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二炮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战略威慑能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8:30 解放军报
二炮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战略威慑能力

我二炮战略导弹部队深山中完成发射前准备 冯根锁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在大漠深山,在战争前沿,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不要以为我们沉默无语,我们要吼一声就威震九天!大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会伸出无情的铁拳……”

  摘自歌曲《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

  伴随着威武雄壮的歌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已经走过40年的辉煌历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忠诚地履行着神圣的历史使命。

  高原大漠磨利剑,戈壁深山筑长城。英雄的火箭兵,为祖国擎起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中南海心系

火箭

  波澜壮阔40年,第二炮兵始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下成长壮大。

  1955年春,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66年7月1日,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亲自命名的第二炮兵正式组建。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历史使命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踏上了为共和国砺剑铸盾的伟大征程。

  1978年5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邓小平同志亲自召见第二炮兵主要领导,对我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强调第二炮兵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部队,政治上要搞得非常可靠。

  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为第二炮兵题词:“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中央军委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浪潮,作出组建某新型导弹部队的重大决策。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肩负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第二炮兵官兵拼搏奉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某基地司令员杨业功,用生命托举中国神剑腾飞。胡主席高度评价杨业功“是新时期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2005年12月,胡主席签署命令,授予杨业功“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胡主席亲自概括的杨业功同志的“四种精神”,成为激励第二炮兵官兵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大精神力量。

  使命,一个神圣的字眼,一份厚重的责任。我战略导弹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关怀下,与使命共生,与使命同在。

  40年来,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官兵政治坚定,忠于使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机械化和

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军事训练改革不断深化,人才队伍梯次配备;战场体系和后勤、装备配套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军事力量体系;军事理论不断创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与作战运用的理论体系。

  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首都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世纪大阅兵。在威武的阅兵方队中,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瞩目。

  人们惊奇地发现:和1984年国庆阅兵时相比,我国的战略导弹家族变大了,个头变小了。正是这“一大一小”的变化,标志着我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已由单一型号发展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并存,导弹威力不断增大,射击精度大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

  辉煌的历史总使人记忆常新。为了锻造共和国的和平盾牌,第二炮兵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那样铿锵有力。

  ——基地化训练已成规模。戈壁高原,一支支导弹劲旅在这里检验战法训法,把一枚枚长剑送上青天。北国丛林,第二炮兵合同训练基地一支神秘的“信息化蓝军”快速成长,“磨”出了导弹部队新的训练观念、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

  ——模拟化训练日渐成熟。经过多年开发研制,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作战实验室”在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建成。如今,第二炮兵已实现全武器系统模拟仿真,基本实现了不动实装、不进阵地也能完成综合操作训练。

  ——网络化训练异彩纷呈。某基地进行信息化条件下对抗演练。面对扑朔迷离的战场态势,官兵们沉着应战,牢牢掌握制信息权,实施快速机动和火力打击,在信息化战场上交出了合格答卷。

  ——野战化训练硝烟四起。中军帐里,荧屏闪烁。某基地首长机关正在进行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导弹战”。这种“集团作业、独立筹划”的新训法,练出了首长机关的敌情判断能力、独立筹划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军事理论不断创新。2005年6月,一本厚厚的《第二炮兵军事学》摆到了各级指挥员案头。这本包含第二炮兵战略学、战役学、指挥学、信息作战学等15个一级学科和54个二级学科知识的鸿篇巨制的诞生,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军事学体系已经形成……从塞外高原到南国山区,从深山峡谷到荒野密林,我战略导弹部队在一次次锤炼中羽翼渐丰。通过全面实施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

  众英才托起冲天剑

  雄师列方阵,显威赖良才。拥有我国最先进武器装备的战略导弹部队,从诞生那天起就对高素质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如今,第二炮兵已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涌现出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中高级干部98.4%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作战部队发射营长、发射连长90%以上拥有硕士、学士学位,科研院所中青年科技干部六成以上是博士、硕士。

  在第二炮兵新型军事人才“群英谱”中,记载着这些闪光的名字——

  曾蛟,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士兵;沈方泉,闻名全军的硕士连长、当选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肖龙旭,闻名全国的青年科学家,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发明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玉彬,战略导弹部队领率机关的博士参谋……

  成就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造就非常之人,需下非常之功。回眸第二炮兵人才队伍建设历程,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令人称赞:

  ——导弹技术专家进入指挥决策层。从1995年开始,第二炮兵率先在全军推行技术专家进入指挥决策层的新机制,团以上作战部队的总工程师全部被任命为各级党委常委,纳入本级首长系列。此举为各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了保证,标志着第二炮兵部队领导决策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迈出了新步伐。

  ——“神剑人才培养工程”日臻完善。启动于1996年的第二炮兵“神剑人才培养工程”,从加强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入手,先后制定了不同时期的人才建设规划和吸纳引进、培养锻炼、选拔任用、稳定保留、奖励激励、考核评估等多项配套政策。

  ——三级“技术尖子人才库”汇聚导弹精英。1998年,第二炮兵率先在全军建立具有战略导弹部队特色的第二炮兵、基地、导弹旅三级“技术尖子人才库”,实现了第二炮兵有导弹技术专家、基地有技术尖子、导弹旅有技术骨干。

  ——大学生干部群体迅速崛起。第二炮兵先后接纳近万名地方大学生干部,近5年来有800多名被提拔到团营连主官岗位上,600多人获得全国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战略导弹部队人才成长的周期较长,要早抓、常抓、系统抓,一年365天,天天都要做这件事。”这是第二炮兵党委对人才建设提出的要求。目前,战略导弹部队人才队伍初步实现了编配基本相符并略有储备;本科以上学历干部比例较10年前提高35个百分点;逐步形成了以工程院士领衔、导弹专家为主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靠科技提升战斗力

  科技,是助推导弹腾飞的强大动力。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第二炮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科研大军“聚指成拳”,一体化科研机制效益倍增。从2003年开始,第二炮兵针对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大趋势,率先打破沿袭几十年的部门界限、专业界限、学科界限,将分散配置的科研要素有机融合,实施一体化科研机制改革。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组建两年多来,承担了2500多项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00多项。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瓶颈”进行重点攻关。以打通联合作战“接口”为突破口,对部队信息化平台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拓展硬件设备,研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与战区信息网络系统并轨,实现相互间的互联互通;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和扩充各类软件系统,实现了指挥系统网络全要素配套。

  ——改革训练手段,依靠科技进步为战斗力生成提速。初春时节,第二炮兵某基地一场装备综合保障演练在群山中拉开帷幕。“炮火”覆盖了某旅导弹阵地,几十台装备受损。硝烟中,保障人员迅速打开“智能维修辅助系统”,专家通过远程可视系统指导前线抢修,使受损装备很快起死回生。

  ——巧借社会科技之梯,广泛吸纳民用技术。今年初,第二炮兵某基地装检研究所主动与9个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4个武器生产厂家联手协作,使搁置已久的15个重大科研课题先后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很快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第二炮兵每年都有上千项科技成果问世,90%以上推广应用;“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导弹测试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军帐”日趋现代化;“战略导弹训练模拟系统”等系列成果的诞生,使部队的训练手段实现全武器系统训练模拟仿真;大型现代化施工机械进入第二炮兵工程兵部队,标志着传统工兵已淡出第二炮兵历史舞台…… 本报记者 夏洪青 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