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长篇特写: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告别三峡的日子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7:04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刘彦军 本报通讯员 翟平国 廖德真

  滚滚长江东逝水,悠悠三峡千古流。

  5月20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江大坝浇筑到185米高程,标志着三峡枢纽主体工程全线完工。鏖战三峡13年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近日将陆续告别三峡,转战金沙江畔。在
离别三峡的日子里,拦江截流、劈山开峡,创造了十多项世界水电史奇迹的武警水电部队勇士,心潮如长江的波涛……

  站在高高的坛子岭上,耳畔传来阵阵涛声,水电官兵仿佛听到了当年在三峡打出的第一声炮响!

  当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武警三峡指挥部机关撤离三峡决定以后,水电官兵便以各种方式抒发和寄托离别的情怀。5月15日,刚刚走下工地的6支队165名官兵代表,来到高高的坛子岭上,他们庄严地举起右拳宣誓:“建设三峡,造福人民,转战金沙,再创辉煌!”

  照完了合影,官兵们静静地坐在江边,那一阵阵的涛声,仿佛又让他们听到了当年在这里打出的三峡工程第一声炮响!

  1994年4月17日,这是一个永远载入光辉史册的日子。几千名武警水电官兵和数百台大型机械设备冒雨开上了坛子岭,在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岭间摆开了劈山开峡的战场。“轰隆隆!”沉睡了千年的坛子岭上空传来惊天动地的一阵炮响,三峡枢纽永久船闸一期工程胜利开工,世界航运史上的崭新一页在三峡被水电官兵翻开。

  位于长江西陵峡中堡岛左岸的永久船闸,是当今世界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级数最多、技术最复杂的双线连续五级船闸。土石方开挖量占三峡枢纽工程的41%,花岗岩占47%,总工程量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的美国邦纳维尔船闸20倍以上。

  修建永久船闸的第一场战役要求在20个月内搬走18座花岗岩山头,土石方开挖总量达2000多万立方米,工程量和施工强度均为世界罕见。“金戈铁马战顽石、气吞山河造长江”。坛子岭上,排炮阵阵,车轮滚滚,满山遍野的橄榄绿方阵,构成了长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永久船闸施工是钻爆、挖掘、运输、锚固四大工程立体摆线布阵,流水交叉作业,现场协调要求高,各级指挥员必须跟班作业。年近花甲的常务副指挥长廖多祚,是一位同山水打了40多年交道的“老水电”,自从带先遣队到三峡工地,就住进潮湿的帐篷,挑起施工现场总指挥的重任,日夜战斗在第一线。廖多祚的家在宜昌市,从工地坐车只需半个多小时,可他很少回去,早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母亲,疾病缠身不能下床,他也顾不上回去看一眼。副指挥长张积仓自愿舍弃厦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请战三峡,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一连几度春秋,风里来雨里去,安全帽和对讲机从不离身,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奋战的身影。战士钟森华一入伍就到了三峡工地,当风钻手的6年里,每天在钻机台上工作10多个小时,钻出的上万个深度炮孔,相当于打穿了150多公里的花岗岩,被评为“三峡优秀建设者”。操作挖掘机的士官廉振江,在工地奋战1.6万多个小时,挖走了80万立方米的土石,创单机挖掘时间最高纪录,被誉为“三峡愚公”。大型自卸车驾驶员王世武,胃溃疡时常复发,经常在工地上就着菜汤吃药,揣着馒头开车,创下了年运输土石方9万多立方米的最高纪录,成了闻名三峡工地的“运输大王”……

  凭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官兵们把18座山头夷为平地,创造了土石方月开挖152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挖走的土石方垒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官兵们用双手将4376束钢铰锚索、17.83万根钢质锚杆深嵌进花岗岩山体,总长度能穿透地球;官兵们成功安装了面积比两个篮球场还大的4扇“天下第一”大闸门,用去焊条的长度连接起来,比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钢轨还长。

  官兵们用拼搏和奋斗,续写了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动人传说:历时9年,在崇山峻岭中劈出长江“第四峡”,建成当今世界第一大船闸——三峡永久船闸,同时还完成了总抛投量170万方石料,综合难度是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3倍的导流明渠下游截流工程;历时3年,完成了制约三峡大坝全线完工,被称为三峡大坝泥沙排除“咽喉要塞”的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目前,官兵们仍在进行的是三峡工程应对紧急情况的备用电源、三峡工程第一座地下工程——电源电站的建设……

  俯视宏伟的三峡工程,水电部队老工程师陈延绪喜泪沾襟,挥笔写下一首感人肺腑的“满江红”——

  建三峡,举世绝;胸中志,从未灭。几辈人奋斗,倾尽心血。移山不畏路崎岖,劈石何惧风雪夜。锁大江,实现强国梦,从头越!

  坐船通过自己亲手建设的三峡船闸,官兵们心潮澎湃,热泪飞溅。他们在这里创造的是世界水电史的辉煌!

  5月10日,五中队指导员李强带领80多名官兵告别三峡工地,奔赴新的战场。当送行的人们点燃鞭炮,敲响锣鼓时,当出征勇士乘坐着客船缓缓驶进自己亲手建造的永久船闸时,船闸上下顿时热泪纷飞。

  1996年春,永久船闸施工遇到了一道世界级难题:高达68.5米的花岗岩直立墙开挖,总体设计不允许欠挖,超挖控制在20厘米之内。坚硬的岩石并不是可以用刀随意切割的豆腐,他们必须炸出4面几十层楼高的光滑墙体。炸偏一厘米,工程成本增加100万元;哪怕出现一次“四面开花”的爆破,整个船闸开挖将前功尽弃。

  面对垂直爆破开挖的制高点,因成功修建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而知名的巴西专家来了,国内一些著名的爆破公司也来了,但都感到十分棘手,只好抱憾而去。

  关键时刻,周光奉、王青屏、荣耀久等工程师请战。对于石头,他们有着太深的感情。他们可能说不清自己手掌的纹路,但绝不会说不清石头的纹路;可能记不住老婆孩子的生日,但对各种石头的质地和“脾气”却如数家珍。在那些压力比岩石还沉重的日子里,他们不知道在试验室里熬了多少个通宵,在工地穿烂了多少双胶鞋。带领技术人员先后进行了50多组试验和上万组数据分析,硬是让2.2万吨炸药在亘古岩山上鬼斧神工般“切起了豆腐”。

  要在近30层楼高、7公里长的直立岩壁上均匀浇筑1.5米厚的衬砌墙。相比之下,其薄如“鸡蛋壳”,但这个“鸡蛋壳”却必须长期承受近千吨的水流压力及其冲刷而不开裂,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施工创举。

  年仅35岁的马青春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全面负责船闸混凝土浇筑。受领任务那天,部队领导给马青春连敬了三杯酒。面对如山的重任,马青春举起酒杯,心底瞬间升腾起一股豪情:这个关我攻定了!

  为“伺候”好这些“娇气、任性”的混凝土,1000多个日日夜夜,马青春“掏”出的是超过自己当初追妻子的热心、呵护女儿的细心和拒绝一切诱惑的决心。仓位一开浇,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他就24小时守在边上,刮风下雨他不管,自己感冒发烧他不管,女儿写作文说爸爸不喜欢她他也不管,一门心思呵护着10万平方米的衬砌墙。

  船闸人字门是世界上最高最重的闸门。每套高38.5米,宽40.04米,重达1700吨。其技术要求是两扇成“人”字形对开的闸门安装后水平和垂直误差均不得超过2毫米,精度之高、难度之大,当属世界首例。

  “人”字形门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欧阳运华,带领上百名工程技术骨干在峡谷长风中昼夜奋战,一举完成了这项涉及声、光、电等10多个学科和焊接、起重、机械等20余个工种的创世纪施工。安装后的巨型人字门关闭缝隙小于0.1毫米,承受6000吨的水压滴水不漏……

  13年开拓创新,水电部队先后攻克了68.5米直立墙开挖、176米超高边坡锚固治理、1.5米薄壁衬砌墙混凝土浇筑、单套1700吨重的“世界第一门”安装等十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三峡永久船闸68米直立墙边坡开挖锚固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电力科技二等奖、《三峡永久船闸直立深槽开挖爆破技术》荣获中国爆破工程协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有位诗人为创造世界之最的工程技术人员深深震撼,写下了这样的赞美诗——

  不畏怒涛常砺志,

  偏喜难关巧运筹。

  共铸伟业超前代,

  功勋昭昭耀神州!

  中队长关立中带走的惟一纪念是一本书,那本书的字里行间写满了水电官兵的责任与诚信!

  离别的日子也是寄托情感的日子。官兵们有的要带一瓶坝区的江水,有的要捡两块江岸边的石头。中队长关立中说,他惟一要带的就是那本记录和剖析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质量安全警示录》。当年,这本书曾作为礼物送给原水电部长钱正英。这本书很薄,份量也很重。翻开这本书,就如同翻开三峡工程质量建设的历史。

  1998年7月,船闸左挡水坝的混凝土浇筑正在紧张进行,当浇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的时候,质检员李刚匆匆跑来,他抓起搅拌机旁几个用完的水泥袋不住地摇头,立即让施工部队停工。原来,他发现领料单上写的水泥抗冻、防渗等级比规定的降低了一级。这是开单据时笔误造成的,可几个小时前,这张单据经过他和几个人的手时,谁也没有发现问题。是将错就错,还是有错必纠?面对工程质量和个人荣誉的抉择,李刚想到的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他勇敢地向上级领导汇报,并主动承担了责任。上级领导和工程监理部门采纳李刚意见,决定将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全部扒掉,换上符合施工要求的水泥重新浇筑。

  原一支队副总工程师马玉增,担心工地出现质量问题,连续4年未敢回家过春节。每到春节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含着泪把儿子的立功喜报擦了又擦,瞅了又瞅。妻子看不过去了,就写信对他说,“你不想爹娘,可爹娘想你啊!”其实,妻子更是想他。有一次,她生病休克了三个多小时,醒来后,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想看到丈夫,怕死前连丈夫的面都见不上。

  高度负责,精益求精,是官兵们确保工程质量的法宝,也是官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靠高度负责和精益求精,官兵们打造出一个个精品工程。

  船闸输水廊道的水泥浇筑后,要对其表面做修补施工。为保证水泥表面的光滑、平整,哪怕是一个仅有2毫米的气泡,也要打磨、冲洗四五次,再烘干、刮平,直到表面光亮如镜。可是,划痕经常是边修补边出现,时任一支队参谋长的杨忠义发现,是进出廊道的人穿鞋造成的。他果断作出决定:凡施工和进出工地的所有人员必须脱鞋,施工官兵一律穿袜子作业。这个在中外施工史上从没有过的规定,一经实施,果然奏效,新划痕再没有出现。一天,一位检查工作的专家来到工地,杨参谋长迎上去,示意专家脱鞋。专家看到参谋长和官兵们都穿着袜子,感慨道:“有了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就没有打造不出来的精品工程!”后来,经这位专家介绍,三峡工地的许多地方施工单位自发来到输水廊道参观见学,廊道的修补成了三峡的样板工程,受到三峡总公司通报表彰,上级还颁发了“特别质量专项奖”。

  13年殚精竭虑,建造了一座造福子孙万代的精品工程。

  施工设计规定,安装水泥模板的垂直误差不得超过10毫米,他们创造出误差不超过5毫米的新纪录;锚固工程的设计要求规定,解每个钻孔的孔斜率不得超过2%,他们创造了近20万个钻孔的孔斜率均小于1%的奇迹。水电官兵用一连串的百分之百为一个民族的世纪期盼圆梦:开挖工程合格率100%,锚索工程合格率100%,混凝土工程合格率100%……

  关立中带走的那本书的扉页上,写了同仁堂药店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和他把《质量安全警示录》这本书作为纪念一样,意味深长——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一丝物力;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半分人工。

  给牺牲的战友献一瓶三峡醇酒,虽然大坝上并没有刻下勇士的名字,但勇士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三峡的山山水水!

  5月16日,即将离别三峡的中队长刘雄林,带领几名战士来到永久船闸,向牺牲在这里的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许国宝告别。刘雄林打开一瓶三峡醇酒,默默地倒向闸室。他泣不成声地说:“老许,我们走了,你就替我们守卫好这船闸吧!”

  许国宝是一个普通的推土机手。1995年1月8日上午8时,许国宝仰卧在推土机下给机器打机油,推土机前的泥土突然松动,推土机向前滑动,巨大的车轮从他的身上碾轧过去……

  战友们清理许国宝的遗物时意外发现,这位参加过10个大型水电工程建设、62次被评为红旗车手的硬汉子,生前竟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里遭火灾房子烧了,妻子和双方父母都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帮助家里度过难关,他省吃俭用,洗澡都舍不得用香皂,用包装板做的木箱里也只有几件褪了色的旧军装。可他从没向组织吭过一声。牺牲前3天,许国宝收到9岁儿子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爸爸:你好久好久都没有回家看我和妈妈了,我在夜里老梦见你……”

  年仅29岁的装载机操作手王应保,在父亲去世、小孩夭折等多个不幸打击下,一夜之间白了一半头发。组织上安排他回家,没几天他就回到工地。

  胡文成是一名普通的堤头车辆指挥员,13年里,伴随他的就是一只口哨,两把指挥旗。2004年春节,胡文成不能回家过年,妻子带着孩子从山东老家和他来团聚,可是大年初一胡文成就上了工地指挥车辆。妻子带着孩子,冒雪坐在工地上,静静看着丈夫。检查工作的一位领导说天太冷了劝她回去,她摇摇头说:“文成一个人怪孤单的,您就让我在这多陪陪他吧。”

  原副指挥长王青屏和总经济师徐佑玲,是一对醉心水电事业的模范夫妻,携手趟过许多大江大河。20多年来,夫妻俩参加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大坝电站,却唯独没有给自己和孩子建起一个安宁的家。儿子大学毕业来到三峡,当了一名工程技术员,一家三口就这样团聚在了三峡工地。女儿从小随爷爷奶奶长大,夫妻俩答应女儿结婚时一定回去操办喜事。可女儿举行婚礼时,王青屏却正奋战在工地上,只发了一封祝福的电报。

  在三峡工地,并肩战斗的父子兵、夫妻兵有很多,更有数不胜数的官兵推迟婚嫁、放弃休假,甚至失去亲人后仍坚守工地。

  13个春秋,官兵们一批批来,一批批走,还有许多官兵从开工起,一直战斗到全线完工。水电官兵的躯体里挺立的是愚公的筋骨,血管里涌动的是大禹的血脉。巍巍船闸,滔滔江水,洒下的是英雄泪,融进的是战士情。

  又到了离别的时候,西江石壁无语,巫山神女动容。江风在伴奏,峡谷在歌唱——

  大江出三峡,

  三峡舞彩绸。

  拂却风尘五千载,

  千古唱风流。

  挽住碧波结玉扣,

  喝令长江改道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