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长征故事:踏访第一道封锁线(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9:21 解放军报
长征故事:踏访第一道封锁线(图)

图为刘声亮在红军指挥部遗址前拿出自己珍藏的红军用过的马灯和火把。本报记者杜献洲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杜献洲

  冲锋、冲锋,突围、突围,这是长征路上红军最迫切、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记者先驱车,后骑摩托车,再踏着泥水步行,来到长征路上仅存的第一道封锁线遗址所在地——信丰县百石村。1934年10月,为阻止中央红军向粤赣边境地区发展,国民党构
筑了一条以桃江为天堑的南北长120多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的弧形封锁线。

  遗址坐落在一座翠绿的山顶上。沿山坡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修的烈士墓,高大的花岗岩墓碑,矗立在红色泥土上,上面书写着“洪超烈士之墓”几个大字。洪超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他在指挥部队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壮烈牺牲,时年25岁。记者向洪超烈士墓三鞠躬并献上鲜花后,继续向山顶登去。

  登至山腰,发现一道约2米深的战壕,里面长满青草,带路的老表说:“过去这条沟不深,现在被雨水冲得很深了。”登到山顶,看到了当时

国民党军队修筑的碉堡遗址——不到40厘米高的一圈断墙,四周有不少瓦砾。碉堡长10米,宽5米,居高临下,十分牢固。粤军总司令陈济棠曾趾高气扬地吹嘘,这道封锁线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然而,他没有料到红军更是敢于牺牲、无坚不摧。71年前的10月21日,排山倒海的红军战士向这座山顶冲来,经过一夜激战,就消灭了“乌龟壳”(当地老百姓对碉堡的蔑称)里的敌人。攻克碉堡后,其余敌人躲进一座祠堂里负隅顽抗,最终被全部消灭。

  从山顶下来,记者采访了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刘声亮。当年红军突破这道封锁线时,曾在他家设立指挥部。采访中,老人拿出红军当年用过的一盏马灯和两根火把。“这是我们家的宝贝,好多人想买,给多少钱我都不会卖。”

  78岁的刘声亮对记者说:“我还记得,红军攻打‘乌龟壳’时,枪炮声响了整整一宿。红军真是不怕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往上冲,真勇敢。”他还讲道:“那时,国民党还在碉堡前架了铁丝网,地上埋了竹签。据说,国民党军队在做竹签时,先要用水泡一泡,再晒干,唯恐不锋利,唯恐挡不住红军……”

  听到这里,记者深感震撼。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踩着锋利的竹签冲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71年前的红军官兵,可以想象,但又难以想象。今天,当我们驾驭着现代化装备,踏上捍卫和平的冲锋之路,征途上也许已没有锋利的竹签了,但还会有比竹签更锋利的“铁签”、“钢签”。我们应向红军前辈一样,敢于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本报信丰6月18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