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特写:雪岱山上的水兵情怀(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10:59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守望蓝天碧海,矢志海防事业。请看海军某边陲雷达站官兵守山创业纪事—— 雪岱山上的水兵情怀 李洮 沈成保 本报记者 钱晓虎 祖国东北边陲,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山,1206米不仅是它的高度,也是当年设卡布哨的代号。几十年过去了,驻守雪岱山顶的海军某部先后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海军授予“边陲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仲夏时节,记者乘越野车翻过九十九道山坡,一点一点走近他们。此时,劲风吹散缠绕在山腰的雾霭,感觉到人在山里,山在云中…… ★漫山遍野盛开的金达莱花,正是痴心守山水兵的化身!他们扎根云端哨所,把自己的汗水、泪水一点一滴渗进这方土地…… ●最后一盘青菜 今年5月中旬,机关参谋穆定平来雷达站调试新装备。上山以后,天上飘起了雪花。在没膝的春雪里,官兵们载着100多公斤的仪器设备,往返于方圆百十公里的山川。雪景美不胜收,饭菜香甜可口,穆参谋倒也觉不出辛苦。5天后,工作接近尾声,穆定平玩笑着对一直协助工作的雷达站总工王松林说:“看看你们,一个个都嘴起燎泡了吧。”憨厚的王总工半咧着嘴笑了笑。 “这两天怎么不和我们一起吃饭呢?” “我和山上同志们一起吃。”“弟兄们是不是用野味招待你了!”“不能,这里是野生动物保护区。” 细心的随行人员用手扯了扯穆参谋的衣角,给他使了个眼色。 做饭的时候,穆定平悄悄地溜进了炊事班的操作间。几个炊事员正从缸里捞过冬剩下的咸菜。一盘洗得干净的蔬菜放在灶台上格外显眼。 “班长,这是最后一盘青菜了?”“嗯哪!” “大雪封山一个星期,跟山下联系不上,给养全断了。” “嗯哪!” “这几天,是不是就穆参谋他们几个有蔬菜吃?”穆定平插问。 “嗯哪!”…… 全明白了,穆定平这位西北汉子眼角湿润了,他用拳头擂着王总的肩膀,家乡口音也激动地脱口而出:“你娃是啥意思嘛,还把我们当自家人不?!” ●女儿的人生第一步 雷达科长陈文军24岁� 仙剑衲晔堑�15个年头,也在山上过了15个春节。刚从军校毕业的时候,心中憧憬无限。然而上山路上,平地而起1米多深的大雪却让他沮丧到了极点。他连害怕带委屈,眼睛哭成了两只小灯泡。但哭归哭,工作却没含糊。10年前一次下山,第一次看到电脑,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找不到行家指点,当月的工资又都买了相关书籍和学习光盘,并自编了一套电脑自学教材。之后,他把家里陆续买的4台电脑全都搬上了山。现在,雷达科的战士们人人都会微机操作,全部通过了国家 计算机等级考试。女儿慧慧满周岁以后,常常半夜发高烧,媳妇一个人 医院家里两头跑,照顾起来十分困难,一下子也病倒了。而此时,正值上级组织大比武的节骨眼上。撤退不是陈文军的性格,只好连人带药把母女俩一起接上了山。也就是在这个月,女儿慧慧在雪岱山上迈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步。说到这里,这条硬汉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 ★东北老乡赶山挖人参的时候,遇到一支五叶以上的人参,先用红绳把人参系住,据说这样参娃娃就跑不了。雪岱山执勤官兵的身上,也有一条这样的红腰带…… ●苏班长的红腰带 一天,深圳籍新兵钟勇辉突然发现班长苏晓勇正在悄悄地往腰上系一条红腰带,不由得暗暗嘀咕:“真是老土,都什么年代了,还扎这个。” 当天晚上,小钟跟着班长上山值班。咆啸的狂风卷着沙石杂物砸在脸上身上,每向山上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蜜罐里长大的小钟哪见过这种阵势,不由“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抱着我。”瘦小的钟勇辉被拉了起来,苏晓勇用身体拦住风沙,并抽出红腰带把自己和小钟紧紧绑在了一起,两个人互相扶持着翻过了山口…… “扎一条布制腰带,大风起时可两三个人绑在一起,或把自己绑在树上,以防发生意外;同时,红腰带也在时刻告诫我们,无论再苦再累,也要把自己的根留住,把自己的信念留住。”听着班长如是说,小钟似乎明白了什么。 ●默默旋转的雷达送父远行 女孩子爱美,第一批上雪岱山的女大学生王丽,上山第一天就推开机房的门,舀了几大瓢蓄水窖里的水,梳洗了一番。这可心疼了当时的分队长王金涛。“同志们,山上的水很紧张,不要这样大手大脚。” “哼!”王丽心里憋了一股劲儿。上山第一年,她就在山上呆了186天。最长的一次连续20多个昼夜,大小衣服翻来覆去地穿,没有洗澡,也没有比其他男同志多用一滴水。9年间,王丽在战友的帮助下,记录整理了300多万字的业务资料。同志们折服了。 长期在雪岱山上生活使王丽落下了耳鸣的毛病,女儿咿呀学语的声音听上去比别人家孩子嗓门大得多。“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每当女儿呼唤“姥爷”时,王丽的心就如同刀割一般。 那年春天,雷达站官兵奉命为联合军事演习做前期准备。王丽的母亲只得舍下老伴到部队给女儿带孩子。天线转动,银屏闪烁,一个个目标数据毫无遗漏地被王丽和战友们锁定跟踪!表扬电也一个接一个从北京飞到边陲。 可就在胜利的那一天,王丽娘家邻居电话传来了噩耗:她父亲已经去世4天了,是邻居撬开门才发现的。“这怎么可能呢?岳父还不到60岁!”已经成为王丽丈夫的王金涛抱着昏厥的妻子,宁愿这只是一个恶作剧式的假消息。 大山寂寞无语,雷达默默旋转,好像正在为远去的父亲送行! ★雪岱山有个不成文的最高荣誉,那就是穿着一双东北乌拉草编织的防冻鞋,走在队列前边去执行任务。这时不管你是干部还是战士,听到这双鞋子在雪地里踩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就知道自己的步伐不会后退…… ●对林海雪原的向往 “五月雪花飘,六月穿棉袄,七月雾茫茫,九月雪又到”是雪岱山恶劣气候的真实写照。10年间,周孟华自己也说不清走了多少山路,干了多少工作。反正都跟山有关,与雪相伴。 那年,暴风雪将10多米高的天线连同底座一起刮到了半山腰。野外气温-36℃。周孟华甩了甩胳膊,带着同志们手推肩扛,用了4个小时才把300多公斤的电焊机挪动了几百米。寒冷刺骨的北风把大家都快冻僵了,周孟华灵机一动,带领大家裹紧皮大衣不停地撞向身边的树桩。身上稍稍暖和了一点,才把天线搬回原地安装好。 林海雪原一直是周孟华儿时的向往。在山上生活一天、一周甚至一年都好过,但10年如一日守着大山,没有一点恒心是不行的。2004年风雪又起,三道沟至山腰的电线杆刮倒了7根,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溜子,如同银色的蟒蛇。路上无法铲雪,周孟华带领战友们站在齐腰深的雪中,整整抢修了10天才恢复畅通。期间,他还要带着一名战士,每天趟5个多小时的雪,向上级汇报山上情况。 “又是一年雪皑皑,无悔青春献雪岱”,这是周孟华常说的一句话。 ●雪山雄鹰的高度 “这个活儿我来。”业务员于宝泉来到部队第一天,就把自己交给了雪岱山,时时处处向先进看齐,单位搞军事会战比武,他主动请缨。 为了能夺得这块“金牌”,他连续几天几夜加班加点地工作。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突破点,便急匆匆地往单位赶,由于天太黑,他只顾低头琢磨业务上的事,自行车一头撞在了一辆拉木车上,鼻梁粉碎性骨折,轻微脑震荡。当他醒来时,眼泪都快急出来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不能倒下,还有好多工作没完成。”他只在医院住了三天,没办理出院手续就偷偷地溜回单位,一干又是一夜……当比武夺冠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病房输液;床前,是战友们用乌拉草编的一双防冻鞋。 多年潜心研究,于宝泉编写的《某国海军手册》、《某技术训练教材》、《某战术战法研究》先后获得了总部奖励,并成书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大的军事效益。在他的案头,写着这样一句座右铭,做一只雪山雄鹰吧,你的人生将充满高度。压题照片:惠延雯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