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远程机动部队破解蓝军所有干扰(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06:28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开进途中突发情况处置。本报记者张雷摄越下越大的冰冷秋雨给远程机动部队开进带来了不少麻烦。然而比秋雨带来的崎岖泥泞、山路盘旋更麻烦的是如影随形般甩不掉的电子干扰,是神出鬼没、左袭右扰的各种“蓝军”分队。逼真的战场环境,让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官兵几乎分不清这究竟是演练,还是实战? 部队是趁着黎明时分的星光出发的。然而就在静悄悄的星空下,一支“蓝军”侦察 导演部对战机既狠又准的把握,“蓝军”一路伴随、花样翻新的袭扰,把某机步旅“拖”进了实战之中。 雨中观战,发现战局虽然变化多端,但机步旅还是在一次次攻击得手、反败为胜中节节推进。他们有什么制胜之道?观战之余,见缝插针地采访各级指挥员,许多妙局和谜团被解开。 比如,为了对付挥不去、理还乱的电子干扰问题,他们除了加紧对电磁频谱管理的研究、训练和人才培养,还脚踏实地地拿出了一批土洋结合的办法。他们的旗语、灯语、手语,他们的接力通信、多频共用、隐真示假,有的很有科技含量,有的土得掉渣,但都结实、管用、好使。 比如,为了应对 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作战任务和典型作战样式,他们把诸多作战要素捏成了一些小型机步群,专打那种力求影响战局、扭转乾坤的小仗。精干编成,特种作战,轻便得像匕首,却往往直刺七寸、一剑封喉。这些平时训练中的思路和办法,在这两天的行军作战中派上了用场。尤其是在从难从严设置的一次次危局、险局甚至败局中,显示出不凡的作用。站在这个角度观战,训练正向实战越贴越近;逼真的实战环境,又反过来牵引着训练观念转型、训练方式方法创新。 当然,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也远远不止这些内容、方法,因为我们这一代军人对未来信息化战场、信息化战争有太多的未知。那么,当前该把想清楚的问题先想明白,把能够搞的训练先抓起来,在思考的过程中出题设局,在训练的磨刀石上砺剑试锋,在逼真的战场战局中不断求解未知数,本身就是训练转型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夜黑雨浓。机步旅经过10多个小时的实战化训练,到达某宿营地安营扎寨。机动指挥所里,指挥员们正挑灯总结战况。记者发现,他们争论的是一天战事的得失,记录的是暴露出来的问题。旅长王新说,战场越真,训练越实,在实战环境里摸爬滚打,才能像照镜子那样照出自己的真水平、真差距,才能明白眼下该补什么课、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荒原宿营地,夜深灯火明。 天气预报说明天小雪。明天的机动更加困难,明天的战局更加扑朔迷离。这是军人锤炼意志品格的大好时机。(本报内蒙古某演练场9月7日电 本报记者 丁海明 孙兆秋 本报特约记者 石斌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