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直升机飞行员亲历陆航发展壮大历程(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08:35 新华网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 本网军事频道今天刊发陆军航空兵飞行训练基地主任袁继昌发来的稿件《我军最年轻的兵种——资深直升机飞行员亲历陆军航空兵发展壮大历程》,全文如下: 1977年航校毕业后,我分配到被称为中国直升机之母的中原空军某直升机团,在这里我从一名普通的飞行员成长为一名团长,与直升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30年的飞行生涯使我真实见证了“空中轻骑兵”的发展历程。 1986年在全军裁军百万的大背景下陆军航空兵组建,标志着由“铁脚板”向“空中轻骑兵”的转变。在某部工作22年期间,我完成了高原、沙漠、海岛、海上平台战术提纲飞行等系列科目训练。从茫茫林海到十万大山,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我多次参加各种军事演习,执行过紧急救护、抗洪抢险、森林灭火、铲毒、缉毒、电影航拍等百余次重大任务。1997年广西柳州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我带领参与抗洪的机组,飞行200多个架次,经过无数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在急风骤雨中驾驶直升机多次搜索、输送物资,及时营救少数民族群众近千人次。由此可见,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陆军航空兵都是捍卫国家主权完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空中卫士”。 陆航要发展,人才是关键。1999年陆军航空兵学院在全军院校撤并降改的大背景下成立,先后有11位军委和总参首长前来视察,既鼓舞了全院官兵的士气,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份量。当时,我作为学院训练部分管飞行教学训练工作的副部长,面对学院刚组建、训练基础薄弱、承训员额连年成倍增长的任务形势,连我自己都捏着一把汗。时间指标净增了7000多小时,承训员额净增了100多名。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严格按纲施训、依法治训,一个一个习惯性做法得到更正,一项一项训练法规得到健全,初步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的直升机培训教学。通过优化资源结构、积极挖潜增效,努力克服困难,连年完成了训练任务。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已经形成了集中理论教育、地面模拟训练、飞行实装训练“三个阶段”的陆航飞行人才培训模式。 2004年8月,我调任陆航某飞行训练基地主任。作为飞行教学训练工作的组织指挥者,我深知每名飞行学员翱翔蓝天的梦想,更深知空中教学的高风险性,对“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适应新军事变革、陆航快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大批技术人才。我作为军事主官,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2005年国产某新型直升机推迟到位五个月,直接影响到训练任务的完成,怎么办?必须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我们选拔尖子教员,主动联系生产厂家,提前进入、提前学习、提前培养。在新装备到部队仅1周时间就形成带教能力,及时投入到教学训练当中。按时完成了期班任务,创造了新装备到部队短时间形成战斗力的奇迹。 陆军航空兵学院组建前,直升机飞行学员清一色来自空军的预备学校。2001年起,有28所军队院校为其输送飞行学员,这些本该走向部队指挥岗位的青年军官们又重新回到院校“回炉淬火”,使这些精通作战指挥的“陆地猛虎”插上了飞行的铁翅膀,真正成为“上天能驾机、地面能指挥”的复合型直升机飞行人才。同时,与地方院校联系也更加紧密,许多年轻有为的地方学子积极加入到直升机飞行人才队伍中来,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输入机制,为培养高素质直升机飞行人才创建了坚实平台,一批批双学历、双学位的大学生飞行员从基地飞向了全军各部队。作为过来人,我对学员淘汰感触很深。自己手把手带教的学员放了单飞,却又要亲手将其淘汰,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每淘汰一名学员,都代表着一个飞行梦想的破灭。虽然淘汰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打造飞行人才精品。 陆航是我军最年轻的兵种,也是最有希望的兵种。飞行训练基地作为培养直升机飞行人才的摇篮,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我深信,建设的步伐将会更快,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好。(完)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