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评论:从外军组织商家上战场说起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6:33 解放军报 | |
范青军 资料显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组织本国装备承包商开赴作战一线,与军队保障人员一起,对高技术装备提供维修和物资供应等保障服务,节约了大量经费和战备物资。 地方企业为军队作战提供服务保障,是武器装备高技术化发展的产物。在科索沃战 有关研究表明,在军事行动中联合商业公司参与部队保障,具有明显的军事经济效益。在波斯尼亚的维和行动中,美军的一些后勤和装备保障由地方公司承包,比由军队提供保障少动用兵力2000多人,节省经费⒈8亿美元。 战争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独立地赢得战争。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总是善于运用民间技术和人力资源,协助最小规模数量的士兵去完成最大限度的战争使命。把军队的非核心任务向地方产业转移,开发社会科技力量和资源,既是走精兵之路的发展方向,更反映了现代战争中装备保障的某些规律。 今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军民结合,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思想,在装备技术保障方面,我们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做。从我军装备保障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生产厂家已经开始参与高技术装备保障,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当前主要缺乏的是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系统化、规范化保障体系。要真正实现“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目标,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实践,建立和完善各种配套机制,尽快实现从单一化、封闭式的军队自我保障模式,向多元化、开放型军民兼容的社会化保障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