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某集团军野战卫勤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 06:57 解放军报 | |
9月上旬,辽西古战场硝烟弥漫,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卫勤专业技术比武正在展开。随着比武课目的高标准完成,一项项卫勤训练纪录被打破了,这标志着该集团军野战化卫勤保障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卫勤人员首先是战斗员 今年6月的一次对抗演练中,“红军”卫勤分队与“蓝军”渗透小分队经过激战,将“蓝军”小分队全部“俘虏”。 卫勤人员也能打仗!这在该集团军已不是新鲜事了。早在两年前,他们针对卫勤人员军事素质弱的现实,明确提出:卫勤人员首先是战斗员,必须有过硬的军事素质为遂行野战卫勤保障提供保证。 提高卫勤组织指挥能力。他们采取网上作业、实地演练等方法,组织卫勤人员学习 信息化战争卫勤指挥知识,熟悉指挥程序,掌握“战役卫勤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网上练兵与实兵演练相结合,练指挥、练协同。经过一番努力,部队卫勤领导人人都能进行网上演练和指挥。强化卫勤人员体能技能训练。他们将医务人员统一编组,请优秀参谋授课,进行参谋“六会”基本功训练,学习军事地形学、地形方位判定、火力配系等常识,提高与作战分队的配合和遂行任务的能力。此外,他们还进行了5公里越野等训练。如今,卫勤人员军事素质大幅度提高,战时卫勤保障、按地图寻找伤员等都能从容应对。 平时救治与战场卫勤接轨 一次对抗演练中,一个业务尖子为“负伤”战士手术时,耗时是平时的3倍。原因何在?部队领导感到,主要是一些旅团单位卫勤训练与战场实际存在差距。为此,他们突出战时卫勤保障训练,让训练更贴近实战。 他们按照大纲要求,组织旅团卫勤单位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将训练内容向战时保障倾斜:突出高新技术武器对肢体损伤及软杀伤、心理创伤和生理失能的救治训练;对于特殊环境下卫生防疫技术训练、野战抢救技术训练等,注重抓好训练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 两年来,他们先后组织卫勤骨干参加训练1200余人次,选派54名骨干到学校、 医院进修。同时,他们利用拉练、演习等时机,每年两次组织旅、团、营三级卫勤单位,进行机动开进、救护所展开、野战手术救治等全要素训练。为了抓好平战衔接,他们根据未来野战卫勤保障需求,编写了《战时卫勤保障1000例》、《摩步旅卫勤战备工作规范》,从组织领导、物资储备、卫勤演练等方面,对卫勤战备工作进行系统规范,并组织旅团开展演练,成果在集团军推广。 在创新中提升保障效益 数九隆冬,滴水成冰。演练场伤病员室里,注入伤病员体内的却是名副其实的“暖流”——温度达20℃的点滴溶液。 两年前的一次冬季演练中,由于气温过低,吊瓶中的溶液几乎结冰,注射无法进行。经过刻苦攻关,应对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环境的磁性加温吊瓶盒诞生了。 他们还向组训方式创新要保障力,展开“一专多能”训练,搞外科的学内科,搞防疫的学救护,并进行交叉任职,实地演练……如今,所属旅团卫勤人员全部掌握3种以上卫勤保障技能。去年的一次演练中,一个仅十余名官兵的团卫生队,在5人“牺牲”的情况下,通过人员补位,仍然出色完成了保障任务。 经过不断创新,他们取得了一系列革新成果,便携式多功能牵引床、脉搏体温计数器、救护车用减振床等多项成果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