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未来中国防工业能力评估:造船工业(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7:19 《国际展望》杂志
未来中国防工业能力评估:造船工业(图)

  FBC-1战斗轰炸机是中国航空企业自行研制的新装备,但是部分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这是目前中国国防工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自从中同从1978年实施经济改革以来,造船工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过去20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商船生产国。对比中国商船制造业在70年代末的极低水平,这显然是一个巨大成就。改革之前,中国造船业绝大部分从事军事项目。与中国其他许多重工业部门一

  样,造船厂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和材料成本,打入了世界造船的低端市场。中国造船厂最初以制造低价简易船舶而著称,但质量保证和延迟交货的问题一直存在。从80年代开始,中国逐步扩大在世界造船市场中的份额,以载重量衡量,中国目前控制了约10%的世界市场。

  过去10年间,中国主要造船厂提高了制造能力并扩充了生产规模。它们通过与国外造船厂签定技术共享协议及采用国外项目管理经验,使这种进程更加便利。中国造船厂已采用了许多现代化制造技能(如模块化建造),从而使新型设计(尤其是海军平台)能进行序列化制造。近年来,中国造船厂制造新型主战平台所需的时间已大幅缩短。研究和设计机构也在努力采用和吸收现代化设计技能。绝大多数设计所都与造船厂建立了联系,由此改进了舰船设 计和建造流程。在中国其他国防工业部门研发与制造的联系尚未达到如此水平。

  近年来,中国造船工业进行了结构重组,以此促进各造船,一之间的竞争并鼓励大型造船厂进行专业化生产。中国主要造船厂通常在获取国外造船订单时展开竞争,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中国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大型现代化造船厂,其中一些已开始集中精力制造特种船舶,从而使该行业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专业化特征。假以时日,上述变化将会促进企业效率和赢利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研发和学术机构与企业之间不断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国造船工业的研究、发展和设计能力。

  设计和建造能力的上述进展使中国海军的造舰项目受益匪浅,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商业船舶和海军舰艇的通用性。商业船舶制造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改进中国海军第一和第一二代作战舰艇出现的许多问题(如设计思想陈旧和装配质量较差等)。与前一代武器装备相比,中国于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建造的驱逐舰和潜艇,在设计和建造方面都有很大改进。这些最新型舰艇具备更强的适航性和战备能力;最新型号的舰艇可改装高性能武器和传感器;许多大型造船厂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对需要装备更多大型舰艇或试图以商船实施军事行动的解放军海军更加有利。除上述技术问题外,由制造商业船舶获取的利润也可用于补贴军用舰艇制造。中国其他国防工业部门(如航天和航空部门)都出现过横向补贴的情况。

  中国造船工业也受制于一些不利于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虽然舰船设计和建造水平已有所提高,但中国造船企业在为商业船舶和海军舰艇制造高质量舰载子系统时遇到了许多问题。中国一直高度依赖从国外进口船用

发动机及导航和传感器设备,并为最新型海军平台采购主要武器系统。例如,中国船用发动机企业难于研制出用于大型驱逐舰的燃汽轮机。中国最新型号的两级驱逐舰都采用了了进口燃汽轮机。对国外舰载子系统的高度依赖将对系统融合形成挑战,并使一一些平台的序列化制造更加复杂化,这主要是因为特定的子系统存在着潜在的不确定性。

  中国海军平台的最大薄弱环节一直是武器系统。中国舰艇缺乏远程防空系统、高性能反潜武器及先进电子战系统。目前已部署的上述系统基本上是仿制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产品。中国很少有企业能研制出这些关键性舰载子系统。例如,中国在自行研制用于海上区域防空的中程和远程舰空导弹方面一再推迟了交付时间,这反过来又导致当前实施的海军造舰项目迟迟不能完工。

  概言之,中国造船企业已有能力设计和建造性能更好的战舰,且所需时间也比以前更短,但这些新式平台缺乏充分发挥作战性能的先进武器、电子设备及推进系统。这些技术(及相互融合)将最终决定解放军海军所能取得的军事成效。然而,有迹象显示,中国正在开始具备研制上述关键性舰载子系统(尤其是防空系统)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