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长征故事:陈赓大将坐着担架打直罗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2:19 解放军报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为巩固陕甘根据地而发起的一次著名战役。70年过去了,提起这一仗,我们采访到的许多老红军对陈赓大将坐着担架战直罗的故事,还是津津乐道、述之甚详。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一路追剿的蒋介石,急忙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对陕甘根据地进行“围剿”,企图趁中央红军立足未稳而予以消灭。面对进犯之敌,毛泽东
等军委领导同志运筹好了破敌良策。经勘查地形,他们发现,位于陕甘边界的直罗镇,一面临水,三面环山,状如口袋,正是打伏击战的好场所。他们决定,在直罗镇一带摆下战场,先吃掉来势汹汹的敌一○九师,然后再各个击破,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

  为打好这一仗,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对各单位战斗力进行了逐一核实。他要求,除主要指挥人员外,凡是跑不动路的,一律留守不许参战,以利运动作战。然而,当他来到十三团时,却碰到一件挠头的事。

  原来,十三团团长陈赓腿部受伤未愈,行动不便,按计划应在“留守”之列。但他是一团之长啊,担负着指挥全团作战的使命,他缺席怎么行呢?让他参战,他的腿伤又必然影响运动作战,这可如何是好?左权决定先征求陈赓的意见。尽管左权与陈赓同为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关系很好,但在去留问题上,陈赓却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左权刚问到陈赓腿伤的情况,陈赓就敏感地打断他下面的话,说:“我是共产党员,轻伤不下火线,我一定要参战。”左权退让一步,建议给他配两匹马。谁知陈赓还是不干,他说:“长征我是走过来的,不是骑马骑过来的。”没办法,左权只好把团特派员欧致富叫去,命他马上为陈赓落实一副担架,并特意叮嘱:担架一定要随时在陈团长身边!

  10月20日晚,按照方面军命令,十三团冒着刺骨寒风,趁着茫茫夜色,迅速向直罗镇开进。

  休整了近一个月的战士们心里早就发痒了,看这会儿终于有仗要打,马上来了精神。一个个身形矫健,虎步生风,都像登上了风火轮。这可苦了陈团长。他拄着棍子拼命跟,却总也跟不上队伍。渐渐地,团指挥所与部队拉开了距离。

  见此情景,欧致富急了,马上命令:“警卫员,上,背团长!”为了跟上部队,保证在上级指定时间内赶到预定地点,陈赓这时也不好再拒绝了,弯腰伏在警卫员背上。两个警卫员轮流背着陈赓前进。陈赓是个大个子,背着他走路都感吃力,更何况还要跑步前进,警卫员渐渐力不能支了。

  “担架,担架!”正在欧致富一筹莫展时,陈赓自己叫开了。自出发以来,担架就一直在他身边,他却不愿坐,总想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但战局瞬息万变,有利时机稍纵即逝,此时,他顾不上许多了,竟亲自叫嚷着要担架。几个队员赶紧跑了过来。把陈赓扶上担架,担架员抓起把手抬腿便跑。陈赓上了担架,不好意思地说:“辛苦你们了,这可真是抬着‘轿子’上阵喽!”

  经过一夜狂奔,陈赓带领十三团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他也得以从容排兵布阵。

  被诱骗进直罗镇的敌一○九师,被我军分割成几小块。但要迅速吃下被围之敌,对装备较差的红军来说,也非易事。一位营长以为对瓮中之敌稍施火力,再加以劝降,就大功告成了。哪知几个回合下来,敌人还是不投降。他气呼呼跑到陈赓面前报告:“团长,有半个营敌人被我们堵住了,喊了半天话,他们死也不缴枪。怎么办?”陈赓看了一眼怀表,带有一丝批评的口吻说:“你呀,性急有什么用?古人大战三百回合,还分不出胜负,你才打多长时间?我看,你先给敌人来点实在的再说。”

  营长一拍脑袋:“唉呀,我咋忘了,狠的还没上,他能服软吗?”说着,便跑了回去。这次,他先是命令部队一阵猛攻,又一枪干掉了敌督战的指挥官,再向敌人喊话,这下,敌人彻底崩溃了,在红军战士英勇地冲锋下,不得不乖乖举起了双手。

  半个小时后,战斗基本结束。清点战果,敌师大部被歼,只可惜让敌师长牛元峰侥幸逃脱。此时,

周恩来冒着硝烟视察阵地,陈赓请战去捉牛元峰。周恩来微笑着说:“老陈啊,我不单知道十三团拼刺刀厉害,还知道你们有个美称叫‘猴子兵’,最擅长跑路打运动战。我看,‘牛’就让其他部队来逮,你们还是到张家湾去打援吧。”

  陈赓听这话高兴了。事不宜迟,他命令马上收拢部队。匆忙之间,忽然又想起什么:“担架,我的担架呢?”

  欧致富一边让队员赶快把担架抬过去,一边还对陈赓开玩笑说:“怎么样,陈团长,现在知道担架管用了吧!”陈赓赞许的点点头,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左权参谋长富有先见之明的安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