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目前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7:27 《国际展望》杂志
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目前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图)

中国空军新型歼击机发射火箭弹对地攻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目前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原文作者认为,按照西方标准衡量,中国目前仍在制造的部分战斗机、攻击机是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设计。虽然这些战机维持成本较低、速度较快且机动性较好,但其加速性能、爬升率和载弹量等已远远落后干美、俄、日和欧洲现役战机。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的大部分战机未装备先进航电设备和武器,而这些正是现代战斗机作战能力的主要体现。但
有迹象显示中国军用航空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其生产能力,正在建造性能更先进的空中平台。战斗机原文作者分析到,截止2005年,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仍是基于50年代苏联技术研制的战斗机。其中数量最多的是J6(米格一19的许可证生产型)。80年代初,中国停止制造J-6,但直到目前成飞仍在制造服役数量仅次于J-6的J-7,该机基于苏制米格-21设计,中国目前仍在研制J-7的各种改进型。J-7的发动机、航电设备、载油量和武器系统性能已有大幅度提高。如最新型号的J-7换装了由贵州黎阳机械厂研制的WP一13涡喷发动机,功率比原来使用的苏制发动机提高了15%。这种新型J-7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航程相当于早期型的两倍,并能携带较先进的PL一8/9格斗导弹。然而,由于气动外形没有大的变化,其空中机动性能、武器携载量不及F一16等第三代战机,且未装备精确对地打击弹药或超视距空空导弹。

  沈飞研制的J-8基本上是米格一21的双发“加长”型,由于安装了2台

发动机,其最大速度和爬升率均高于J-7,但其机动性不如后者。J-8起飞重量远大于J-7,因此能携带更多的武器(武器外挂点7个,J-7仅5个);性能更先进的航电设备及超视距空空导弹(如PL—11和SD一10/PL一12)。J-8在沈飞目前制造苏一27的情况下仍在继续生产。据信最新型的J8III安装了线传飞控系统和1台IAI公司研制的火控雷达,但它的作战能力仍然有限。

  成飞目前正在研制的J-10是一种与F一16同级别的轻型战斗机。J-10的外形与IAI公司的“狮”式战斗机及EADS研制的“台风”战斗机极为相似,据报道,10N制项目于1988年开始实施,原型机于1996年首飞。目前至少已制造8架原型机,到2004年11月,该机已制造并交付10余架标准犁。J-10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线传飞控系统及高性能火控雷达,武器载荷4.5吨,外挂点11个。初期型号安装从俄罗斯引进的土星/留里卡涡扇发动机,后继型号可能将采用国产WS一10涡扇发动机(由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研制)。

  另一种在研的中国战斗机是成飞的“枭龙”(以前被称为超一7)战斗机,其出口型被命名为FC-I。FC—1的技术蓝本是J-7(这意味着该机主体设计仍以米格一21为基础),由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该机作为一种低成本轻型战斗机,主要用于取代中国、巴基斯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伊朗,某些非洲国家以及西半球国家)装备的第二代战斗机。FC一1预计将从2006年起交付中国空军和巴基斯坦空军。

  鉴于J-10的性能优于FC一1且前者研制时间长干后者,很难理解中国空军为何在现役战斗机型号已较为分散和复杂的情况下,还要采购FC—1这种作用类似于J10但性能稍逊的平台。原因可能是试图向国外用户验证该机的质量。据称,巴基斯坦是在中国空军作出采购FC一1的决策的同时订购150架FC—1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媒体报道FC—1将成为中国空军21世纪初的“主力战斗机”,但中国空军实际只订购了100架。

  轰炸机和攻击机

  原文作者接着分析中国空军攻击力量的现况,他认为,西飞的H-6是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型,该机基于图一16中型轰炸机研制,为亚音速中型轰炸机,作战半径1800公里,最大载弹量20000磅。H-6航速较低且缺乏隐身性能,极易遭敌方截击。然而,美国空军继续使用同样老迈的B一52的情况表明,亚音速非隐身轰炸机仍能执行特定任务。H-6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对海和对地)巡航导弹发射平台。中、俄可能正在合作研制新型隐身轰炸机。

  Q一5亚音速攻击机由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于1969年底服役,具有一定的空中机动性。但问题在于,虽然据报道Q-5最新型号安装了用于投射激光制导炸弹的激光测距仪/指示器,但它仍未装备西方国家攻击机实施精确对地攻击时所使用的高性能传感器。

  中国最新型轰炸机是西飞研制的JH一7战斗轰炸机(亦称飞豹),中国官方媒体将其称为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制的作战飞机。JH一7从1981年开始研制,1988年首飞,据报道该型机于1995年参加了中国东海的联合军事演习。JH一7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展示并参加了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典礼。目前主要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据中国媒体称,JH一7的部分性能优于“美洲虎”、“狂风”、F-4及苏一24等国外战斗轰炸机。JH-7的最大起飞重量(MTW)高达63000磅,与MTW分别达到62000、88000和62000磅的F一4、苏一24和狂风具有性能可比性。而前者某些方面的性能确实优于后三者,尤其是JH一7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1.7马赫(3000米高度),最大持续转弯过载估计为7g,这两项性能指标都优于苏一24;JH一7高达3650公里的航程也高于F一4。因此,JH一7在作战能力上相当于第三代战斗轰炸机。但是,而F-4和苏一24都是上世纪6、70年代的机型,“狂风”也早在80年代初就服役了。这三种机型均已停产,并将逐步被性能更先进的机型(如F-15E和苏-30)取代。因此,虽然JH一7标志着中国在设计和制造战斗轰炸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该型战机仍比美俄最先进型号落后一代。JH一7的改进型JH一7A对航电设备和雷达进行了升级,目前正处于研制过程中。

  运输机

  运输机是执行一系列特定任务的飞机的基本平台。空中加油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通常都由运输机改装而来。除引进的运输机机型外,中国主要军用运输机为西飞研制的Y-7和陕飞研制的Y-8涡桨中型运输机,它们的技术蓝本是苏制安一24和安一12运输机。虽然这两种机型的性能并不先进,但已能满足多种任务需要,正如美军目前仍在使用C一130一样。

  直升机

  原文作者认为,中国目前研制直升机的能力虽较为有限,但处于发展提高的过程中。直升机制造企业一直受益于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及合作。目前,中国直升机的产量仍然有限,而且产品主要是国外特许生产型号,但中国已展示出与国外企业合作完善现有设计方案的能力,并可能具备了自行研制直升机的能力。

  1982—1990年期间,根据许可证生产协议,哈飞制造了50架不同型号的Z-9(原型是欧洲直升机公司的AS一365N多用途轻型直升机)。哈飞已提高了该型直升机的国产化率,并制造了改进型,包括舰载型及装备空空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型。

  昌河飞机公司研制的Z—11多用途轻型直升机,其技术蓝本可能是欧洲直升机公司的AS一350B“松鼠”,但昌河公司声称拥有Z一11的独立知识产权。昌河公司还在1994—1997年问共制造了17架Z一8多用途直升机(原型是法国航宇公司的“超美洲豹”)。目前有迹象显示该型直升机的生产线可能会重新启动。

  以哈飞为主导的一些中国飞机制造企业参与了EC一120B“蜂鸟”直升机的研发和制造,这是AVIC II、欧洲直升机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宇航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哈飞负责设计制造机身、油料系统和操作系统。近期,欧洲直升机公司和AVIC II已签署了研制重量为7吨的新型直升机的协议。

  中国日前正在自行研制z—10多用途中型直升机。据称欧洲直升机公司正在帮助中国设计该机旋翼系统。另据报道奥古斯塔·威斯特兰公司负责该机的振颤分析并设计传动系统。Z—10原型机于2003年开始试飞,预计从2006年后开始制造。

  航空发动机

  原文作者认为,中国航空工业最为突出的弱点一直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虽然中国能够研制涡喷、涡桨及涡轴发动机,但中国自行研制的飞机上尚未安装国产涡扇发动机(用于高性能作战飞机和喷气式客机)。这无疑是中国一直未能研制出重型轰炸机或喷气客机的主要原因。

  过去10年来,中国已研制了几种涡扇发动机。70年代,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获得了英国罗·罗公司的制造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但目前中国自行制造的产品仍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的老式战机,如J-7、J_8、Q一5和H一6等,均使用国产涡喷发动机;性能较好的战机,

  如JH一7、J-10和FC一1,则使用了进口涡扇发动机(分别为斯贝MK202、俄制AL一3l和RD一93)。此外,中国制造的涡喷发动机也仅仅是Ngb(主要是苏联)设计的改型。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曾充满自豪地展示了昆仑系列航空发动机,据报道该型发动机是中国第一种完全自主设计的涡喷发动机,并已开始交付部队。

  有迹象显示巾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取得了进展。经过30年的努力后,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在21世纪初已能够制造合格的斯贝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安装在JH一7A上。四川成都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宣称该院已研制出一种小型涡扇发动机,代号为WS一500,主要用于无人机或轻型商务机。另一种涡扇发动机为WS—10,用做战斗机动力,目前正由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WS一10最终将安装在歼10并可能安装于沈飞与俄罗斯联合制造的苏-27上。据美国国防部2004年度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称:“(该型发动机)在最近的测试中已达到俄制AL一31F的性能标准。”然而,2004年12月,中国与俄罗斯最终签署了由俄礼炮设计局向中国提供250台AL-31FN发动机的协议,将安装在中国的J10战斗机(此前已交付54台),这表明WS-10的研制进展不尽人意。

  中国航空发动机企业显然能够制造出性能令人满意的涡桨发动机。然而,Y—12轻型运输机以及基于Y一7设计的新型MA一60支线客机使用普一惠公司研制的发动机,因为后者的效率或可靠性更高。

  Z一8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由常州蓝翔机械公司制造Z一9和Z—ll使用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制造的Arriel型发动机(透博梅卡公司设计);任研的Z一10使用普一惠发动机。

  在中国最主要的8家航空发动机企业中,最重要的企业是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主要为J5/6/7/8战斗机和Q一5攻击机提供发动机;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主要为H一6轰炸机提供WP一8发动机;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目前为J7/8战斗机制造涡喷发动机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为Y一8和Z一9分别研制涡桨和涡轴发动机。成都、哈尔滨、上海和常州的飞机发动机制造企业目前可能未参与发动机整机制造,但成飞和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为国内外厂商提供涡扇发动机零部件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为直升机制造传动设备、机轴、连杆和减速齿轮;常州蓝翔机械公司主要从事涡轮螺旋桨和涡喷发动机的大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