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新浪军事

他们让歼-10飞起来:默默奉献的幕后人物(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8:12 航空在线
他们让歼-10飞起来:默默奉献的幕后人物(组图)
行政总指挥刘高倬

他们让歼-10飞起来:默默奉献的幕后人物(组图)
总设计师宋文骢:实现关键突破的关键人士

总工程师薛炽寿

试飞总师周自全

  歼-10飞机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歼击机,其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里程碑式的跨越。

  元月5日中国一航新闻发布会上的亮相,使多年来一直为歼-10默默奉献的人们有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的代表是——

  行政总指挥刘高倬:完成了“望其项背”的跨越

  歼-10公开亮相后,刘高倬不禁感慨,歼-10飞机的研制经历了太多的沟沟坎坎,但现在看来都是值得的。

  刘高倬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现为中国一航科技委第一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七年间中国一航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了在军机、
发动机
、空空导弹上的三大跨越,完成了机载设备和系统的升级换代。

  也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一航自行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战斗机,并批量装备部队。

  作为歼-10飞机项目的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用里程碑来形容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他说,歼-10的研制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完成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

  刘高倬回忆,当初开始研制时,我们的基础非常薄弱。很多技术我们国家没有,也缺乏对新一代飞机设计、制造、试飞等技术的开发和积累,有些甚至在概念上都需要重新建立,更没有符合新机研制需要的试验、试制、试飞设施,加之研制经费投入不足,同时还要面对新机研制的各种各样的非议和怀疑。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去创新,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研制之路。”刘高倬说,“我们的研制人员付出了太多太多艰辛,做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我们挺住了,锲而不舍地坚持下来了。”

  十八年磨一剑。歼-10飞机研制历经18年的艰辛岁月,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

  “我只是航空工作的一名老兵,”刘高倬说。他自认为只是接过了前任的接力棒,参加了最后的冲刺而已。在这个战线上,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为歼-10付出了很多,付出了青春、健康乃至生命。

  “丰碑在我心中”,谈到同在这条战线上并肩战斗的战友时,刘高倬充满深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既评不上功,也评不上奖,更不会千古留名,他们只是在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奋斗过了,努力过了,无怨无悔。

  总设计师宋文骢:实现关键突破的关键人士

  随着歼-10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而实现这一关键突破的关键人士之一,就是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

  宋文骢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毕业后,他历任一航成都所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副所长兼总设计师,一航成飞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宋文骢先后参与了歼-7、歼-8、歼-10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是我国惟一担任过两代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研制并走完全程的总设计师,此外还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改进我国轻型全天候中、高空高速歼击机和轻小型全天候战斗机。

  先进的气动布局是自主发展先进战斗机的基础。歼-10飞机研制初期,宋文骢就清醒地意识到,新机研制必须充分应用当前国际航空领域的先进技术。他提出必须攻克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他带领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投入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分析、布局改进等繁重的设计试验,转战南北,进行了上万次试验,采集并处理上百万个气动数据。

  几个月后,在新歼方案论证会上,宋文骢从战术技术要求到飞机的使用性能、系统结构、武器火控等讲起,4个小时的报告赢得满场喝彩,我国新一代歼击机有了雏形。

  在这之后两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的方案被确定为我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随后,歼-10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但是,数字式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综合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数字式电传飞控设计技术在我国航空领域更是空白。要实现研制突破,最关键的是缺乏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我国的研制体制和部分专业设置也不健全。

  自力更生,填补空白。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一边组建,一边学习,逐渐形成了航空电子系统组、航空电子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组、机载OFP软件开发组等多个核心专业组。新一代航电系统、飞控系统设计研制有了新的战场,为歼-10飞机研制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歼-10飞机是涉及100多个参研单位、二十多个部委和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针对新一代战机的研制特点,宋文骢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和措施,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例如,他建立起严密的重量控制体系,在国内飞机研制上首创重量承包先例,使歼-10飞机的实际重量比原设计目标重量减轻了26公斤,创造了重量控制的最优记录。

  几十年来,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他长期隐遁幕后,甘于寂寞、默默奉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航空工业腾飞的伟大事业之中。他的严谨求实,他的创新精神,他的技术造诣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宋文骢”这三个字,将与歼-10飞机一起,闪耀在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光辉史册上。

  总工程师薛炽寿:投身光荣与梦想的事业

  歼-10飞机第一次“亮相”,是用专用牵引车将飞机从机库拉到起飞线的。所有人都坐到牵引车上,只有薛炽寿坚决不上车,默默地陪着飞机走,一直走到起飞线。坐在牵引车上的人,谁都不说话,每个人眼里都含着泪水。大家都知道,在薛总心里,早把歼-10看成了自己的“儿子”。

  薛炽寿,一航成飞原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1956年,他告别上海,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五年后,又来到了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四十多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引进原苏联飞机进行仿制、改型到瞄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自主设计、研制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使薛炽寿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资深专家。

  在歼-10飞机研制工作的最初阶段,薛炽寿明确提出了研制工作的思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飞机特点;立即分析、消化新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预先跟踪,做好技术储备和试制条件的准备;尽快确定出制造技术的难点,与厂所院校联合攻关;尽快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

  金属样机试制成功后,原型机试制全面铺开。“跟设”,薛炽寿心中怦然一动,在歼-10飞机研制的设计阶段,组织试制人员进行设计跟踪,让试制人员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了解设计意图,负责组织、协调、处理设计的工艺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及早进行部分工艺和生产准备。一年时间里,薛炽寿和同事们深入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跟设”达到12000人次;提出修改建议13529条,95%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备忘录95份,为尽快冻结设计技术状态,加快工程研制创造了条件。

  设计发图工作结束后,歼-10飞机进入试制阶段,主战场从一航成都所转到了一航成飞。作为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薛炽寿受命于关键时刻,开始全面负责试制现场的工作。

  “现场问题,就是打仗,指挥员必须上一线。”薛炽寿的语气不容置疑。他要求主管领导必须到位,同时调集精兵强将,组成现场服务组。他强调“小事不过点,大事不过夜”,加快管理节奏,加速现场调度检查和现场问题的处理。

  歼-10飞机首飞成功后,薛炽寿很快从喜悦中平静下来,他清楚,新的挑战又开始了。在第一次歼-10飞机后续研制工作会议上,他语气平静而又坚定地说:“首飞成功了,研制工作要立即转入抓持续生产、抓持续试飞和积极做好设计定型试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架飞机质量优异,还不能反映我们工作的水平,只有每一架飞机都是优质工程,我们整个研制工作才能说上了水平。”

  没有人能够细述清楚在歼十飞机攻坚、决战、决胜那些艰苦卓绝的日子里,航空人顽强拼搏,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没有人能细述清楚薛炽寿为部署、指挥、打胜大大小小的“战役”如何殚精竭虑,心力交瘁。

  投身型号飞机研制,就是投身光荣与梦想的事业!面对荣誉和鲜花,薛炽寿异常地平静,他的身影依然奔波在歼-10飞机后续研制现场。

  试飞总师周自全:为航空科技做点事

  当周自全196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到一航试飞院工作时,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为中国航空科技作出贡献。他说:“为航空科技做点事,这是我作为航空人的一个梦想!”

  周自全是一航试飞院原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总设计师、重点仿真试验室主任。四十多年来,他追求不变、创新不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奉献。

  作为歼-10的试飞总师,周自全先后组织完成了17项试飞技术攻关、18项专题研究、9项设施建设、2500多架次的飞行试验。

  试飞中,周自全应用了一批以往鉴定试飞未曾采用的新试飞技术;实现了试飞测试和实时监控技术的跨越性飞跃;实现了试飞数据处理实时化、准实时化;建立了一批先进的试飞支持设施。最终使歼-10飞机的试飞效率高于国外大部分同类飞机的试飞,试飞安全性好于国外大部分同类飞机。

  从歼-10还在图纸上起,周自全就开始了全面的试飞准备。在他主持研制的国内第一架单轴变稳飞机的基础上,周自全又主持研制了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研究机(多轴变稳机),对培训试飞员、确保飞行安全、缩短试飞时间起到了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自全主持研制的测控系统在一航成飞、一航试飞院、外厂试飞现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提高新机试飞的安全和试飞效率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与外方合作谈到颤振激励系统时,合作方深知该技术是试飞的关键,因此索要高价、一分不让。周自全顶着压力,坚持自主研制,在主机厂所的支持下,整套系统终于研制出来并顺利应用在整个试飞过程中。比起当初谈判要买的国外产品,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跨代水平的提高,而成本则是数量级的减少。

  在周自全的全身心投入下,歼-10飞机的试飞在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实现了飞行试验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创下了中国试飞史上数个之最。

  而周自全在用青春、智慧、赤诚和汗水填补了一项项试飞科技空白,开辟了一条条通往世界试飞前沿阵地的道路,创造了一个个中国试飞第一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为航空科技做点事”的梦想。(《瞭望》新闻周刊/董瑞丰)

  相关专题:歼10战斗机专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