随部队前进,随时维修战损装备;远在万里之外的五角大楼维修专家,通过无线微波数字通信网对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互式维修指导。这使部队装备的故障诊断率提高了一倍。

  作战指挥手段的更新发展,使技术保障人才与作战、参谋和指挥人员的界线趋于模糊

  智能化、无人化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而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无人化对未来军队人员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作战人员将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装备技术保障人员参与作战的领域将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突出。除了传统的装备维护、保养、检测、维修等任务外,控制程序的编制、录入、修改,目标数据的采集、分析、筛选、确定,对敌实施电磁压制、干扰、侦察和打击,这些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作战任务,都将由技术保障人员承担完成。如果说,过去的战争更多表现为敌我双方将士的浴血搏杀,那么信息化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技术保障人才智慧、知识和

  技能的较量。

  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指挥所需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仅靠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大脑,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处理任务。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C4ISR系统承担着绝大部分作战指挥信息的传输、分析、处理和贮存等任务,传统的手工图上作业指挥参谋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直接操作、使用、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装备技术保障人才,事实上处在作战指挥、参谋的第一线,担负着重要的辅助决策职能。保持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转,准确掌握、正确分析、及时传输各种战场信息,对保证指挥员正确判断战场形势,及时下定作战决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参加伊拉克战争的一位美军上校指挥官形象地说,作战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保证键盘不出故障。

  职能范围的前伸后延,使技术保障人才对降低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发挥着关键作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不仅研制和生产费用惊人,而且使用和维护费用也越来越高,在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有的已经达到80%左右。美军上世纪七十年代年均武器装备维护使用费用为290亿美元,八十年代就猛增为年均750亿美元。近十年来,美军仅与为其提供战场装备技术保障的企业所签署的合同金额就高达3000多亿美元。买得起但用不起、修不起的问题,已经普遍成为制约各国军队武器装备更新发展的“瓶颈”。

  由于技术保障人员对装备在作战训练中的状况和部队的需求最为了解,维修保养和操作使用经验丰富,研究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强,世界各国军队普遍十分重视这类人员在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管理中的作用。在新装备论证阶段,就安排装备技术保障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从部队维修使用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装备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提出具体要求,作为武器装备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

  与此同时,各国军队还不断加大传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力度,通过更新电子系统,嵌入信息化软硬件,加装高精度弹药,使传统装备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许多构想、方案和技术问题,都是由部队一线装备技术保障人员提出并参与解决的。据俄军专家统计,对现有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所需经费仅为研制新装备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装备的战斗效能和技术性能却相差无几。美军参加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飞机,几乎都是在冷战时期研制生产的,即使是最新式的F-117A战斗轰炸机,也是在海湾战争中就投入使用了,其中服役时间最长的B-52轰炸机,40多年前就已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由于技术保障有力,不断进行信息化改造,这些装备的使用寿命和作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实战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大幅度降低了研发新型武器装备的经费投入。(解放军报2004年08月18日第12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