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机发动机性能优于俄制AL-31F(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07:25 军事文摘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发动机都是最关键的“心脏”部位。过去中国战机落后,首要因素是发动机制造水平低,最近这一局面已有改观。
今年3月至6月,中国新闻媒体报道了国产“太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功,称其具有“里程碑”意义。胡锦涛、温家宝及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人都向参研单位和有功人员表示热烈祝贺,这在中国兵器发展史上是少见的。 尽管报道没有具体说明这一发动机的配用物件,业内人士却都知道, “太行”研制成功使十多年来引进俄式苏霍伊战机和国产歼一10战斗机的动力国内保障问题就此得到解决。尤其是面对美国在武器领域对中国的封锁并压迫欧盟国家维持对中国的军事制裁,以及俄罗斯出售军机时留有后手和漫天要价的局面,中国航空人经过几十年奋斗终于制造出国产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从此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外的世界第五航空发动机制造大国,真正标志着进入航空强同之列。 难题:研制新式飞机引擎 提到各军种主战装备的心脏——发动机,几十年来都是中国武器的薄弱环节,只有航太和导弹的发动机例外。非专业人士往往感到不解的是,中国研制的大功率火箭发动机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将导弹射到万公里外,可以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为何自制的飞机、坦克、舰艇的发动机却长期落后,甚至民用汽车的发动机也比奔驰、丰田、福特的动力技术落后几十年呢?其实内行者都知道,这里的关键是一个材料技术问题,由于火箭、导弹的发动机只需一次性使用,要求标准反而不高,而战机、舰艇、车辆的发动机却要几千次甚至上万次使用,因而研制这类优质的发动机的难度要高于研制导弹、火箭。 航空发动机是所有动力装置中技术含量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二次大战末期诞生的喷气式发动机将人类航空事业推进到超音速时代,要让流动的空气经过几米长、直径不到两米的发动机产生几千公斤甚至上万公斤的推力,是一件极难之事。世界上制造战斗机的国家有十几个,此前却只有美、俄、英、法这四国能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日本产的主力战机F一2一直买美国发动机,台湾过去“自产”的IDF“经国”号战斗机更是美国发动机和其它配件的组装品,瑞典研制的享誉世界的JAS一39“鹰狮”战斗机使用的则是英国发动机。 90年代以前,中国战机的发动机都是苏联50年代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品,90年代研制成功的海军战斗轰炸机“飞豹”使用的仍是英国70年代所产“斯贝”发动机的仿制品。近年沈阳飞机公司所产仿苏一27的歼一11,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的外销型FC一1“枭龙”战斗机。还有国产最新型的歼一10,使用的也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发动机。 现代战机作为一个由数以万计部件组成的武器,衡量其战斗机的主要标准性能有两项:一是火控系统特别是电子装置的水平;二是发动机的质量。想使这两项达到先进水平,关键在于国家的电子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水平。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更是国家机械工业水平的一个标志,空军战斗机的研制能力也是由此决定。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不仅没有电子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也等于空白。民间曾宣传过一次大战期间便制造万吨轮、抗战时有国产飞机,1946年天津造出首辆国内汽车的新闻,其实都只是造了一个金属外壳(材料还大多为外购),发动机无不依赖进口。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为保卫领空和参加朝鲜战争的急需,购买过几千架苏联飞机,不过当时毛泽东就立足于长远,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机械工业,而不是长久依赖外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沈阳依靠引进苏联技术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生产线,于1956年仿制出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喷气机全部零部件,制造出仿米格一17的歼一5型战斗机,在当时还算是世界先进水平。196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航空动力研究所,开始自行研制航空发动机。然而由于60年代初苏联援助中断,国内的技术基础十分落后,加上政治运动干扰,40多年间一直未能研制出一种可以投入批量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只能对过去的苏援产品进行小小的改进和修补。这样,中国至90年代初自产战机的动力系统基本上还停留在苏联50年代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就此不得不引进俄罗斯的苏一27战斗机作为应急之用,随后又以重金引进了其生产线。如今的俄罗斯已不同于当年的苏联,对华军售时着重从保持技术优势和商业利益考虑,对发动机技术有很大保留且要价甚高。俄方向立足于对外军贸的“枭龙”战机出售发动机时,也曾提出不得销往其投标的国家。发动机又是战机磨损最快且经常需要维修更换的部分,如不能解决发动机这一“心脏病”,中国战机就会始终受制于它国。 相关专题:第六届中国(珠海)航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