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新浪首页 > 新浪军事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空军雷达系统关键装备备件100%国产化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10:40 解放军报
中国空军雷达系统关键装备备件100%国产化

运行中的我空军雷达站

  本报特约记者 徐汇东 本报通讯员 王洁清

  引子:深秋,在空军装备修理工作会议上,一座神秘的“没有工人的工厂”吸引着来自空军装备维修保障战线专家们的目光——这支特殊的部队,担负着空军部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雷达装备系统的修理保障任务。这里的“修理工”全部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军官,其中8人有硕士学位,4人是空军级专家。近年来,该部着眼信息化条件下的雷达装备维修保
障新课题,创造了一连串的佳绩,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数据之一:雷达系统实现100%全寿命保障

  ——先进理念是装备保障人员重要的素质

  雷达系统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集合体,很“娇气”。但在这些“雷达神医”手里,雷达系统实现了全寿命甚至超寿命保障。其中奥妙何在?

  过去,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雷达经常在“年富力强”时发生各类故障。驻高山某雷达站的某大型部件发生故障,官兵们情急之下,将装备千里迢迢运到修理线。技术人员拆开一看,发现只是小小的编码器故障。从海拔1800多米的山上,用七八天时间来回倒腾一个“庞然大物”,往返1600多公里,不算人力物力账,战备值班都耽搁不起啊。党委“一班人”围绕这个问题拓展思路:“机械化时代传统的保障方法行不通了,维护现代装备就得树立先进保障理念。”随后,一个个全新的保障模式呼之欲出。

  把给装备“看病”变为给装备“保健”。他们为“责任区”内所有雷达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例行“体检”。根据地域特点和气候,选择预防性维修最佳时机,彻底根治雷达设备的“季节病”。某部航管雷达一到梅雨季节就犯“老毛病”,他们针对该设备怕潮怕湿的特点,标本兼治,使该型雷达一年四季都能正常运转。

  把单纯修理保障变为“修、供、训”一体化。过去,这个部队把保障重点放在修理上,人手总不够用,结果是“东院灭了火,西院火上房”,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承修现代装备,必须确立统筹协调、全方位保障管理观念。去年,某型雷达即将装备部队。接到预先通知,部队长陈景生带领技术人员到雷达生产厂家,把数以万计的器件摸了个遍,并根据易损易坏元器件数量,制作了一张明细表。回过头来,他们又把专家派到部队,以“使用规程”、“常见问题”、“排故原则”等为题讲了6课。目前,该型雷达装备部队近一年时间,他们还没有接到一起报修电话。

  ●数据之二:关键装备备件国产化率100%

  ——敢于超越高端才有装备保障的创新发展

  在这支装备保障部队,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装备备件国产化率已实现100%。这个奇迹的创造,也经历了一番曲折。

  一次重大演习前,参演部队一部航管关键装备,因发射机加不上高压,突然“趴窝”在阵地上。接到告急电话,该部技术人员星夜兼程赶了过去。一检查,发现是被官兵们称作“黑匣子”的器件出了问题。这个“黑匣子”属高端设备,一旦有故障,必须返厂修理。远水救不了近火,眼前只有一条路,自己干。拆开“黑匣子”,找到了问题,换了3个二极管,雷达天线转了起来。大家掰着指头算了算,一个在国外要花6万多英镑才能维修好的器件,几十元人民币就解决了。这次“意外收获”让部队领导陷入了沉思。政治协理员蔡绍伟说,再高端的东西,也是人造出来的,只要我们不惧权威,敢于探索创新,没有打不开的“黑匣子”。

  他们首先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求突破。某型雷达装备配用了专门的

笔记本电脑。因超寿命使用,这些电脑的硬件相继发生了故障。如果不拿出自己的替代产品,多部雷达就要成为“瞎子”“聋子”。其实,该型笔记本电脑早该淘汰了,但它的软件里有一套神秘的程序,无法复制到其他电脑里。复制不了就重新探索。雷达室主任刘世华带领多名计算机高手,开始了一场“绝地反击”。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攻关小组将十几万个传输数据一条条移植,一个个破解,终于掌握了“大脑移植”技术。现在,随便拿来一部电脑,装上这个软件,就能和该型雷达联通使用。

  瞄准高端,他们走出了一条从模仿制造到引进消化再创新之路。某型关键设备及航管中心设备性能先进,引进后被大家当作宝贝。如果靠引进,一个小小的“板子”动辄开价十几万美金,买来了也靠不住。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会战,所有元器件从仿制起步,最终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替代,基本实现了自主保障。

  近年来,他们又从单纯的技术创新,向维修手段和维修体制的系统创新发展。随着新装备数量的逐年递增,人员短缺,任务吃紧的矛盾在这个部队凸显。“看五官的,不能看心脏;看内科的,不能看外科,这不符合打赢现代

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他们打破按专业、型号实行“一对一”维修的传统方式,建立主师负责、专业修理的“柔性”保障体制,使保障力得到了空前拓展。

  ●数据之三:承修装备完好率100%

  ——作战装备的“最终检测线”要设在战场

  近年来,这支部队承修装备的完好率始终保持100%。这个成绩,不仅仅是从实验室得来的。

  一次实装演习,该部保障的某雷达突然遭到友邻部队近距离大强度电磁干扰,部分器件受损。官司打到“导演部”,责任在对方。党委“一班人”宁人却不息事:假如干扰来自“敌”方,还能埋怨吗?如果装备100%完好率只诞生在实验室,不能接受实战的考验,这样的100%有什么意义?随后,一个思谋已久的保障观渐渐变成了集体行动。

  着眼实战需求,他们把“国标”、“军标”变成“战地标准”。该部研制的某型新装备,发到部队使用不久,就接到了报修电话。技术人员一看,装备没有大毛病,只是因为这个部队在山地执行紧急拉动任务时,某个元件连接点被震开了。“装备合格不合格,国标军标都不是最高标准,符合实战要求才是最终目标。”召回这个装备后,他们把有关元件的连接方法改为焊接式,并在测试台上进行了高强度振动检测。现在,该种装备列装部队后,再也没有发生一起同类故障。

  近年来,他们着眼保障打得赢,开始了把修理线建在“火线”演练。他们自设战场“特情”,加强抢修分队建设,开发战场抢修专用器材,组织实兵实装拉动。一次,该部应急抢修分队,携带车载抢修设备和辅助工具,从驻地出发,经过28个小时日夜奔袭,按时到达某阵地,按照预案迅速实施抢修,为摸索战时多样化保障模式积累了经验。

  面向未来战场,他们不断研究装备保障的新课题。一次演练,海军某部的一部远程雷达发生故障,正在这里执行任务的“空军专家”胡铁军被请了过来,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对此,陈景生部队长说:全军雷达部队都是一家人,未来一体化作战,维修也要讲究整体协同、联合保障,这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他们把其他军种经常报修的雷达故障建立了电子档案,制定维修维护措施,以便一旦需要,保障三军。(本文配图:曾政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