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长征故事:雩都河畔寄深情(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10:29 解放军报
老红军钟明讲述当年红军渡河的故事。本报记者 杜献洲摄

  本报记者 杜献洲

  昨天,记者到达于都县城,今天本来要继续赶路,却被很多感人的故事留住。

  1934年10月16日,8万红军集结在雩都河以北地区。17日傍晚,分别从10个渡口南渡雩都河。当时,送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来到各个渡口,与红军依依惜别。

  雩都河上有20多户渔民,都姓李。渔民们把所有渔船集中起来,彻夜送红军过河。16日是重阳节,渔民还把过节吃的炸米果送给红军。今天,送红军的老船工大多已去世了。在于都县城,记者找到老船工的儿子李明荣,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送完红军后,怕敌人迫害,所有渔民带上老人孩子一起逃亡,离开了祖祖辈辈打鱼的河流,直到1949年才回到家乡。15年背井离乡的日子,有多少辛酸的故事,父亲从未跟他讲过。

  过河需要搭桥,很多老表把门板、床板都拿来了。一位曾大爷,执意要把自己的寿材捐献出来,红军工兵营营长王耀南不忍心收,曾大爷火了:“这位同志啊,怎么硬是不通情理,红军打仗命都不要了,我拿出几块棺材板算什么。”当时,很多红军都知道这个故事。

  记者寻找曾大爷的后人,打听其真实姓名,找了许多人,都没找到线索。他们讲,于都县姓曾的人很多,时间也太久了,很难找。其实,曾大爷的名字无需打听,他的名字应叫“人民”。人民,就是红军走向胜利之桥。

  于都人民奉献的,还有成千上万优秀儿女。那一年,全县有1.6万余人参加长征,其中有1万余人牺牲在长征路上,有姓名的近9000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向贵一家就有3位烈士。他小时候不敢问母亲“我的外公在哪里”,一问,母亲就流泪。家里3张烈士证书上,牺牲原因全是“北上无音讯”,不知道是如何牺牲的,更不知道牺牲在何地。

  今年6月1日,袁向贵专程来到广西湘江边上,向牺牲在这里和可能牺牲在这里的红军亲人下跪祭拜:“外公,外孙来看您了……”说着,就泣不成声。这一切,深深感染着在场的部队官兵和少先队员,大家齐声喊道:“红军爷爷,我们看您来了……”

  静静的雩都河,缓缓向西流去,有多少故事不可能也不会随水流逝的。让我们在雩都河畔多倾听、多记录,多感悟“人民”二字的真正内涵。(本报于都6月12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