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预测中国军事力量将跨越式发展(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07:26 东方网 | ||||||||
通过近20年努力,中国军工立品取得很大进步,从我研制的99式主战坦克上身上能看到这种可喜的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展望未来25年中国高科技和军事能力 编者按:本文节译自美国哈德逊研究机构出台的《中国的新跨越式发展》报告第一部分,该部分由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欧内斯特·普里格执。作者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得出了中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的结论。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只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到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文中有着很强的中国威胁论 口欧内斯特·普里格原著 胡锦洋 编译 ★中国国防工业面临的挑战 本文作者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观察分析人士一致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旬表现出的能力令人失望。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军队在与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小规模越南军队的对抗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暴露了指挥和通讯协调能力差的弱点,很多人员的伤亡来自己方部队的误击。1991年年初,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次利用“手术刀”式的精确打击和电子作战在海湾战争中迅速击溃伊拉克军队,这场战争同时也表明中国在现代化武器系统方面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在1996年美国航母战斗群赶赴台海地区,监视中国大陆导弹机动演习和解放军部队在相应地区的地面调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部一直都认为,中国的军事能力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20年,而这种观点也得到许多国际独立分析人士的普遍认同。 国际分析人士对解放军发展准备战争现代武器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对于军事组织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因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军队缺乏对改革的热情、高级军事领导与高度机密的国防机构问缺乏沟通以及对偏远地区同防企业重新调整等原因而落空。此外,中国的调查发展研究机构的发展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军事能力和同防工业的现实,许多军事生产和国防企业还沿用了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国防工业的改革 从1997到1999年中国终于开始对国防工业进行基础性调整改革。而与改革紧密相关的在新概念框架下运行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好几年。1997年的《国防法》规定,武装力量从本质上服从于国家和人民政府的控制,并声明:根据九大类型职责,国务院将直接管理包括最重要的财政拨款等项门在内的国家防务体系建设。1998年的中国防务白皮书则详细闸述了这种管理权的转变,国务院将负责决定国防工业的规模、结构和地位。仔细审视中国围防工业可以发现,它实现了三个基础性的变化1、特大型国有国防企业的控制权从军方转到民间政府2、在武器开发上,这些国防工业单位将与其他高科技企业,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大学及其他单位更好的互动起来3、国防项目将根据价格和能力,在同防企业和其他企业中展开竞争机制。中国国防工业的结构重建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原文认为,从本质上看,中国国防工业的基础性重建工作并未从已被事实证明是失败的“前苏联模式”转向“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强调以价格和能力为基础,在民间防务公司间展开竞争,该模式还考虑到上要防务承包商与其他高科技公司及研究机构的互动。 1997到1999年间的这个决策起初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家分析人士的质疑。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源自解放军此前的改革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在对改革作出积极评价前,有必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一年的谨慎观察。2002年大卫·香博(Davi(Shambaugh)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虽然解放军正在着手广泛而系统的现代化改革,但国内各种因素的阻碍和国外的束缚都大大的限制了中国军事变革前进的步伐和范围。” 美国国防部2004财年提交给国会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十2004年5月出台,报告并未对中国军事工业改革给予很大的关注,在整整54页的报告中,涉及到“国内国防工业”的内容只有一页,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国防工业为改善现有的不足,已经在近期展开了一些行动,但是北京意识到长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耗费时间和运用多样性的方法。”比较明确的是,在对先进科技发展给予充分关注的同时,报告边一步说明:“除了少数例外,如弹道导弹研究,发展和生产,大多数中国民间国防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并因过度依赖于国外的技术而容易遭到破坏。”报告还认为:“自给自足仍将是中国国防工业的长期目标,在今后的5到10年内,中国将力求使武器质量水平接近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我们预期,中国将在走过崎岖的发展道路后达到这个目标。”尽管对中国在1997-1999年间的国防工业结构调整仍持保留态度,但这份报告慢慢开始显露出一些基础观点的 改变和有重大意义的改进。2004年2月,在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会召开前夕,一份由兰德公司雇员埃文·梅德罗斯(Evan edeiros)撰写的论文被公布,这篇论文列举了中国国防工业所出现的变化。 梅德罗斯认为,在最近的5年中,中国的国防工业与过去的十几年相比,产能有了很大提高。国防工业的改革在9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与以往历次改革不同,这次改革进行的十分坚定,并对中国国防产品的质量和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国防企业已经对研发技术,生产流程,和出口产品的质量作出了改良。 梅德罗斯认为,中国的大型国防工业企业不只受中国军方的领导,他们已经转变为由国务院或其下属机关管理下的民间实体,例如政府下属的科技、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国防行业。据梅德罗斯估计,11家大型国防公司所生产民用产品的产量约占到其产品总量的65%一90%。因此,尽管这些企业被官方划为国防工业企业,但它们也涉足民川产品的牛产和服务,所以他们也融入到中国庞大的民间经济中。此外,还有数量正在持续增长的一些其他相关的企业也参与到国防工业中来,他们虽不属于11个大型国防企业之列(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但他们生产的产品却与军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国防工业企业与民间企业之间的分界线在中国也变得日渐模糊。在近两年里,中国国防企业已经生产出多种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武器系统。这其中许多是具有很强作战能力的武器平台。这些武器的进步反映出中国在研发技术、设计方法和生产流程方面的进步。与80年代甚至90年代相比,这些新式武器系统不仅更加先进,而且产量和生产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梅德罗斯随后阐述了这些进步如何渗透到国防工业领域,以及中国国防工业系统仍然存在的弱点。他推测,在国防合同项目中,具有竞争性的竞标方式在广度和力度上仍然受到制约。不过他得出结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范例,去分析中国国防工业的能力。” 在中国众多的军事系统分支中,加速军事现代化与民用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国海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拥有9000英里长的海岸线和从9世纪就开始拥有海上力量的悠久历史。当前中国海军的战略是:完成短期国家安全目标,这与台湾和中国南海问题密切相关,通过提升战斗力和商业贸易途径取得长期的地区海上主导权。到20lO年,中国计划建造大约70艘现代化水面舰艇和20-30艘潜艇。在过去的4年间,中国首先在本国的造船厂生产了4艘拥有先进隐形技术的7000吨级导弹驱逐舰,这些舰艇的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中国还将继续对潜艇部队进行升级,最新的094型核潜艇于2004年7月提前下水。美国国防部认为,这种新型核潜艇具有发射携带核弹头的中远程导弹的能力,这将是中国在弹道导弹潜艇领域的一个巨大进步。 商业海事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海军的“影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非常有力的支持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国已拥有数量庞大的商船船队,其造船能力很快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韩国的世界第二大造船国。2004年,中国国有造船企业,共生产了总吨位达到360万吨的船只,比2003年增长了65%。2004年8月,华东造船厂获得了建造5艘先进大型液化气运输船的合同,这与中国要求国产船只参与液化气进口合同有关。中国的商业海上运输能力当然与中国飞速发展的商业贸易有关,从1998年到2003年,经过中国港口的集装箱每年的增长率为29%。上海花费了100亿元人民币扩大和改进自己的港口,已超过香港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中国正逐渐成为太平洋上具有主导权的国家,就像一个世纪以前的美国一样,这有着深远的地理政治学意义和国家安全涵义。 在负责开发短程弹道导弹的航空工业界,在导弹的精确性和破坏力方面做出了改、进,其中包括开发卫星导航的反舰巡航导弹。而根据2005年1月的相关报道,新式公路机动型东风一3l远程导弹的发展已经超过了美国国防部2004年年度报告的预料。 中国高科技产业最深层次的融合莫过于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智能的国防电子系统化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4I系统。数千公里长的地下光缆连接着现代化的开关和路由器,它为安全通信提供了保证,缩短了中国各个作战单位间的距离,而大型计算机网络用于指挥和控制系统。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