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实现由保障一型导弹到三型导弹的跨越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08:14 科技日报
实现由保障一型导弹到三型导弹的跨越

现代归来138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人员不增,素质提高

  为实现由保障一型导弹到三型导弹的跨越,这个大队首先从提高官兵的素质入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大队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北京、南昌等厂家和科研院所建立教育
协作关系,开设“继续教育培训班”,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大队授课,并选送优秀技术骨干到院校学习深造。大队技术尖子、雷达工程师丁林阁曾经取得多项技术革新,享受军队专业技术三类津贴,大队今年又送他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开展技术革新,挖掘现有装备潜力某型导弹

发动机水平装填车改装后,号手由X人减少为X人,时间缩短了15分钟;某型雷达天线设备校准支架革新后,保障时间缩短了近10分钟……3年来,大队先后取得14项科技革新成果,保障时间平均比过去缩短了近X个小时。

  加强一专多能、多专全能训练大队每个专业技术干部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熟悉两个以上相关专业,士兵至少具备两个以上号手的上岗资格,大队定期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和导弹训练模拟训练现场观摩等活动,改变官兵的“能力短板”问题。目前,大队每个专业至少都有一名全能号手,掌握导弹全部专业的技能,成为装备保障的“行家里手”。

  从单一走向多样

  在此基础上,大队组织技术骨干成立科技攻关小组,认真研究三种不同型号导弹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和技术保障程序,在某型导弹技术保障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优先组合,形成了同时保障三型导弹的技术流程。经过反复演练,他们成功实现了由保障一型导弹到同时保障三型导弹的跨越,在多次实弹保障任务中都得到了检验。

  去年以来,一些新型装备陆续在大队列装,大队党委以此为契机,掀起了学习信息化、掌握新装备的热潮,大力开展科技革新,大胆创新保障模式,先后形成了“某型导弹技术保障线隐蔽进洞”、“X型导弹同时展开保障”等7种新战法训法,使导弹保障了实现由单一向多样的跨越。

  从阵地走向机动

  那年8月中旬,东海某海域涛飞浪卷,硝烟弥漫。一场近似实战的演练打响了。随着几声巨响,数枚导弹拖着长长的烈焰直扑“敌舰”,顷刻间,海面上水柱冲天,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担负这次演练导弹保障任务的,就是东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由他们保障的4枚导弹直接命中目标,首次自主改装的靶弹实现顺利发射,大队为此荣立集体三等功。

  然而,时任大队长的赵楠却清醒地认识到,这次保障是在提前半个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技术阵地按部就班地保障,成绩在情理之中,如果在战时,我们能这样舒舒服服地进行导弹保障吗?

  现代战争需要快速复杂的应急保障,岸基固定保障阵地在战时无疑是重点打击对象,这个大队在同类军械技术保障单位中率先提出机动化保障这个课题。

  大队开辟了“保障论坛”,组织技术攻关小组20多名骨干成员深入分析梳理机动化保障中遇到的难题,并与院校、工厂的教授、专家一起对课题进行研究、论证,为发挥集体智慧,他们还发动官兵积极献言献策。

  去年以来,这个大队经过反复实战演练,成功实现了由岸基固定保障到跨区应急机动保障的跨越。今年大队先后3次长途奔袭400多公里,在某陌生码头对舰艇进行应急导弹保障。

  这个地处偏远山沟的大队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有一支过硬的技术保障“人才方阵”,他们盯紧未来战争需要,坚持在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思考保障问题;瞄准打得赢,积极转变观念,改革方法突破旧的保障模式,在实战条件下磨砺应急机动保障硬功。

  近年来,这个大队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20多次重大战备演习任务,多次被基地、舰队、海军表彰为“抓基层先进团大队”、“精武成才建功”等先进单位,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40多人次荣立三等功,还为兄弟部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80多人次。综合保障能力实现了由单一弹种保障到多型导弹保障、从阵地固定保障到跨区应急机动保障的跨越。

  新闻缘起

  六月上旬,东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紧急出动,长途奔袭四百多公里,在某陌生地域紧急隐蔽,展开导弹技术保障线,陌生码头装填导弹……成功为两艘舰艇实施了X枚导弹应急机动保障,实现了由岸基固定保障到跨区应急机动保障的跨越。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