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中国航天医疗救护队:没用上我们是载人航天福气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10:50 中国青年报
中国航天医疗救护队:没用上我们是载人航天福气

    “神六”发射前,航天医疗救护队在四子王旗进行医疗救护演练,队员们将“航天员”抬上医疗救护直升机。 徐青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神五,神六,载人航天”,这些名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相当熟悉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帮助我国实现飞天梦想的科研大军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与载人航天密不可分,永远不能缺少,却有可能永远也用不上;他们在离航天员最近的地方,但在电视镜头中,你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更听不到他们的只言片语——他们就是由解放军306医院的12名医学专家组成的中国航天医疗救护队。

  对于这支队伍的使命,306医院院长兼医疗救护队队长邹德威这样告诉记者:如果航天员回到地面后健康、主动出舱,就由医监医保小组负责航天员的护理,医疗救护队就派不上用场。如果航天员出现伤病,医疗救护队将立刻投入“战斗”。用救护队队员、心血管内科专家高铁山的表述更加形象:“只要航天员活着走出舱门,就不能在我们手里出事儿。”

  这句话说起来轻松。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付出了不为常人所知的努力。

  航天救护从头做起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辉煌的瞬间,但也记录着很多令人心痛的时刻:

  1960年,苏联“CS—7洲际弹道导弹”燃料泄漏,导致1级

火箭爆炸,造成在场145人死亡;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和苏联“联盟号”联合飞行返回大气层时,燃料四氧化二氮入舱,3名美国宇航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险些丧生;1987年,航天员拉维金在“联盟号”上,因心律失常而提前返回。

  在过去的40多年中,美国载人航天先后发生过19起事故或者故障,直接造成18人死亡,俄罗斯(含苏联)几十次载人飞行,6人死亡。

  面对恶劣的宇宙环境,给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几十年的中国航天界带来了大量的未知数。

  2003年,306医院成立了全军首个“特种病医学中心”(简称特种病科),专门针对航天特种疾病展开研究。而就在这一年,由12名来自普外科、烧伤科、骨科、脑外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护理等专业的精英组成的中国航天医疗救护队正式成立。

  “航天救护的前提是找到航天疾病的致伤机理。比如,航天员在失重而且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的情况下,身体会出现哪些问题?还有,下落过程中,航天员的身体处于严重的

超载荷状态,会造成怎样的损伤?对我们这些学医的人,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特种病科主任刘志国告诉记者,“这些,跟外国人是学不来的,那是人家的机密。只能自力更生——自己做试验,自己建立创伤模型,自己研究治疗途径。”

  经过几年艰苦的研究工作,306医院特种医学中心终于获得了航天特种疾病的第一手资料,他们还研究制定了一整套载人航天员救治规则、后送程序、救治范围等数十万字的救治程序。

  他们与全院专家一起,为返回的航天员预想了最坏情形下可能发生的,包括火箭推进剂泄漏导致呼吸、神经系统损伤、冲击过载导致的脊柱脊髓损伤、宇宙微粒导致胸腔损伤等15类疾病。

  把“ICU”搬上直升机

  理论有了,但是,他们没有“实战”的经验。“神五”发射前半年,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模拟演练。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救治程序方案被不断修改。

  在最初的救护方案中,救护主平台是一辆经过改装的特殊救护车。然而,在一次演练中,救护队员们发现这种设计有致命的问题。

  科学地讲,飞船可能落在以理论着陆点为中心的、长120公里、宽8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一点上。由于草原上缺少参照物,为了寻找演习中飞船的“着陆点”,队员们在车上足足颠簸了两个多小时。

  医学急救上有“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的说法。如果航天员在着陆过程中出现意外需要救治,如果真要两个小时后才能赶到,那航天员的处境将十分危险,甚至可能因此而丧命。

  车上救护是行不通了!队长邹德威提议:将救护平台移到直升机上。

  新问题又出现了:一、出于安全考虑,氧气罐绝对不允许被带上直升机。没有氧气,手术怎么做?二、直升机震颤得很厉害,怎么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三、直升机上噪音很大,彼此之间大声说话都听不清,如何传达急救命令?

  经过反复论证,指挥部最终决定:将直升机作为第一救护平台,主要任务是对伤者进行先期救护,同时确保伤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转送到汽车救护平台上接受急救手术。这样,前两个问题解决了。而对于第三个问题,救护队想出的“土”办法颇让记者意外:准备一个小黑板,用简短的语言写上要表达的话,对方领悟意思后,做一个OK的手势。

  就这样,在“神五”发射前3个月,救护平台搬上了直升机。机上配备麻醉机、吸引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手术器械包等各类急救物品和药品,并对所有的救护器械进行了安装固定,整个机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ICU(重症监护病房)”。

  “神五”“神六”试锋芒

  离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真正的挑战即将到来。

  2003年10月12日中午,306医院输血科的王嵘搭乘班机来到呼和浩特,把两个神秘的蓝色小箱子交给了从四子王旗赶来的医疗救护队队员刘志国。而刘志国又马不停蹄地在当天下午护送这两个装有小型冷藏系统的宝贝箱子回到四子王旗。一路上都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箱子里装的就是三位候选航天员的血液配型和血浆。“万一出事,这里面可真就是救命的‘宝贝’。”

  上天的最后人选到发射前才确定。10月15日晨,医疗救护队副队长张坚告诉大家:“人已经定了,姓杨,到时候就用B型血。”

  “神舟”五号返回舱落地后,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两名医监医保人员冲到返回舱门口,其他人员则全部被限定在10米之外。“当时真是既紧张,又激动,又兴奋。谁也不知道杨利伟从舱里出来后究竟是什么状况。”

  一段时间后,杨利伟从返回舱里走了出来,身体状况良好。几乎在他出舱的同时,队员们的耳机里传来了医监医保人员的命令:“航天员身体正常,转入医监医保程序。”

  现场沸腾了!然而,航天医疗救护队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队长邹德威和心血管内科主任高铁山还将陪杨利伟乘专机返回北京,对其进行全程医疗监护。

  两个小时后,飞机抵达北京西郊机场,航天员安全无恙。

  与“神五”相比,“神六”从发射到返回着陆都更加顺利。与“神五”一样,当搭载着航天员的专机到达北京西郊机场时,迎接航天员的是海浪一般的鲜花和掌声。此时,没有人知道,从飞机上下来的邹德威和高铁山,是干什么的。

  航天员的日常健康卫士

  对于解放军306医院来说,飞船着陆后对航天员进行急救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航天员的体检以及日常伤病的治疗。

  按照规定,航天员每年要来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体检包括普通人年度体检的所有内容,还增加了CT、核磁共振等比较复杂的项目。通过这些细致的检查,有关部门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状况。

  另外,记者非常关心的是航天员平时如果受伤或生病,他们在用药和治疗上有哪些特别之处。而院长邹德威的回答不禁让记者有点“失望”:“航天员在选拔的时候都是优中选优的,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一般人要好得多。我和他们打交道这么久,还没遇到过他们有什么大的伤病。” (来源:中国青年报;潘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