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评论:战场管理——日渐显现的五大变化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8月07日 22:24 中国国防报 | |
桑宝忠 张惟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人类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战场管理亦开始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战场空间管理:从“三维”立体化管理到“多维”一体化管理 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由于受武器装备性能等的限制,作战行动主要是在陆、海、空三维空间展开,战场空间管理是“三维”立体化管理模式。而在信息化条件下,随着武器装备特别是信息化武器的大量使用,战场的物理空间被无限拓展,加之信息和信息流“无疆无界”,使得战场空间突破了传统的战场界线,产生了抢占太空优势的天战场、争夺电磁“频谱”的电磁战场、发挥网络优势的网络战场和攻心为上的心理战场等。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范围仅有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范围也不过数万或数十万平方公里;而海湾战争,战场空间急剧扩展到1400万平方公里;阿富汗战争是美军对网络中心战的初次尝试,其作战规模远远不及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虽然主战场基本上限于65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境内,但战争的相关空间却延伸到美国本土,遍及全球;伊拉克战争,除了以往战争所涉及到的战场空间外,外层空间还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如在距离地面600多公里的太空,就有由10多颗间谍卫星组成的 “天眼”网。战场空间的扩展,要求战场管理模式必须由“三维”立体化向“多维”一体化发展。也就是要把陆、海、空、天、电、网络、心理等多维战场空间的管理纳入一个大系统管理模式中,使其形成整体互动互享的有机管理体系,确保作战行动空间的完整有序性。 战场时间管理:从侧重于作战实施阶段到侧重于作战准备阶段 传统的战争中,作战进程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战场管理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作战实施阶段。据资料记载,超过5年以上的战争,在17世纪约占40%,18世纪约占34%,19世纪约占25%,20世纪约占15%。而步入新世纪后,战争的持续时间显现出更加缩短的趋势,而战场准备的时间开始延长。如伊拉克战争,战争的主体阶段也不过仅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早在战争爆发半年前,美军就派出100余名特种士兵潜入伊拉克腹地,英军也派出了两个中队的特别空勤部队从约旦进入伊拉克西部地区,共同执行秘密作战计划。除此之外,在战前,美军还充分利用伊境内南北“禁飞区”,使用空中打击和秘密地将大量特种兵空投到伊拉克境内,并充分利用有关国家提供的便利条件,从边境地带隐蔽渗入伊境内,对其实施侦察、定位、袭击等先期作战行动。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上,所有作战单元都将实现网络化、一体化,可实时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作战信息,使作战的指挥控制行动便捷高效。比如,从获取信息到实施打击,在海湾战争中需要3天,科索沃战争需要2小时,阿富汗战争只需19分钟,伊拉克战争中这一时间则进一步缩短至10分钟左右。现代战争的实践表明,作战行动的快捷高效,基于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未来战争,也必将是:大量的战场准备时间成为战场管理的又一重点。 战场信息管理:从注重对可视可闻信息管理到重视对电磁信息的管理 在传统的“接触”作战中,作战双方主要是在可视范围内进行大比拼,由于受到侦察、通信技术限制,信息获取量小,战场信息管理主要以面对面的可视可闻信息管理为主。信息化战争中,随着侦察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战场侦察、信息传递主要依靠卫星、预警机、侦察机、无人飞行器和传感器等设备支撑起的信息网来提供。如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在外层空间就部署了多达上百颗各类卫星;在两万米左右高空,有“全球鹰”无人机;在1万米左右的高空,有预警机;在6000米的高处,有“捕食者”无人机;在几百米的低空,有侦察直升机;在地面则有各类传感器和特战情报人员,形成了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次的立体信息网,对伊全境及各个战场进行全时空、全方位监控。因而,未来战争中,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第五维空间即战场电磁空间获取战场信息,已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可以预见,随着军事信息技术的发展,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电磁频谱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电磁管理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凭借强大的频谱管理力量,依靠先进的频谱管理手段,每天管理超过3.5万个频率,确保了多国部队不同体制的电子设备的相互兼容,使超过1.5万部电台构成的无线电网正常运作,为战争的最终取胜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场管理重点:从注重粗放式地域管理到注重集约式目标管理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受武器精确度和远程打击及突防能力限制,作战地域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战场管理的重点是双方接触和交火的地区。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命中精度、突防能力大大提高,“点穴式”集约火力打击已成重要的作战手段。据有关资料显示,过去摧毁一个目标大约需要9000枚炸弹,经过信息化改造的精确制导导弹击毁同样的目标只需要1至2枚。和传统弹药相比,尽管精确制导弹药价格不菲,其作战效费比却提高了10至50倍。武器效能的提高,使战场格局发生变化,火力打击重点从粗放式的地域转向集约式的目标,交通枢纽、指挥中心等重点目标成为战场管理的重点。如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持续了两个多月,空袭目标就是从军事指挥中心到地面军事设施,从军事潜力目标到交通枢纽、能源中心;空袭样式从大面积“地毯式”饱和轰炸,转到精心选择具有战略价值和政治影响的关键目标。这种在信息化条件下有选择、有重点的火力打击方式告诉我们,战场管理的重点必须从以往注重粗放式的地域管理转到注重集约式的目标管理上来。 战场人员管理:从重视行为管理到重视行为与心理管理并重 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作战,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战场范围,而是融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为一体的覆盖全球范围的“全维心理战”。纵观此次伊拉克战争,心理战是贯穿战争全程的一条主线。美英联军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对伊采取了自越南战争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复杂的心理战。早在2001年10月,美军就开始向伊拉克防空阵地抛撒传单,警告不要向执行禁飞任务的美英飞机射击; 2002年12月7日,美军开始使用C-130心理战飞机,深入伊拉克纵深,在空中开设 “电台”和“电视台”,使用5种不同频率的广播信号,对伊拉克展开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美国军方还发起了一场“邮件战役”,他们通过发送用阿拉伯语写成的电子邮件呼吁伊拉克军方和民间领袖推翻萨达姆。战争开始后,美军还运用军事打击行动配合其心理攻势,以便从肉体上和心理上击垮伊拉克军民,摧毁其抵抗信心和意志。此次伊拉克战争表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在重视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必须把心理管理引入战时管理范畴,加强心理引导,使参战人员始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确保士气昂然,军心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