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国际展望》网络版 > 正文

他们为什么选择背叛?SMICE公式与间谍策反(图)

http://jczs.news.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15:46 《国际展望》杂志

苏联克格勃上校潘科夫斯基因向西方出卖情报而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在谍报术语中,有个“SMICE”公式,它是英文Sex(色情)、Money(金钱)、Ideology(意识形态)、Compromise(胁迫)、Ego(自负)这五个单词的字头,意指凡是充当间谍的,不论男女都出不了这五个原因,而策反间谍时也基本使用这些手段。实际上,充当间谍的动机相当复杂,除了这五种常见的原因外,还有怨恨报复因素、民族情感因素等。而且,一个间谍出卖情报的动机往往并不是一种或两种因素构成的,而是包含多种或综合的因素。

1961,肯尼迪为"中央情报局之父"杜勒斯授勋

美国沃克家族成员向克格勃提供美国海军情报

法国驻北约高级代表乔治.帕克投靠苏联克格勃,为其提供了不少绝密情报,赫鲁晓夫还给他写了感谢信.

克格勃人员正在训练翻拍技术

美国军方谍报人员向美国国会宣誓作证

苏联克格勃间谍交给线人一种杀人武器烟盒状射击装置

  ⊙ 石榴裙下的交易

  色情和间谍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凝聚着中国古代军事家智慧的《三十六计》,就将“美人计”列为一计。在当代,性在间谍战中的作用更是大为增强,其内容也更为复杂。体态婀娜的女性是性间谍的首选,一向被认为是性间谍牺牲品的男人,也成为性情报中的重要角色。使用色情引诱对方落入圈套,抓住把柄,而后迫其就范简直是策反间谍的“经典三部曲”。当代仍有很多国家的间谍情报机构利用这一种古老的方法来进行招募活动。苏联间谍情报机构最擅长运用这种手段,他们设有专门训练“燕子”和“乌鸦”的培训学校。

  1980年初,当美国联邦调查局得知,29岁的苏联侨民斯维特拉娜及其丈夫尼古拉夫妇准备回苏联探亲后,立即派芝加哥市反间谍组长、当年46岁的理查德·米勒到斯维特拉娜家中访问,并相机做他们的争取发展工作。不料斯维特拉娜实际上是克格勃潜伏在芝加哥的一只“鼹鼠”,原名叫奥戈罗德尼科娃,她的任务是寻找机会,物色对象,发展情报网。现在联邦调查局的人自己找上门来,岂不正中下怀?为了取得联邦调查局的好感,奥戈罗德尼科娃表示愿意合作,并提供一些诸如她与苏联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领事会面等普通情报。在交往过程中,米勒陷入情网,并与奥戈罗德尼科娃发生两性关系。之后,奥戈罗德尼科娃又以金钱相配合,终于在1984年5月把米勒招募为苏联间谍。米勒向克格勃提供的第一份机密材料是《联邦调查局东部特遣站分布图》,之后,他又陆续透露了美国反间谍机关的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反间谍工作和方法,以及联邦调查局特工在芝加哥市的活动情况等。米勒经不住色情的诱惑而成为联邦调查局历史上的第一个变节者。

  与苏联不相同的是,美国情报机构起初并不十分乐意将色情间谍作为其情报工作的主要手段。但在尼克松时代,面对克格勃咄咄逼人的情报攻势,为扭转局势,中央情报局也开始把色情间谍当作进攻性武器。

  70年代,苏联驻哥伦比亚波齐大使馆的代理秘书亚历山大·奥戈罗德尼克被中央情报局相中。特工们了解到他贪色,而且政治上不甚坚定,于是中央情报局的“燕子”便趁虚而入。当奥戈罗德尼科与“燕子”一夜风流之际,中央情报局特工突然出现,奥戈罗德尼科只好乖乖就范。不久,奥戈罗德尼科被调回莫斯科,升入苏联外交部的全球事务处任职,有权阅读机密情报,中央情报局由此成功地在苏联外交部安了个“钉子”。

  ⊙ 赏莫厚于间

  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写道“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古代军事理论家早就知道“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在当代,利用金钱开路,“拉出”那些薪金较低、能接触机密的公务人员、军人、机要人员和公司职员等,已经成为各国情报机构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苏联谍报机构更是熟谙此道,能根据目标的具体特点对症下药。一般的做法是,经多方调查了解,如发现某个目标具有较好的情报条件,但又经济拮据或负债,就以交朋友的方式,投其所好,施以小恩小惠,诱导对方提供一些情况,由浅入深,先要一般的,逐步过渡到内部以至机密材料。不过,为防止间谍得到酬金后因挥霍钱财而暴露,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每次付给谍员的酬金不超过其月薪的三倍。2000年,美国一专家小组经过对139个间谍的调查,发现有62.5%的人出卖情报是因为金钱所引诱,这足以证明金钱是驱使人充当间谍的重要动机。

  美国海军情报官约翰·沃克因经营餐馆赔本,债务缠身,逐渐变得意志消沉。他坚信自己不应该这么穷,理应生活得更好。1965年他开车前往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表示愿意出卖情报。沃克的间谍活动进行了17年,他通过密友退役海军通信专家惠特沃恩、哥哥退役海军少校阿瑟以及在“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任三等文书的儿子迈克尔窃取情报。在长达17年的活动中,沃克集团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美国海军的重要军事机密,苏联了解了美国防务苏联海上核打击力量的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战略部署。据美国国内收入署称,自从1979年以来,沃克每年从间谍活动中净收入8-10万美元。可是美国的损失却高达10多亿美元。美国人惊呼: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和损失最严重的间谍案之一。

  ⊙ 最理想的间谍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间谍,他们不贪图金钱也不迷恋美色,更不怕讹诈,他们充当间谍是心甘情愿的。这样的间谍被情报机构称为“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的理想间谍”。细细探究个中原委,不满身处现状、不满国家政治、对其他意识形态充满向往是这类间谍投身间谍职业的主要原因。

  在斯大林时代,苏联谍报机构比较注重从“政治信仰”入手进行“拉出”工作,以达到发展谍报力量的目的。他们利用当时苏联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依靠当时共产国际情报局的成员或由苏联谍报人员直接出面,发展那些具有一定情报条件的同情苏联或者有反法西斯信念的对象。如“剑桥四人帮”、多拉、左尔格等都是如此。

  菲尔比、麦克莱恩、布伦特、伯吉斯、凯恩克罗斯五人,30年代初就读于英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摇篮——剑桥大学。当时,剑桥校园里谈论最多的是社会主义,苏联的成功经验令年轻的大学生们兴奋不已。菲尔比等人出身名门贵族,学业优异,但受当时思潮的影响,对资本主义产生了失望情绪,在生活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并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苏联谍报机关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逐步对他们施加政治影响,终于成功地对他们进行了发展,为尔后向英国政府的渗透埋下伏笔。

  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夫钦科是克格勃的间谍,以联合国高级官员的身份作掩护,收集美国及其盟国的重要情报。早在年轻时期,谢夫钦科就对西方的社会制度充满着向往,在苏联国际关系学院读研究生期间,他翻阅了大量西方的报刊和书籍。到联合国工作后,谢夫钦科对苏联社会制度日益不满,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却推崇备至,想入非非。最终,他投靠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投靠美国时他解释了自己背叛苏联的原因:在苏联,他什么都有,地位、金钱(仅联合国任职的年薪就有8.7万美元)、别墅、汽车一应俱全,还可在内部商店购物,住高级医院等。他投靠美国并不为钱,只是因为看透了苏联政治、不想参与虚伪的政治,不执行任何克格勃的命令。

  ⊙ 把柄控制

  外国情报界认为,在搜集被招募对象的各种经历后,总会发现其这样或那样的弱点,甚至还可找一些“污点”,诸如有受贿或贪污行为,未被发觉的政治问题,性变态等男女关系问题,旅游中的不法行为等。抓住对象的某些弱点或污点,进行威逼,迫使其就范,可以成功地招募情报员。

  苏联的谍报教材非常明确地强调运用“把柄控制”。为了能抓住把柄以胁迫对方,苏联谍报机构广泛搜集被物色对象的性格、特点、爱好及弱点,详细研究,寻找突破口,抓住把柄,要挟控制对方,迫使其同意“合作”。对外国驻苏机构的人员,苏联谍报机构采用把柄控制最多。如果对象胆小怕事,就采用恐吓的手段;如果对象注重亲情,就以对其亲友的利害关系相要挟;如果对象是个事业型人物,就给他的事业和前途设置障碍。

  1975年8月,在日本东京的新式军事装备展览会上,苏联驻日使馆副武官认识了一个日本某军械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并交上了朋友。此后,二人经常一起吃饭,海阔天空地交谈。一次,该技术人员在酒后无意中谈论了一些有关的军械制造的技术情况及其他有关情况。以后每次会面时,副武官都设法引诱这位技术员谈些内部情况,并秘密录音。一段时间以后,他就向该技术员正式提出要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资料及日本新式坦克的技术资料。在对方拒绝后,副武官拿出他们以前谈话的录音带,说:“你已经是我们的一个秘密成员,并已提供了不少情报。此事泄露出来对我固然不利,但我有外交豁免权,可以一走了之,而你却要在铁窗中度过余生。”接着又大谈只要他同意合作,苏联谍报机构将如何保证安全。在威逼利诱之下,这位日本技术员成了苏联间谍。

  ⊙ 自命不凡

  男人尤其到了中年,求生本能开始下降,而自负心日益膨胀,期望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取一定的名位。当他们的这些欲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之时,就有可能不择手段,选择背叛来证明其价值。这时,金钱并不是背叛时最重要的动机,金钱之所以变得重要,只是因为它能买到显赫的地位和名声。

  埃姆斯生于1942年,从1962年开始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曾先后前往土耳其、墨西哥、意大利、苏联等国执行特殊使命。1983年至1991年间任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反间谍处处长,后调至中央情报局缉毒中心任职。在中央情报局,埃姆斯算不上一位成功者,他在中央情报局工作20年后,才得到一个中等职位,这意味着他的事业似乎走到了尽头。而他的工资水平是飞黄腾达的人12年前就已经达到的,这对于自命不凡的他算是最大的打击。

  苏联人充分利用了埃姆斯自负的缺点,恭维说他们知道他的真正价值,他的天赋是超群的,只是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得到发挥。同时,也向埃姆斯保证,如果他愿意与克格勃合作,他所做的工作会得到充分回报。这样,这位反间谍特工反而被克格勃收买,成了苏联在中央情报局内的一只大“鼹鼠”。

  埃姆斯被捕后,当被问及为什么出卖情报时,他说:“金钱变得更加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我能用它买到什么,而是因为拥有它说明我在事业上很成功。”

  ⊙ 怨恨报复

  当一个人的目标得不到实现、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抑郁、烦恼甚至是愤懑,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这种心理反差就越大,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及时得到疏通消解的话,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那种缺乏理智的人更加危险,在苦恼、忧虑和愤怒之后,他可能会选择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行为——报复,对他人报复,对集体报复,更可怕的是对社会与国家的报复。美国人霍华德就是这么一个人。

  霍华德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东欧处的特工。在进入中央情报局之前,他隐瞒了自己吸毒和酗酒的不良嗜好,但同事发现了他的毛病。1982年11月的一次纯粹出于无意的偷窃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在一架飞机上运用中央情报局教会的技巧,偷了邻座一女士的化妆包,里面有40美元。后来他把化妆包扔了,把那40美元捐给一家电视台。

  本来,中央情报局决定派他去莫斯科美国大使馆工作,并由总统签发了任命书。但偷窃事件使中央情报局觉得有必要重新审查霍华德。他接受了四次测谎检查,都没有通过,最后中央情报局解雇了他,他的妻子玛丽也同时被中央情报局解雇了。

  霍华德无法承受此事给他的巨大打击。抑郁、烦恼以及更多的愤懑,构成了霍华德以后生活的全部内容。他无法忍受强加于自己的不公正命运,他恨透了中央情报局的人,并决心报复。在报仇心理的驱使下,1983年底,他利用出差华盛顿之机,混入旅游者和其他办理签证者中,进入苏联大使馆投靠克格勃,为苏联充当间谍。

  70年代,苏联克格勃少校特工、苏联《新时代》杂志驻东京记者列夫钦科,因与克格勃驻东京情报站副站长、后为莫斯科克格勃总部第7处副处长的普伦尼科夫关系不和,倍受打击和刁难,颇感恼火,并产生“幻灭感”,随后于1979年10月24日,由日本叛逃美国。

  ⊙ 民族情感

  在形形色色的间谍动机之中,不乏对祖国或民族怀有浓厚的感情,可以为祖国和民族献出生命的间谍典型。他们忠贞报国,奋不顾身;他们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他们心中的信念是为祖国和民族奉献一切。

  杰伊·波拉德是一位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犹太人。波拉德的少年时代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印弟安纳州的南木德度过的,这个地方并不是美国犹太文化和亲以活动最重要的中心。然而,这个性格孤僻的青年,却在这里培养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狂热激情。

  1979年,美国海军国防调查局聘请25岁的波拉德担任文职情报分析员。后来,他作为为数不多的中选者被送到了位于马里兰州海军调查局总部新建的“反恐怖主义警备中心”。尽管波拉德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但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情绪使他整天处于不安定之中。他总是梦想为以色列进行谍报活动。1984年,波拉德认识了以色列空军上校塞勒,并对他说:“我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美国并没有让以色列分享应该分享的情报资源。我为此十分气愤。”他表示愿意为以色列情报机关效劳。以色列技术情报机构“拉卡姆”负责人拉菲·艾坦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吸收波拉德为以色列间谍。自从和以色列情报人员建立联系后,波拉德似乎平静了。他一改往日的急躁,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情报。

  以色列谍报机关充分利用波拉德的民族情感,对他不时加以褒奖道:“您的价值极大,以色列的许多情报和国防部门都在使用您提供的情报。”波拉德知道自己提供的情报在帮助以色列自卫,感到万分高兴。

  间谍“行话”

  打入 也称“安钉子”,指间谍情报机构指示外派或指示就地发展的情工人员打入对象国或地区的有关部门、机构和组织,伺机窃取对方秘密情报的活动。

  拉出 指间谍情报机构对有可能为自己所用的对方机构、社团、党派的人员采用秘密争取、拉拢、引诱、讹诈等手段,使其为己方工作,而使其继续留在对方内部,掌握对方情报的活动。

  干湿活 西方情报界对使用绑架、暗杀等恐怖手段,涉及流血或死人的秘密情报搜集活动的称呼。

  打扫卫生 也叫“清扫”。清除打入本国要害部门的对方间谍情报人员,或在己方间谍情报活动中打掉对方反情报、反间谍人员。

  鼹鼠 打入己方情报组织的敌方特工人员。

  鱼 情报界把可以拉拢并招募的对象、已被发展的情报员和对方叛逃的情工人员,称之为鱼。

  甜饵 用性爱手段诱骗对手上钩从而落入圈套的人。

  燕窝 借指“燕子”执行勾引和讹诈男子任务的处所,有秘密窃听、秘密录像或摄影设备,以取得敲诈勒索的凭据。

  安全屋 指间谍之间秘密接头的场所,如酒吧间、电影院等。

  管子工 西方国家谍报机构通常把从事间谍情报活动的辅助支援活动的人员,如为特工安排掩护职业,准备接头地点或联络办法等工作的人,称之为“管子工”。

  影子 某些国家的情报界把对象国或地区、监视己方间谍情报人员的人称为影子。 (饶榕)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军事答疑平台
悬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