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特写:诗歌伴我守边防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 16:20 解放军报 | ||||||||
诗歌伴我守边防——记新疆某边防团的一群“小诗人” 曹思梁 郭天成 孟思霖 新疆军区边防某团有一群用诗歌书写自己戍边人生的“小诗人”,他们书写的戍边诗歌,紧贴边关实际,紧贴战友生活,就像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流,排解了战友们的忧愁,振
司务长封勇:三言两语表心迹 “山高路远鸟不飞,军车蹒跚购物回,飞沙走石迷望眼,心盼战友早安归。”这是丘尔丘特边防连司务长封勇在《回站》中的诗句。该诗巧妙地将边防购物时军车蹒跚,心盼战友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让读者一目了然。 2003年8月,封勇第一次参加巡逻执勤,正赶上大风,防寒鞋被冻得硬邦邦的,眼睛看不清楚四周。封勇有感而发,赋诗一首:“荒戈人罕至,风雪驱鬼神。古道马蹄迹,忧愁早已生。北风刀刮面,鞍马魂已惊,驰骋于千里,天地不可分。” 边防军人虽然远离都市,但感情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感情更加纯真。2004年年底,同封勇相恋3年的女朋友嫁人了,新郎却不是封勇。听到消息,封勇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后来,一首《旧梦初醒》由此诞生了:“两小无猜影不离,一条短信分东西,日夜思念痴情梦,憾惜故友为人妻。”说来也怪,诗写好后,封勇的情绪却平静了下来。 从2001年当兵到部队,封勇一直在丘尔丘特边防连。战士们评价说,司务长不光后勤工作搞的好,作的诗更值得称道。2005年春节大雪封住了连队通往外界的路,“每逢佳节倍思亲”,连队新兵多老兵少,在连队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封勇结合自己在边防的经历为大家即兴赋诗一首:“久居边境线,心中常思念。四载皆未归,亲人梦中见。”诵毕,经过数秒钟的停顿,会场上掌声四起,全体官兵起立、敬礼,表示决不辜负连队期望,为祖国站好岗。此后,“亲人梦中见”也就成了战士们排解思亲之情的口头语。 干事吕政保:将哨楼作为诗的灵魂 在新疆塔城军分区,一提到吕政保,官兵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为你吟诵他写的诗歌《红哨楼》,“曾经的硝烟弥漫,曾经的战鼓声声,红哨楼,你用累累弹痕,线装三十八年风雨,三十八年大漠落日圆,三十八年茬茬官兵路,红哨楼!你是一首不朽的兵谣。” 常年跋涉在边关的吕政保对哨楼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不仅是因为哨楼为官兵们遮挡了风雨,抵御了酷热和严寒,更重要的是哨楼还记录下了一代代戍边战士的风骨与豪情。自1999年来到边防,吕政保每次到一线,都要与哨楼的官兵们同吃同住,用身体,用心灵去感受哨楼,认识哨楼,认识戍边的官兵。并先后在《解放军文艺》、《西北军事文学》、《人民军队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枪与士兵》、《哨楼别》、《红哨楼》、《红哨楼的兵》、《哨兵的正字》、《这里的天空很蓝》等一大批以哨楼为题材的诗歌。 边关有了写边关的“诗人”,这让戍边官兵们十分的激动,也十分的珍惜。吕政保的诗也就成了他们枕边的读物,口中的“妙谈”——“选择了用钢枪和使命,支撑一种精神,支撑一种让人仰视的境界,于是我们都发现,其实,这里的天空很蓝,蓝得足以拂洗心灵的尘埃。”类似这样的“妙谈”,在吕政保的诗歌中还有很多,为了能让边关官兵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不辜负他们的希望,吕政保将他所写的诗歌整理成诗集《红哨楼》和《金色课堂》出版发行,同时这两本诗集也以其独特的选材和新颖的构思分获兰州军区第三届“昆仑文学奖”三等奖和第四届“昆仑文学奖”二等奖。 上等兵苏强:追求诗歌的现代美 对于上等兵苏强来说,他的诗就显得更现代了。 塔斯提边防连的前哨被上级命名为“小白杨哨所”,是歌曲《小白杨》的诞生地之一。去年,歌唱家阎维文专程到这里采风,面对这一景点,官兵都以在这里当兵而自豪。站在哨楼上的苏强,写下了《白杨下的兵》——“别问我叫什么,是祖国边疆的普通白杨,别问我想什么,我在守卫和平鸽留下的希望,别问我在干什么,我用双脚丈量边防。穿上军装,我就是一棵参天的白杨,手握钢枪,定能将来犯之敌埋葬。”这首诗歌,上了连队的黑板报,让苏强很是激动了一阵子。更让他激动的是,这首诗被战友们广泛传颂,不少战友还将其抄写给自己的女朋友,女同学。 对于诗,苏强追求的是情真意切。去年,苏强给一位女同学写信表示爱慕之情,被对方回信婉言谢绝。在给女同学的回信中,苏强挥笔写下了诗歌《望叹》,“戍守边关望秋穿,心思自度惑辗转,欲斩情丝除已累,情到深处断亦难。”信发出后,很快引起了反应,女同学对会写诗的边防军人很佩服,但对谈朋友的事还在犹豫,苏强乘胜追击,又写了《心的二分之一》“安静一点,女孩,听春风诉说我的情爱;坚强一点,女孩,别让昨天的阴影将今天的幸福遮盖;仁慈一点,女孩,别让男孩的心在思念中徘徊……”就是这首诗,让对方改变了对苏强的看法。苏强以有文化有品位的边防军人形象,赢得了女友的芳心。后来,苏强的诗,在部队出现了很多个手抄本。 在三位“小诗人”的带动下,不少平时习惯于操枪弄炮的边防官兵,也纷纷把边关事、边关情凝于笔端。股长辛荣祯把自己所写的诗歌整理成册取名《山月》,在战友们的一再催促下已出版发行,《山月》成为了团队不少官兵的枕边读物。指导员李宗荣,排长王飞、徐伟峰、叶东升,士官徐其文,上等兵宋玺也偶尔有自己的作品见诸报端。虽然他们的诗歌还显稚嫩,格律不齐、对仗不整,但相信在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他们在诗歌这条路上一定能走得更好、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