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5式枪族杀伤力远优于美俄制式步枪(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7:27 少年科学画报
中国95式枪族杀伤力远优于美俄制式步枪(组图)
中国95式枪族。从左至右分别是95式班用轻机枪、88式狙击步枪、95式自动步枪

    声明:本文为《少年科学画报》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博然 刘清

  实践证明,我国能特立于两大政治集团之外推出5.8毫米口径是十分英明的决择。在车臣战争中,5.45毫米枪族遭到了俄罗斯士兵的指责和冷落,原因是口径这样小的弹药并不适合用于完成许多战术任务,在远距离上小口径弹缺乏足够的毁伤力。相比之下,美国的5.56毫米口径枪械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5.56毫米弹威力不足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美军(特别是特种部队)对5.56×45毫米弹的终点弹道性能一直不满意:而我国因选择5.8毫米口径为枪弹的设计留出了很大的余地,不但杀伤性能远优于5.56毫米和5.45毫米,而且形成了由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组成的小口径系列,令欧美各国望而兴叹……

  中国95式5.8毫米枪族包括步枪、班用机枪和短突击步枪,步枪、班用机枪于1996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次在驻港部队中亮相,短突击步枪于2000年定型。目前95式枪族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并屡建功勋,成为我军主要的轻武器装备。其中步枪枪重3.3千克(含空弹匣),有效射程400米,初速920米/秒,全枪长746毫米;机枪枪重3.95千克(不含弹鼓),有效射程600米,初速970米/秒,战斗射速40/120发/分(单/连),全枪长840毫米;短突击步枪重2.9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初速790米/秒,全枪长609毫米。

  诞生内幕

  要了解95枪族的诞生内幕还要从国际上的小口径发展历史谈起。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盟国的军用步枪型号杂乱,口径多种多样,于是1947~1956年问,北约盟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口径论战,最终在政治干预下选择了美国的7.62×51毫米步枪弹作为北约的制式枪弹,称为全威力枪弹。而苏联则坚持走中间型枪弹的道路,即7.62×39毫米枪弹,并推出了经典的AK47步枪。我国的56式冲锋枪和81式枪族都延续了前苏联的中间型枪弹之路。

  美军装备发射7.62×51毫米步枪弹的M14步枪后不久,到了1960年代,又出人预料地推出了5.56毫米M16d,口径步枪,并在越战中充分体现了小口径的优势。在美军单方面换装的情况下,北约各国也都竞相研制小口径步枪及枪弹。与此同时,前苏联悄然推出了5.45毫米口径AK74步枪。最终结果是,美国以5.56毫米口径统一了北约,前苏联以5.45毫米口径统一了华约。

  国际小口径的发展引起了我国的注意,其实早在美国人刚刚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的同时,中国的轻武器专家就曾提出过小口径的问题,并初步认为步枪口径以5.8毫米为宜。1970年,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我国小口径步枪的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总后装备部在1971年3月的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上确定开始研制我国的小口径弹/枪系统。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小口径步枪论证工作开始了。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小口径论证是在“一窝蜂”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在全国有8个会战组从事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5.6毫米、5.8毫米、5.81毫米、5.98毫米和6毫米。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因此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徘徊之中。

  1975年,总后决定成立专门的轻武器科研论证机构,组建了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在集合各方论证成果的基础上,1978年我国第一次提出发展5.8毫米枪弹和枪械及其战术技术的要求,并于1979年2月被中央军委以[79]军字第2号文件批准立项研制,我国由此正式开始了5.8毫米口径枪械的研制工作。但是,我国应选择什么口径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军内外不少人主张仿制美国的5.56毫米口径或前苏联的5.45毫米口径步枪,认为这样有利于外贸出口,而且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专题:少年科学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