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军事历史纵横谈:长征的精神高度(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09:44 解放军报
军事历史纵横谈:长征的精神高度(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齐忠亮

  长征是一个说不完的历史话题、一座挖不尽的精神富矿。几支万人上下、装备简陋的部队,硬是突破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雪山沼泽的重重阻隔,超越饥寒伤病的生存极限,实现了三军大会师、战略大转移的目标。从细微处探究一下红军的战地生活,更能够丰富和深化我们对长征精神的思考。

  长征日记是从微观角度探究这一奇迹的一扇窗口。很久以前就读过一些当事人的长征日记,如今再读林伯渠、关向应、童小鹏、陈伯钧、肖锋、韦国清、李黎林、徐梦秋等人长征途中的日记,我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这些戴着眼镜的战士在枪声稀疏的片刻,匆匆忙忙写上几行字,让自己的精神舒展歇息一下。写日记成了他们的精神滋补、生活方式、心灵漫步,这是何等的豪迈、洒脱!请看陈伯钧1935年6月5日的一段日记:“越甘竹山,下小平子,悬崖数丈,绝壁时生,石坎参杂,烂泥殊深,攀葛附藤,举足难进……而我不但越过石达开受困顿之绝地,反而西北出天全,东逼汉源,使敌人全取守势,东奔西驰。这亦是我战略指导之机动与神速、战士之坚信勇猛所致。”恬淡干净的文字里,洋溢着作者身处险境时的从容、镇定和自信。

  长征将士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比写日记更具理性的有成仿吾对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诵读宣讲,徐特立对识字课本的研修普及;比写日记更显活跃的有朱德对篮球赛的组织,聂荣臻对话剧《庐山之雪》角色的演绎,邓小平对《红星报》的编辑,廖承志对木刻作品的打磨;比写日记更加浪漫的有大量的长征诗作。毛泽东诗词是其集大成者:“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寥寥数字,不仅勾勒了高天远地静穆寥阔的宏大景观,而且抒写了作者从容明朗的博大胸怀和对老区战友的牵挂伤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谋兵布阵、运筹帷幄的间隙,他的思绪不时超越战地、飞驰九霄,在历史和哲学的时空感叹民族命运、抒发悲悯情怀。

  长征部队的这种文化品位、精神特质、恢宏气象在它的政策上有更系统的展示。秋毫无犯的群众政策就不必说了,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血脉相连的鱼水关系也不必说了,它的往往被人忽略的民族、宗教、工商政策却从一个方面凸显了它的高度、远见、勃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长征途中红军张贴的尊重少数民族、保护宗教信仰和寺院的布告、标语。其中的一件是经过甘肃回族聚居区时发布的“八要十不准”的内部文告:“要保护清真寺,要保护回商,要遵守回民风俗习惯。”“不准打回民土豪,不准在清真寺周围吵闹……”红军经过贵州的茅台镇时,立刻在各酒厂门口贴上了不得干扰正常经营的布告。这样的军队、这样的领导、这样的政策,一开始就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于一个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制高点上。正如外国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长征是一篇史诗,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仅仅用规模、装备衡量战斗力,向来都是片面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精神力、意志力,向来都是战斗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拥有了这种政治、文化、精神和心理优势的红军,它的发展、壮大和胜利是必然的,是谁都挡不住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