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大飞机须破体制积弊 避免红旗轿车式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 15:27 南风窗
中国造大飞机须破体制积弊避免红旗轿车式尴尬
中国造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飞行示意图

  自从去年大飞机项目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和被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后,关于大飞机的讨论在媒体和网络空间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大飞机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来自航空业的代表委员放出风声,称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来自四川、陕西等具有航空制造基础的省份的代表委员们则纷纷提议,想把大飞机生产基地拉到自己的家乡。“两会”刚刚结束后的3月1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汇报,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并要求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我感到非常非常愉快,非常非常兴奋,我们国家终于在21世纪之初做出了这样大的一个战略决策,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件事情。”提起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运10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高兴地说。

  大飞机爬坡

  现在中国各航空公司共保有超过800架干线飞机,其中没有一架是中国自己制造的。据美国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还需要购买民用客机2100至2400架,市场空间广阔,故而垄断了国际民用飞机市场的两大飞机制造巨头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都将目光放到了中国。仅2005年一年,中国就向波音和空客订购了442架飞机,价值高达2000亿人民币。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中国与空客签署了订购150架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的框架协议和订购20架A350宽体飞机的意向书,总价超过1000亿人民币,成为空客进入中国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订单。

  飞机制造处于制造业的最顶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和水平,也是附加值最高的产业。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与欧洲人谈判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流传广泛: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巨大的利润和市场不但刺激着国外的飞机制造巨头,也刺激着中国人自己。多年来,一批有识之士不断呼吁中国应该研发和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理由一是经济的,中国不应将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应发展航空制造业占领市场并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二是大型飞机的研制可以衍生轰炸机、预警机等机型,在国防意义上,航空和航天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所谓大型飞机,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干线客机。中国从开始尝试自行研制大飞机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197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指定上海开发大飞机,10年后,178座、最大起飞总量110吨的运10飞机首飞成功,并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后来,政治和研制经费的短缺等原因夹杂在一起,导致了运10项目无疾而终。198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希望从组装国外飞机开始过渡到与国外合作研制100座级客机,然后再走到自主设计制造180座干线飞机。“三步走”预计到2010年走完,但由于合作方无意真正合作,该战略跌跌撞撞连第一步也没有走出就夭折了,时间是1998年。此后,有关大飞机研制工作都停了下来,这等于忙活了近30年,中国在大飞机制造上又回到了零起点。此后一段时间,航空制造业自主发展的主导方针成了优先发展支线客机,已经在上海进入总装阶段的ARJ21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对大飞机项目的再次关注是从本届政府上任后开始的。正式上任国务院总理不久后的2003年5月25日,温家宝就看望了多次上书中央建议发展大飞机项目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大珩,听取他的意见。6月,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11月起陆续成立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大飞机项目论证组”是第一个。从项目论证开始,到国家正式立项,历时3年多,进展已经算是相当快了。

  大飞机的研制周期一般在10~20年之间,据悉,此番国家立项上马大飞机,高层的意思是希望能在10年左右出成果。国家将投入500~600亿元用于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和

发动机项目的研发,大型运输机研制仍按现有的军工体制进行,落于西安,而大型客机则要进行体制创新,创立一家由国家控股的新的大型客机股份公司,以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的模式运作,地点定在上海。

  国际民用飞机市场的份额目前已经被波音和空客两家瓜分,市场进入门槛被抬得非常高,任何一家想挑战这种双寡头垄断局面的飞机制造商都要面临高风险。一名接近大飞机项目论证实情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家下了决心要做大飞机之后,航空制造业内部的思想已经趋于统一,如果在国家层面还存在摇摆,下面就更会议论纷纷。决策层接受了论证组的看法,中国必须上大飞机,不干,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就没有支撑点。这名人士说,中国如果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构想,要想在世界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的话,就不能满足于经济总量,更要在经济结构上有所提高,提升自身的实力。大飞机项目虽然风险很大,但是只要干成了,就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要想出新东西,就必须爬坡。”

  “你们没想到的也想到了”

  制造业内部也许思想统一了,领导层也表示了对大飞机的支持。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说,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造出来之后,她一定要飞首航。原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多年坚持呼吁上大飞机项目的胡溪涛老先生通过媒体透露说,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明确表示,希望在退休前飞上中国造的大飞机。但作为中国造大飞机的潜在客户的航空公司方面,却仍表现得很冷漠。联亚集团有限公司飞机部部长郭阳女士与各航空公司多有接触,她表示,民航界普遍对大飞机项目不乐观,“大家基本都不太聊这个东西”。她认为,国家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发展军用飞机上,民用飞机的任何领域国际上都已经有了两家以上的公司在竞争,市场趋于成熟,中国自己的飞机没有完备的安全飞行记录,而且国产飞机虽采购成本低,但运营成本远远高于进口飞机,所以从安全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航空公司都对中国自主研发大飞机不感兴趣。

  一年前,记者曾在德国

汉堡参观了空客的总装车间,并登上了试飞阶段的A380,早就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机,载客量为555人,但亲身体验时还是被这个庞然大物所震撼。空客A380研发耗时10年,研发费用高达107亿美元。记者问空客的发言人托哈·普朗,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如果A380失败了,对空客将意味着什么?他很正经地回答,不可能失败。假设,只是假设,如果失败了呢?回答还是一样的:不可能失败,没有假设。托哈·普朗解释说,A380的研发是和各航空公司与机场一起做出的,完全基于客户的需要,所以在正式投入运营之前,空客就已经接到了来自全球的16家
航空运输
公司159架的订单。目前,空客因财务紧张致使A380延迟交货,但这不是因为A380项目本身的问题。

  把飞机造出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让市场接受新型的飞机并最终实现赢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中国造大飞机并未像空客运作A380那样做到对市场有充分把握,甚至造出什么样的飞机来,还都停留在原则上。上述那名接近项目论证实情的人士说,总体要求是依据当时航空制造业的水平,“要造出不能太差的飞机”;在推广机制上也有初步的打算,在打市场阶段,要通过政府贴息等方式让航空公司免费使用一段时间,相当于“白送”。他说,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论证中都涉及了,“你们想到的想到了,你们没想到的也想到了”。

  运10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先生也有类似看法,他说像A380那种运作模式只能在市场已经充分成熟了的情况下才有用,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必须要有冒风险的精神。回顾两家寡头的发展,程不时认为,空客起步的时候,波音已经把市场占领了,但欧洲人打进去了;而且波音的民机刚出来的时候也没人要,波音就想方设法做飞行表演,唤起了社会的注意,赢得市场信任,这样才打开了市场。市场要靠打才能开,不会有人请中国人登门入座这样的好事情。程不时先生活用了邓小平的名言:“要过河的话,有桥当然走桥,没有桥的话坐船,桥也没有、船也没有怎么办?那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归根结底最高原则是要过河。发展是硬道理,不能讲了半天理由都是中国不能造,这不是硬道理。”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大飞机之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