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长征故事:通道转兵,一个湘西小城的厚重(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02:26 解放军报
长征故事:通道转兵,一个湘西小城的厚重(图)

通道会议会址——恭城书院内的会议室。本报记者 熊永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钱晓虎

  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的湘西小城通道,素有“百越襟喉”、“南楚极地”之誉。记者沿着中央红军当年的足印,从广西的龙胜进入通道,虽不过百余公里的行程,但山路崎岖险峻,我们的越野车整整跑了一个上午!遥想当年,湘江大战后极度疲惫的红军很快翻越这一座座崇山峻岭,我们都不禁感叹。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原县城所在地县溪镇,那里有通道会议的纪念地——恭城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恭城书院,是一座侗族特色的二层木结构建筑,在淅沥的阴雨中透着些神秘的色彩。1934年12月12日,周恩来、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李德和毛泽东等人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紧急扩大会议。在会上,李德坚持要红军按原定的战略方针,立即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坚决反对李德的意见,提出红军必须向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实就虚,寻求机动,在川黔边创建新根据地的主张。会上争论相当激烈,在一间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复原的会场:与会者的座椅围着一张正方形书桌依次摆开,而毛泽东坐的那张长条凳被摆在了离会议桌最远的一角,似乎是个旁听者,这与毛泽东当时的地位是相称的。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对红军重大军事行动久已没有发言权的毛泽东,终于在这次会议上以其西进贵州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关于通道会议,留下的文字记载极其稀少。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当年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学堂,无意间成了挽救红军的福地。就是关于会议的真正地点,也存在争议。我们在下乡乡流源村采访时,退休教师杨国斌老人带着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座“圣宫”庙——解放前,这里一直是所学校。从老人收集到的各种当事人的回忆、目击者的描述中可以发现,流源“圣宫”极有可能召开过一次会议,有了这次会议,才有了通道转兵的正确决策。

  历史在这里改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几乎被纷扰的历史烟云所湮没。然而,时间的流逝也许会让历史的细节变得模糊,但却不能阻挡历史本身的灼人光芒。“通道转兵”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一度被撤销党内、军内领导职务的毛泽东也就在这里重新崛起。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这样描述:“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近年来,关于通道会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记者进入通道时,正值山洪多发时节,但仍遇上不少媒体的同行,以及打着小旗的旅行团队——秀丽浓郁的侗族风情,加上“通道转兵”所辉映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光辉,正在让这个偏僻的湘西小城散发出厚重而迷人的风采。

  (本报湖南通道7月20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