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新浪军事

俄武器专家评BMP系列战车性能优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 09:53 《大阅兵》杂志
俄武器专家评BMP系列战车性能优势(组图)
俄制BMP-3型步兵战车炮塔特写

    声明:本文为《大阅兵》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战车使步兵如虎添翼

  俄联邦国防部第38研究所助理 符拉基米尔·米洛瓦诺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步兵”这一术语使人联想起的就是速度不大、事实上凭借双脚行进的军队。当阵地上的平静被发起的攻击所打破时,“战场女皇”的最大速度也才刚刚超过每小时10公里。上世纪20-30年代军事行动的经验表明,即便是强大的坦克兵团,离开步兵进行孤军作战也不可能顺利取得胜利。因此,随着在最初阶段完成火力支援的装甲车辆的出现,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步兵的机动速度。

  伟大卫国战争开始前,红军曾经装备过B-3型半履带式运兵车,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未能付诸批量生产。战争年代,一部分摩托化步兵分队装备有美国制造的轮式和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这些运兵车是按照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

  直至战后,军队才开始装备BTR-152和BTR-40型轮式装甲运兵车,以及BTR-50型履带式装甲运兵车。那个时候,这些装甲运兵车都称得上是上乘并且常可靠的兵器。但是到了50年代末,它们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作战需要了。60年代中期,苏联设计师们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了完全新型的车辆,即BMP-1型步兵战车。需要指出的是,类似这样的运兵车,德国到1975年才生产出来,法国是1978年才生产成功,英国是1982年,而美国则是直到1983年才面世。

  BMP-1战车大大地提升了摩托化步兵分队的进攻能力,它的火力威力由于采用了具有很大杀伤力且带有火控系统的先进武器而得到极大的增强。BMP-1战车较小的重量和尺寸降低了其战场易毁伤性,提高了其漂浮性能,并使它的空中输送更为简便。此外,操纵简单,再加上较大的油料航程、很高的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所有这一切都大大地扩展了这种战车的战斗使用范围。

  从结构上讲,BMP-1与其它装甲兵器有很大不同。它的动力系统位于车体前部右侧,车头部分还有带主摩擦离合器的发动机、带有合为一体游星转向装置的传动箱、带加温锅炉的滑油箱、带空气过滤器的冷却系统组合、燃油系统组件、压缩机、排水泵和其它设备。

  车体的中部和作战炮塔内配置有制式武器和弹药、观察和射击仪、排气通风装置。在悬挂旋转平台上安装有座椅,而在炮塔的顶部则是引导操纵员舱。右侧设有带导轨的反坦克导弹弹槽,而在发动机隔板上设有自动灭火装置系统的灭火瓶。

  控制系统位于战车的前部,在车体左侧和动力部分隔板之间。这里还有入口和机械驾驶员及车长的工作位,以及他们白天和夜间进行工作观察用的仪器设备。机械驾驶员的工作位配备有检测仪表板、发动机起动和水陆行驶操纵设备、陀螺方向仪、气动系统、通话装置,而车长位上配备有无线电台和通话指挥设备。

  在车体尾部的登陆式隔舱由主油箱和蓄电池组分隔成两个隔舱,每个隔舱设4个摩托化步兵座椅,它们既可以按轻装座椅设置,也可以按全副武装的士兵座椅设置。为了方便上下车,车顶部设有4个舱口,而在尾部有两个加油舱口。此外,座舱内还设有食物箱、抽水泵、排烟泵、供应清洁空气的通风管、废气排气管、排除火药气体的通风机、两组蓄电池、

火箭筒支架、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和其它设备。

  为BMP-1型战车专门研制了V型六缸四冲程300马力柴油发动机,其优点在于其良好的水陆两用性能和较高的越野性能。这种发动机工作时需用清洁空气,这种空气在冬季要由散热器进行预加热。这首先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其次可以在寒冷天气下快速启动发动机。启动既可以用压缩空气,也可以用电动启动器(备用方法)。在恶劣条件下,可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BMP-1的气动系统也用于对挡浪板、进气管和机械驾驶员及车长对外观测仪器外层玻璃清洁装置进行控制。

  机械传动装置在大幅度改变扭距的同时,可在各种道路条件下使用BMP-1。这一装置由整合在同一个机盒内的主摩擦离合器、五级变速箱和两个游星转向机械装置组成。传动装置为机械式,带有液压部件和液压助力机构。这样的动力结构加上传动装置,大大简化了操控,减轻了机械驾驶员的疲劳度。战车借助于方向盘进行驾驶,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中,都是由带前置主动轮和钝齿啮合的履带牵引前进的。用橡胶金属铰链连接起来的小链环履带可以进行长途跋涉而无需进行半途更换。进入壳体的雨水可由三台抽水泵抽走,它们高效的工作能力甚至足以保证战车在车体出现不大穿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水中行驶。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大阅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