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早期弹道导弹发展历程(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7:15 《国际展望》杂志 | ||||||||
早期发展 在巴列维统治时期,西方国家是伊朗获取先进战斗机和防空系统等常规武器的主要渠道,当时的伊朗并不具备研制导弹的实力。然而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西方对伊朗实施了武器禁运,这使得伊朗失去了武器来源。由于空军无法得到充足的武器补给,而且飞行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伊朗空军实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大幅下滑。
伊朗的导弹研发进程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由于伊朗在导弹方面的劣势,使得伊朗无法在伊拉克对伊朗城市发起导弹攻击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报复性还击。因此伊朗决心大力购进并生产自己的远程导弹。80年代中期,随着两伊战争的继续,两国导弹实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迫使伊朗寻求发展弹道导弹的能力,以对巴格达和其他伊拉克重要城市实施打击。 在亚洲国家的帮助下,伊朗逐渐具备了生产短程非制导型固体助推火箭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射程为40公里的“奥格哈布”和射程130公里的伊朗-130。而伊朗从国外进口短程“飞毛腿”导弹,则标志着伊朗自主研制弹道导弹进程的开始。1984年伊朗与利比亚展开谈判,以寻求获得少量的苏制“飞毛腿B”型弹道导弹(射程280-300公里,可携带770-1000公斤重弹头)。1985年初,利比亚向伊朗提供了大约20枚“飞毛腿B”和2个MAZ-534P型起竖式运输发射架(TEL)。1985年末,伊朗对伊拉克境内目标实施报复性导弹攻击取得战略性成功之后,时任伊朗议会发言人的拉夫桑贾尼率领代表团访问了利比亚、朝鲜和叙利亚等国,目的是为了购买更多的导弹。1986年,叙利亚顶住了苏联的强大压力,向伊朗运送了少量“飞毛腿B”导弹。与此同时,引进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被提上了日程,因为叙利亚和利比亚既没有为伊朗提供人员训练、也没有向其提供支持性装备或对这些导弹进行维修和维护的工业设施。 当叙利亚和利比亚无法满足伊朗的导弹需求时,伊朗便把军购的目光投向了朝鲜,因为朝鲜是具备自主生产“飞毛腿B”导弹(朝鲜称Hwasong-5型)能力的非华沙组织成员国。从1987年开始到1992年,朝鲜共向伊朗提供了6-12套TEL和200多枚“飞毛腿B”。虽然“飞毛腿B”导弹所起到的战略作用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这种导弹却让伊朗具备了反击伊拉克导弹袭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除了获得“飞毛腿B”之外,1985年拉夫桑贾尼在平壤的访问过程中,还与朝鲜进行了谈判,希望引进“飞毛腿B”的生产、维护和零部件组装等方面所需的相关设施。1987年10月,在朝鲜的帮助下,伊朗建立起了自己的“飞毛腿B”生产线,该生产线于1988年初正式投入运行。(但按照西方消息人士的话说,后来这家工厂并没有生产导弹。) 阶段性成果——“流星-1”和“流星-2”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并没有停止从朝鲜获得“飞毛腿B”导弹(在伊朗组装)。1989年-1990年,伊朗巩固了与朝鲜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与之签定了一系列双边军事协定。按照协议,朝鲜承诺向伊朗提供援助,帮助它建立工业和技术性设施,用以生产液体燃料单级入轨的“流星-1”和“流星-2”型导弹。 “流星-1”(射程300公里,可携带1000公斤重弹头)和“流星-2”(射程500公里,可携带800公斤重弹头)型短程弹道导弹,分别是按照“飞毛腿B”和“飞毛腿C”型导弹仿制而来的。2005年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表的一份题为《伊朗的战略武器计划——净评估》报告显示,伊朗已经建立起能将“流星-1”和“流星-2”型导弹零部件进行组装的基础性设施,并在保留这两种导弹整套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以满足伊朗本国的特殊需求,这些改进工作包括调整燃料和氧化剂的比例,对发射架进行检修,以及对报废或磨损的支持性设备进行淘汰或维修等工作。然而,伊朗国内“流星-1”和“流星-2” 型导弹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究竟有多高依然是个未知数。 西方外交官目前估计,伊朗已经拥有了300-400枚安装了常规弹头的“流星-1”和“流星-2”导弹,而且这些导弹已经配发给3-4个导弹营使用,这些部队组成了1个“流星”导弹旅。到90年代中期,伊朗已经为其“飞毛腿”导弹项目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支持。按照一位西方外交官的话,这种支持一直延续到今天。 虽然“流星-1”和“流星-2”型导弹可以让伊朗具备对其邻国临近目标实施导弹打击的能力,但是这两种导弹的精确性、射程以及运载能力方面的缺陷,无法使伊朗具备战略威慑力,因此伊朗在得到亚洲国家和俄罗斯的关键性帮助下,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向提高导弹性能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