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长篇特写:武警官兵守护“三峡生命线”(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3:38 中国国防报
长篇特写:武警官兵守护“三峡生命线”(组图)

保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长篇特写:武警官兵守护“三峡生命线”(组图)

执勤


排险


检测

  张伟峰

  在武警部队序列中,交通部队是以承建急、难、险、重施工任务而闻名的工程部队。多年以来,交通部队官兵艰苦奋战、无私奉献,在祖国的版图上用青春热血铸就了座座无字的丰碑。1996年,交通部队第五支队二大队正式担负三峡专用公路养护保通任务,这是交通部队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上路执勤,开了交通部队承担任务之先河。在过去的10年里,五支队
的官兵怀着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立足小哨位,服务大三峡”,用青春和热血精心守护着三峡专用公路--这条托起三峡建设的“生命线”,用满腔热情谱写了忠诚卫士的壮丽篇章。

  铸就铜墙铁壁

  站在三峡最高点望去,全长28公里的三峡专用公路,如同彩带穿越在江河山峦之间。它是三峡工地连接外界的唯一陆上通道,有35座中特大桥和5道双洞式隧道,桥隧长度占公路全长的40%还多。数以千计的三峡建设者和三峡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物资80%由此进入三峡工地,专用公路每天的车流量都在4000多辆以上,因而被形象地称为“三峡生命线”。

  三峡专用公路投入使用后,每天进出三峡人员多不胜数,这些都是相对固定的客源。在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如果谁能抓住这块市场,无疑就等于抓住了一棵“摇钱树”。一时间,驻地各

汽车运输户都盯上了跑三峡公路运输市场这块肥肉。然而,三峡专用公路实行的是通行证,没有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颁发的通行证,其他车辆一律不准上路通行。眼看到嘴的肥肉吃不着,有些人于心不甘,便把眼睛盯上了执勤的部队官兵。请客吃饭、唱歌跳舞,使尽了招数,但是这些在他们看来百试不爽的法宝,全在部队官兵面前失了效。

  夜明珠检查站是进入三峡工地的第一道关口,被当地老百姓和三峡建设者誉为“三峡第一哨”。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二次截流,一些人想到现场看看,好补上没有看上1997年大江截流的遗憾。驻地一名跑运输的中巴车司机王某为了能捞一把,将目标锁定了带班班长崔铁红。在几次技术攻关失败后,趁着四周无人之机,他直接开门见山:“崔班长,你说吧,需要多少钱才能让我进三峡?”“对不起,符合规定,一分钱不收,我们照样办理通行证。不符合规定,你就是给我搬座金山也没门!”小崔斩钉截铁地回答使王某丢下一句“傻冒”后悻然离去。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此情此景不由使人回想起当年大江截流时的一些场景。那段时间,现任支队长、时任副支队长的缪贵荣,每天不知要接多少求情的电话。“我们想到现场去看看,到时你给底下的战士打声招呼。”打来电话的是他当年的一位老领导,想带车和家人一同到截流现场。缪副支队长坚定而沉稳地回答:“老领导想到现场看看,我可以出钱请您参加旅行社的统一组织,要让我给您的车放行,我办不到。”不等他再多说什么,那边电话已被挂断了。事后缪副支队长说:“我不能拿手中的权力去做人情,我更不能带头破坏规定!”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带走的是时间,带不走的是部队官兵一样的忠诚与执着。

  三峡专用公路的道路设施,都是国家财产,不能轻易损坏。巡逻分队的官兵每天骑着三轮摩托巡逻在专用公路上,风雨无阻。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风紧雨急。巡逻班班长马志军和赵涛与往常一样,睁大警惕的眼睛巡回在专用公路上。忽然发现前面一块标志牌下有两个黑影闪动,看到他们

摩托车灯光转身就跑。他们冒着大雨前堵后截,当场擒获一人,并从那人背的编织袋里搜出两块标志牌。小偷被送到派出所时,晦气地说:“原以为下雨没人执勤,没想到你们这样尽职!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奉献一片真情

  这是一场武警战士与死神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死神面对部队官兵的果断与机智退却了。

  1998年4月21日下午,当战士张建权、黄威和女干部程林英巡逻至木鱼槽隧道右红第二个停车带时,发现一辆小轿车撞在隧道壁上,车内三名乘客已经昏迷,鲜血流得满地都是。“立即救人!”车门已严重变形,无法打开,黄威忍住车窗玻璃碎片的划伤从后窗钻进去,使劲将门踹开。身强力壮的张建权抱起伤员往外移,黄威和程林英在旁边帮忙,将三名伤员一一移到巡逻车上。闻讯赶来的其他巡逻战士一边忙着保护现场,指挥交通,一边向交警部门报案。而张建权他们三人拉着伤员火速赶往三峡坝区急救中心。由于抢救及时,三名伤员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样的事部队官兵遇到已不止一例。那荣誉室里面的40多面锦旗,每一面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战士们的回答!平淡的话语中包含着几多责任与关爱。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2002年6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突袭三峡。晚21时许,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专用公路22公里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倾泻而下的5000多方的泥石流将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巨石将一辆空驶的客车当场砸成了一堆废铁!交通中断,上千辆车被困专用路!险情就是命令,部队官兵闻警而动,一个个矫健的身影,一片迷人的橄榄绿,在三峡专用公路上构筑了一场挑灯夜战险情的壮观场景。用钢钎撬,用铁锨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绊倒了再起来,迷彩服被尖利的岩石滑破,身上布满了伤痕。暴雨也似乎在考验这群英雄的武警官兵,越下越大,泥石流夹杂着石块,对官兵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怎么办?排长雒宏伟主动请缨,担负起清理山上危石的重任,时任副支队长的政委李应平带头冲上去了,大队长和教导员也冲上去了,官兵们都冲上去了,目睹官兵们英雄壮举的一些地方司乘人员也跟了上来……

  经过广大官兵的艰苦奋战,凌晨5时许,基本完成了雨水改道和山体危石清理工作,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至14时,清理出半幅路面,恢复单向交通,车辆驶过像泥猴一样的部队官兵身旁时,鸣笛向部队官兵致意!至次日,交通全部恢复!部队官兵再次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三峡专用公路上有事他们管,三峡工地以外的事情他们也同样义不容辞。除夕之夜,部队官兵正沉浸在春节晚会的欢乐中,一阵急促的电话玲声突然响起。值班员一把抓起电话:“值班室,请讲。”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我是乐天溪镇政府,这里山林失火,请求部队支援!部队官兵紧急集合,带着扫把、铁锹等工具向失火地点赶去。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山路崎岖,遍布的荆棘划破了战士们的手和脸也全然不顾,官兵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扑灭山火,保护国家林业资源!”用扫把拍打、用铁锹铲、挖隔离带,有的甚至用衣服扑打,官兵们在扑灭熊熊烈火中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精神文明使者

  “您好!”“请出示证件!”“谢谢,请走好!”敬礼,检查、放行,这一切部队官兵做得彬彬有礼,自然大方。夜明珠检查站是三峡专用公路的入口处,进出三峡的游人看到执勤战士笔直的身子和刚毅黝黑的面容,听到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话语,不禁赞道:这些执勤的战士就是三峡第一道风景。

  “哨位虽小,连着三峡工程;严格执勤,事关部队形象”。在部队担负任务之初,支队党委“一班人”就明确提出,要将执勤点作为展示部队官兵风采的一个窗口,将哨位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全面向社会各届展现筑路官兵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综合素质。《执勤十不准》、《执勤十提倡》和《执勤规范用语》,部队官兵人手一册;“我是光荣的三峡卫士”演讲比赛、“三峡知多少”知识竞赛、“情系三峡写辉煌”征文比赛等活动,成为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和执勤水平的一个“经常性武器”。

  三峡专用公路建成后,沿线群众为图方便横穿公路,造成事故隐患。为此部队专门印发了上万份《致司乘人员一封信和告驻地父老乡亲书》,出动宣传车到驻地村镇、学校进行安全宣传。而积极开展的警民共建活动更为部队增添了新魅力,争做精神文明使者成为官兵们的自觉行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诠释着人民卫士爱人民的满腔真情。

  那年的元月19日早晨,春寒料峭,三级士官陈勤刚巡逻到仙人溪2号隧道时,忽然发现隧道洞口有一名小孩蜷缩成一团躺在那里。“快过年了,这个小孩怎么躺在这里?”带着疑问,陈勤刚赶紧跑过去将小孩叫醒。小孩头发凌乱,满脸污迹,睡眼朦朦。最初小孩什么都不肯说。后来看到陈勤刚又是帮他洗脸,又是请他吃饭。小孩才“哇”地一声哭出了实情。原来,他叫小华(化名),满十岁,因不堪忍受后妈的责骂毒打,从湖北仙桃偷跑出来想到重庆寻找亲生母亲,沿路乞讨走了6天6夜,终因又冷又饿,昏倒在路上。听了小华的哭诉,强烈的责任感促使陈勤刚决定帮助小华回到亲生母亲身边。

  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陈勤刚带着小华到《三峡晚报》求援。《三峡晚报》的记者秦发听了事情的经过后,为陈勤刚的热心肠所感动,立即向社领导做了汇报。社领导明确表示,武警战士热心救助小华,我们更应帮助武警战士和小华。最终,通过众多媒体的努力与帮助,小华终于回到了亲生母亲的身边。

  近三年来,部队为驻地希望工程、复明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和帮助驻地修路、平场地等达20余万元,先后被驻地7所学校定为校外德育基地,派出素质过硬的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校搞好学生军训等。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壮丽三峡风采依旧。当你走进三峡时,当你为“高峡出平湖”的盛世奇观而惊叹时,请别忘记这些守护三峡生命线的交通部队的官兵们!他们的奉献、他们的精神和忠诚,也永远铸进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丰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