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之歌》之战场青春最动人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06:22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刘璇 敲击震天的鼓点,吹响嘹亮的军号,裹挟豪迈的雄风,发出铮铮的誓言!当79年前南昌起义的枪声还依稀回荡天宇,我军文艺工作者以一首首铿锵有力、豪气冲天的战斗精神之歌,向“八一”建军节献礼。那实力强大的阵容、昂扬向上的格调和直冲九霄的气势,令观者无不感到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一台普通的文艺晚会何以拥有如此不同寻常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走进中国剧院,拉开朱红大幕,记者探寻那能够激起全身暖流的力量源泉。用艺术彰显永远的战斗精神 一走进剧场,你的目光就会被舞台正上方醒目的晚会名称《战斗精神之歌》所吸引。舞台两侧,荷枪而立的三军将士威武挺拔,眼神中闪烁的自信与果敢,似乎向人们透露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已做好了准备,时刻等待祖国的号令!” 今年的“八一”晚会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强烈的战斗气息。晚会的总策划告诉记者:“为正义而战,为祖国和人民而战,历来是革命军人的神圣使命和最大荣耀。我们有责任用文艺作品彰显战斗精神,让其成为军人深及心灵、沁入骨髓的人格力量和独特魅力。” 《战斗精神之歌》、《我是军人》、《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时刻准备着》、《练为战》、《战士就该上战场》、《当祖国召唤的时候》、《神圣使命》……晚会的17个节目中,像这样活脱脱直抒战斗豪情的节目就有10个之多,而《送你一枚小弹壳》、《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女兵谣》等节目虽然含蓄浪漫,却让人们从军人的“柔肠”处见识到他们的铮铮“铁骨”,让昂扬的战斗精神显得那么真实动人。可以肯定地说,虽然这些歌曲的题材不同、体裁相异,但都集中而又突出地体现出晚会鲜明的主旨,不能不令人感叹主创人员的匠心独运。 将主题最大限度地艺术化,让观者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和领悟。在这一点上,小品《底气》可谓是此台晚会成功之作中的一个代表。当原本有些“娘娘腔”、说话总是底气不足的新兵小李,在模拟实战的环境中,在神圣使命的召唤下,终于气魄十足地喊出“炮手就位”的口令时,许多观众的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情不自禁地为小李突破自我、从此拥有一名军人的豪气、胆气、底气、勇气而鼓掌叫好。多角度呈现当代军人的英武形象 谈及这台专题晚会的创作,总导演李福祥坦言:“对于多年从事艺术工作的我们来说,搞出一台舞台节目并不太难。但让我们颇费思量的却是怎样用艺术手段体现新的主题思想,怎样与其他形式类似的晚会有所区别,呈现出‘限制之下的精彩’?欣慰的是,求新求变的不懈追求,使我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综观整台晚会,无论是对节目的刻意创新、篇章结构的巧妙安排,还是舞美、道具、灯光的精心设计,无疑都体现了主创人员的艺术才情和良苦用心,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军人敢打必胜的英武形象。 据介绍,晚会中演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去年总政治部印发全军、组织官兵试唱的25首战斗精神歌曲中选出的优秀作品。如何把这些基层官兵已经十分熟悉的歌曲唱出新感觉、演出新味道来,主创人员颇费心血。在他们的巧手“烹饪”下,原来单纯的合唱变成了集领唱与合唱、打击乐与混声合唱、歌表演、女声小组唱于一体,兼有小品、舞蹈、多媒体技术等多种艺术样式的“艺术盛宴”。这些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将作品原有的艺术性开掘得更深、拓展得更广。 堪称“养眼”之作的柳琴弹唱《“两不怕”精神代代传》,就是一个创新意识极强的作品。舞台上,12名身穿迷彩裙、手持柳琴的“军中花”或谈或讲,又唱又跳,讲述了英雄王杰生前战友回到老部队,与青年官兵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个话题展开讨论的真实故事。短短几分钟内,观众不仅领略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柳琴的美妙音韵,还亲眼看到了英雄部队官兵学习英雄精神、建设先进团队的火热激情。巧妙的编排使得节目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彼此交融、珠联璧合。 在晚会中,像《“两不怕”精神代代传》一样浸透着编创人员奇思妙想的节目还有不少。为了强化歌表演《战士就该上战场》中极富动感的“上”字,舞蹈统筹刘建华在前奏处为演员量身定做了长达3分钟的舞段。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手持钢枪的战士时而腾空跃进,时而匍匐前进,铺陈出一个个年轻士兵奋勇争先上战场的感人场面。歌曲《送你一枚小弹壳》中,口琴、吉他、排箫、手风琴有机地融为一体,于委婉抒情中营造出浪漫柔美的意境。打击乐与混声合唱《练为战》更是激情四溢,意气风发。震天的鼓声和“练练练”的喊声交织在一起,直达你的心扉。鼓槌敲击鼓面溅起的水花更让人浮想联翩:是演习场上的雨水,是摸爬滚打的汗水,抑或是不为人知、不轻易流下的“男儿泪”? 作为晚会的一抹亮色,舞台美术的设计可谓大胆而巧妙。舞美统筹李文新将以往晚会中多用的平面舞台立体化,在推拉升降翻转中,像“变戏法”似地把一个固定舞台幻化成一个又一个、一个叠一个的流动舞台,进一步拓展了表演空间,使节目更加富有变化和表现力。管状的装置组合立起来代表“笙管笛箫”,倒下去就成了等待命令的火炮;合唱架“伪装”成一张飘动的歌谱,转个身就成为三层立体的表演区,不用亲眼所见,光是听来就足以让人啧啧称奇。用战斗精神排演《战斗精神之歌》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是节目单上的明确标识,在这台晚会中几乎看不出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每个人都是这首《战斗精神之歌》上的和谐音符。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2004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当代军旅生活的舞台化表现,相继推出了《军营歌谣》、《时代先锋》等成功的舞台作品,此次担纲晚会的主要创作班底,可谓得心应手。南京军区某部战士演出队和武警部队直属支队、北京军区某部、武警山西总队文工团在长期的基层文化服务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的表演透着兵的热血、兵的阳刚、兵的味道。而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杨洪基等著名歌唱家的倾力表演,雷佳、王丽达、哈晖、李晖等歌坛新秀的热情演唱,也让晚会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 回顾整台晚会的创作排演过程,演员们都说大家是在用战斗精神激励自己排演《战斗精神之歌》,创作每进行一步,对战斗精神的理解就更深入一层,排练每磨合一遍,对战斗精神的实践就自觉一层。 70多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杨洪基不论是日常排练,还是正式登场,每次都倾尽全力;为了让演出达到最佳效果,阎维文为改动歌曲中的一个音而两进录音棚;著名词曲作家王晓岭和臧云飞更是临时受命,几易其稿,创作出晚会的主题曲《战斗精神之歌》,虽然歌曲只有短短8句、20小节,但字字珠玑,朗朗上口,深受战士们的喜爱;刘斌每当唱起自己新近创作的《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常常会激情难抑;南京军区某部战士演出队的姑娘们为了练就一边拨琴一边舞蹈的技能,天天手不离琴,胳膊上全都被磨掉了皮;北京军区某部的男兵们为了将一尊尊“雕塑”表现得活灵活现,张着嘴作“呼喊”状,一呆就是好几分钟,到最后腮帮子酸胀得连嘴都合不拢。 在战斗精神的感召下,专业与业余精诚合作,将高雅与质朴完美结合,使晚会的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们相互对比、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用嘹亮、铿锵、豪迈的战歌作笔,将“战斗精神”四个字在观众心中写大、再写大。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