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弹出口马来西亚看中国的国防工业(组图) | |
---|---|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10:10 《国际展望》杂志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来自大马的好消息 据法新社报道,7月20日,马来西亚副总理拉扎克表示,马来西亚已原则上同意向中国购买中程防空导弹 ,他在签署了购买该批导弹的谅解备忘录之后说“如果马来西亚作出全面承诺,这项交易就会在稍后敲定。”至于这笔武器合同的费用没有批露。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中国承诺将单兵近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转让给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说,购买这批防空导弹,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并将在2006——2009年马亚西亚第九个“五年计划”内实行。 外电认为,中国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西方武器销售市场取得突破,标志着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跻身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之后再度成为对国际军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也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中国的“争光弹” 据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提供的信息,根据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与马来西亚两家公司达成协议,马亚西亚将购买足以装备两个导弹营的中国凯山—1甲中程导弹,中国精密机械出口总公司则将飞驽—6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转让给马来西亚。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总裁王冰雁(译音)说,中国愿意以灵活付款方式完成凯山-1甲的交易,包括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和延期付款。 据英国《简氏导弹及火箭系统年鉴》2002-2003年版介绍,凯山-1(KS-1)系列防空导弹于1989年试射成功,并在1994年结束试验,当这种导弹在1997年珠海航展上展出时(注:当时展出单位的名称为奇特的“江南航天公司”),其先进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2002年珠海航展上露面的改进型凯山-1甲导弹吸取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可拦截入侵的轰炸机、高空侦察机、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和空地战术导弹等,有全方位,大作战空域的多目标攻击能力。 据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提供的资料,这是一种有多目标截击和追踪能力的武器系统,标准的凯山-1甲导弹作战单位包括24枚导弹、一套相控阵雷达系统、四套双联装发射架和支援设备等。该导弹的外形接近英国的轻剑导弹,但弹体体积要大的多,导弹全长5.6米,弹径400毫米,弹重900公斤,战斗部重量超过100公斤,导弹的最大作战高度为24000米,最小作战高度为500米,最大作战斜距42公里,最小作战斜距7公里,目标最大速度750/秒,目标机动过载5g,最大飞行速度大于4马赫,导弹采用少烟药粒,减少尾焰对TVM导引信号衰减和干扰。 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算是中国第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的防空导弹,所以在技术堪称目前中国国产最先进的国产导弹。凯山-1甲导弹系统配用的SJ-212相控阵搜索/导引雷达,搜索距离115公里,追踪距离80公里,制导距离大于50公里(导弹有效射程42公里),方位扫描角120度,工作频率可能是G波段,某些数据与爱国者的AN/MPQ-53装置在下方,形状也不相同。两者的外型相似,都有一个接近圆形的主天线阵负责搜索,但是SJ-202的敌我识别(IFF)天线装在主天线上方,面非MPQ-53则置于3个地方,数量为5个,形状6角形。负责TVM的导引天线,MPQ-53只有右下方的一个,但SJ-202则有左右上角和右下方共3个。前者能够同时控制3枚导弹,后者应能导引2枚导弹,整个雷达共计可导引6枚导弹同时攻击3-6个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抗空对地导弹的能力。由于其外观和爱国者系统神似,港台媒体曾不断爆出所谓“以色列将爱国者的技术转移给中国,才会出现性能优良的凯山系列导弹”的传闻,但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已在多个海上防务展等场合驳斥了这些无稽之谈。根据日本《航空爱好者》杂志的评价,凯山-1系列防空导弹除了射程较近外,其它性能优于中国台湾年研制的天弓I型防空导弹。 由于马来西亚从独立伊始便习惯采购英美各国的武器系统,其军队编成也是典型的西方模式。自从前任总理马哈蒂尔强调马来西亚皇家军队武器来源多元化方针后,马来西亚便采取积极的姿态从东方国家获取防务产品,相继以非常优惠的条件从波兰购买PT-91M主战坦克、从俄罗斯购买米格-29M和苏-30MKM战斗机等,而中国装备出现在马来西亚军队序列中也体现出马来西亚“灵活外交”的特色,毕竟以有利的买方市场作为砝码,到达“全家买好货”的目的,何乐而不为。据吉隆坡出版的《亚洲防务》杂志最新一期分析文章称,马来西亚方面附加要求中国转让飞驽-6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也是个“一石三鸟”的好主意,既培养了本土武器制造业,向高技术兵器研制生产方向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可在与其他国家谈判进口类似产品时施加压力,马来西亚此前向俄罗斯、巴基斯坦和英国寻求采购近程防空系统并获得技术转让时无一例外地遭到当场拒绝,除此之外,马来西亚皇家军队也可避免一旦遭到西方制裁时造成武器保养渠道断绝的尴尬局面。 中国武器名声也不赖 曾几何时,旧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万国武器博览会”,民族国防工业的赢弱导致中国成为各国倾过剩军品的绝佳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防工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出于反帝反殖民主义、支援亚非民族解放势力的目的,中国武器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但由于主要以无偿援助形式出口,因此几乎没有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按照国际市场规则发展稳定的军品贸易,追求务实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正值苏联撤出中东传统武器市场,中国武器价格低廉,无附加政治条件,而其设计又与苏联相仿,因此大受中东国家欢迎,得以迅速抢占中东市场,据以色列《国际事务中东观察月刊》2000年9月报道,在1985年前后,中国出口武器的目的地100%均为中东国家,而中国武器占中东武器市场比例,1987年曾达到12%最高峰。中国武器在中东的主要客户为埃及、伊朗与伊拉克,在三国的武器库中,有一半的战机、潜艇、护卫舰,30%的炮艇、巡逻艇以及25%的野战炮等都来自中国。换言之,80年代是中国武器出口至中东地区的黄金时代。而中国也从这些贸易中得到巨大实惠,特别是从埃及得到苏制米格-23战斗机,得以第一次接触复杂的变后掠翼技术,促进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但在1991年后,由于海湾战争中显现的高科技武器优势,中国武器由于技术会含量低、水平大多是苏系武器的翻新及仿造,被西方先进武器迷住的客户逐渐对中国武器失去兴趣,中国的武器出口也步入低谷。但这一局面没有持续多久,精良实用且部署容易的中国战术导弹再度成 国际市场上打的响的品牌,而且式样繁多,可供客户选择,目前已至少有10种不同型号的导弹出口至海外。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2000多枚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经过超过300枚以上的实弹射击,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该国陆军受欢迎程度超过美制陶式导弹,巴基斯坦甚至成立专门博士研究所,以红箭-8为基础仿制出自己的绿箭反坦克导弹,销往其他伊斯兰国家,反响不错。 军品贸易:中国必须坦然面对 美国主管国防工业的前官员霍华德·菲什曾说:“武器销售是一种外交货币”。对于军品输入国来说,军贸在为这些国家迅速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档次、增强综合防卫能力的同时,也成为它们谋取超出军事力量范围之外的更高层次上的安全利益的一种手段。军品贸易更是一种利润丰厚的商业手段。据统计,美国签订1亿美元的军贸合同,就会增加15000人的就业机会。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每100美元收益中,就有1.5美元的军火收益。 对中国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军工企业大多处于“山、散、洞”等所谓“大三线、小三线”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设备更新改造缓慢,据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过去我国产业工人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归国防工业部门管理的。近来,随着军事订货减少,军品边际成本提高,职工就业面临现实危机。过去长期以计划经济模式为指导建立的军工企业积重难返,困难重重,市场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国家短期内不可能为其投入太多的资金,而战备和国防建设的急迫需要客观上又要求必须保持适度规模和水平的军工企业,全部实行“军转民”既不可能、也不能实现,更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军贸为解决我国军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保持和平时期的战备水平不下降,打开了一条希望之路。 生产外贸军品将军事工业的静态储备变为动态储备,使专用设备和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都处于生产的较佳状态,解决职工就业和满足军品需求的问题。现今许多国家都把军品出口作为获取硬通货,摆脱国内经济危机,提高军工企业战备水平,平衡国家收支,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整个民用产品跻身国际贸易市场的战略手段来运用。 军事技术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先进技术的集中代表,国家投资军事高科技开发上的军转民,必然带动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上台阶,必将会拉动我国不同行业的更大规模的发展,成效十分可观。我国历史上独立自主地开展的军贸活动,为我在国际上了很多朋友,在国际斗争最为复杂激烈的时候打开了一定的外交局面,鼓舞和巩固了世界范围的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成果,提高了国际威望。此外,发展军贸还有利于调整我国周边地区的战略关系、平衡地区战略力量。由于军贸市场一旦进入,将是一个长期供求的关系过程,这对于抵抗霸权主义在这一地区的渗透与破坏,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亚太环境,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国际展望)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