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浪军事

试飞员是一个专家型的团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1:45 CCTV《今日关注》

  主持人:

  我们看到这个短片当中,第一句话的评价就是“试飞员是一个专家型的团队”。试飞员要成为专家才行。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成为试飞员?

  邹仲春:

  试飞员是从部队的飞行员里头挑选出来了的,称试飞员是一个专家,我在前面也讲了一句话,试飞员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试飞任务的。从目前飞行员的素质,像李中华这一批飞行员在开始挑选出来的时候,从双学士学位的地方大学生毕业以后,具有一定的功课理论知识,或者丰厚的基础理论知识。

  主持人:

  就是说,他们在挑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理论方面的准备了。

  邹仲春:

  像他在大学里学的就是

发动机专业,相似于这样的。

  主持人:

  而且以前都飞过。

  邹仲春:

  从大学毕业以后挑到部队,到部队之后又进到部队的航空院校进行训练,完了以后再到试飞部队来,这是航空理论和大学基础理论完美的一次结合。到飞行部队以后,飞行理论和试飞理论有一次完美的结合。随着试飞经验的逐步增长,把试飞理论、飞行理论和设计、制造、研制又融合在一起,有三次飞跃的过程,使他们逐步从一个大学生到飞行员,再到试飞员,继而到试飞专家。

  主持人:

  所以想成为专家型的试飞员还不太容易,像您刚才说的得有三次飞跃才行。

  李中华:

  实际上在我们试飞员队伍中有很多试飞员都是专家型的,而且现在这些年轻的试飞员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主持人:

  还是有大批的后备人才。

  邹仲春:

  前面一代、两代机试飞的时候,试飞员就是从高中生毕业以后到部队当飞行员的,是直接走过来的。新一代试飞员最起码比他们知识、基础这块要丰厚的多,走这条路可能走得更短一点。

  主持人:

  如果成为专家性的试飞员,最起码理论的储备和基础这块起点可能稍微再高一点。

  邹仲春:

  对

  主持人:

  昨天我看了你们参加人民网、新华网和军网的网络互动,我看到有网友在里面也提问,说试飞员要经过什么样的魔鬼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试飞员呢?

  邹仲春:

  实际上,这和飞行员是一样的,试飞员毕竟还是一个飞行员,只不过是因为试飞这个行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叫试飞员。

  主持人:

  一般训练项目和飞行员差不多,是吧?

  邹仲春:

  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要经过专业航空、试飞理论培训。第二,身体锻炼。这是最起码的,要保证的。因为试飞这个特殊行业的风险性相对来说比飞行要高一些,所以心理素质这块要强化,通过实践的锻炼要更多一点。最起码这三点要达到。

  李中华:

  另外还有专项的培训。根据飞行的职业特点增加进去的,其它还包括一些心理方面的培训,主要是训练试飞员或者飞行员的心理素质。

  主持人:

  对身高、体重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李中华:

  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不是特殊的。

  邹仲春:

  从军人选拔的时候,最基础的,你不能太低了,也不能太轻了。

  主持人:

  其实这不是说试飞员了,是作为军人选拔的时候,初选的时候就应该有的。

  邹仲春:

  进入到部队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持人:

  有一个基本的条件了。飞歼十之前都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邹仲春:

  歼十作为新的国产第三代机,应该叫新飞机。如果作为飞行员在飞这个飞机的时候,前面的准备和其它飞机的准备应该都是一样的。从飞机的理论性准备、了解你今天飞行的科目,以及科目的准备。在试飞这一块我们叫做当天的任务单。你今天要做飞什么科目,要做什么动作,空运、各航线、高度等等,科研人员给你一个交代,你自己要把这一套东西协调的安排一下,安排以后,自己要准备好,接下来就是自己的身体准备。

  主持人:

  中华在第一次飞歼十之前,自己有没有专门做一些特别的准备?

  李中华:

  这些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准备。第二个是技术方面的准备。第三是心理方面的准备。这些过程在飞之前必须要准备到位。

  主持人:

  好,刚才我们也是请两位谈到了飞歼十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包括之前的一些训练。那么,到底他们平时除了训练和工作以外,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稍候我们再接着谈。

  音乐片:

  现代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为了明天,飞出中华天空的尊严,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追求。

  新闻背景:走近试飞员

  驻扎在中国阎良的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是中国惟一的新型飞机试飞权威机构,它为所有国产飞机发放“准生证”和“通行证”。试飞,是充满危险的行业,李中华就是这个英雄集体中的一员。

  试飞员们驾驶的飞机是还在研制探索阶段的“试验品”。设计师为飞机设计的任何指标,只有通过试飞员一次又一次逼近极限的试飞验证,发现不足后改进、再改进,才逐渐成为可以交付部队的“成品”。

  离极限太远,将无法测出飞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但接近极限时,每向前一步,后果都是未知的。据统计,中国的重点型号试飞过程中,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故障,最短的1分钟,上了飞机就出现问题。

  30多年来,中国空军某试飞团的试飞员们共遭遇并化解险情3000多起,其中重大险情达246起,绝大部分都被试飞员们一一化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空军王牌试飞员李中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