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解放军整建制沙漠日行军纪录高达532公里(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 05:57 解放军报
解放军整建制沙漠日行军纪录高达532公里(图)

新疆军区某部步兵团团长胡筱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刘声东 王雁翔 特约记者 梁永利 特约通讯员 李祥君 

  一位维吾尔族老艺术家说,我啥场面都见过了,不太容易受感动了。可听完新疆军区某部步兵团团长胡筱龙的事迹报告后,他拿起冬不拉,挥泪弹唱了一曲《怀念战友》。

  一名退伍战士得知胡筱龙重病住院,千里迢迢从甘肃老家赶到新疆,恳求医生:“只
要能救胡团长,我愿把身上任何器官移植给他。”

  胡筱龙住院期间,他所在团官兵给他写了5800多封信,叠了1万多只千纸鹤,期盼、祝福他早日康复……

  2006年4月26日,胡筱龙因十二指肠乳头癌医治无效病逝。还有5天,就是他37岁生日。

  2006年6月2日,胡筱龙以56万多张选票当选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他是天生的军人,他有着强悍的军人气质;有着当代军人所应有的胆识和睿智。他忠于职守,殚精竭虑,毕其一生。他是戍边将士的楷模。

  新疆军区、兰州军区党委先后作出《关于开展向胡筱龙同志学习的决定》。2006年8月10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胡筱龙。

  以自治区党委的名义作出向一位军人学习的决定,这在新疆还是第一次。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和平时期的戍边人,如此震撼军营内外,感动天山南北?

  挺进“死亡之海”,演兵昆仑雪山,他率领全团一次次深入险境,向严酷的大自然挑战——

  “哪里地势险要,就在哪里练兵”

  2004年6月9日,胡筱龙就任新疆军区某团团长。

  7月,胡筱龙就率全团官兵实装实弹,向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挺进,展开了一场现代条件下的野战机动演练。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进入沙漠第二天,突然遭遇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不足20米。胡筱龙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连续行军16小时,创造了摩托化步兵团整建制实装沙漠日行军532公里的全军纪录。

  兵过沙漠边缘的且末县城,他即兴赋诗:大漠铁流急,沙尘蔽日浓。驰骋塔里木,千里显英雄。

  “自古英雄尽解诗!”在电视机前观看演习的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著名军旅作家周涛,看到镜头里的胡筱龙身穿迷彩,头戴钢盔,脸庞黝黑,体格健壮,英姿勃发,不禁脱口赞道:“真是天山一猛虎!”

  “军人是为战争而存在的。但谁也不能说没有战争就不需要军人的存在。”这是胡筱龙报考军校时对父母说过的一句话。1969年5月出生,198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安陆军学院的胡筱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爷爷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秀才。从胡筱龙咿呀学语之日起,爷爷就教他背诵古诗词。9岁时,胡筱龙就写下了读《曹刿论战》有感:“齐鲁兵刃即相见,庄公无备欲迎战。将相乏术误社稷,布衣三鼓定乾坤。”

  这位自小立下从军报国之志的热血男儿,军校毕业后要求分配到了大漠深处的一个野战部队。任师教导队教员,他是军区表彰的“优秀四会教练员”;任参谋,他是军区“十优百强”参谋业务尖子;任师作训科长,是军区表彰的“百名科技练兵先进个人”;任团参谋长,他率司令部在新疆军区业务竞赛中夺得团体第一。2002年底,胡筱龙到一个连续3年军事训练落后的团队当参谋长,该团当年就跨入了“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他提升到另一个团当团长两年,团队被新疆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团”,荣立集体二等功。

  为了实现昆仑试剑的梦想,2003年夏天,担任团参谋长的胡筱龙踏上高原勘察地形,带领参谋人员翻达坂、上雪山,拍摄了20余盘高原训练资料,收集了数万字的沿途兵要地志,精确计算出10余种大型车辆的最大爬坡度和转弯半径。

  斗罢艰险又出发,一路豪歌向天涯。当上团长后,胡筱龙更加坚定了要带领团队实兵实装探索高原作战新课题的决心。

  2004年12月下旬,天山深处风沙茫茫,白雪皑皑。胡筱龙又挥师冰山雪域,千里挺进天山腹地,拉开了长途机动演练的序幕。

  “雪山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路况又差,不安全因素多,万一出个啥事,怎么交差?还是慎重点好。”出发前,有人这样吹风。

  “谁能预料战争在哪打响?”胡筱龙表情凝重,不容商量:“哪里地势险要,就在哪里练兵!”

  一声令下,他把部队拉出了营区,快速向雪山开进,把许多平时不敢练的课目一一搬上雪山,反复演练,总结出防严寒、耐饥饿、抗疲劳和兵力集结、雪地伪装、快速机动等多项新战法。

  部队机动至某达坂时,前方路基被雪崩破坏。一侧是刀削般的陡崖,一侧是深不可测的山涧,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梯队指挥员瞅瞅幽深的谷底说:“强行通过太危险了……”胡筱龙却斩钉截铁地说:“平时回避风险,战时就更危险!”

  胡筱龙振臂一呼,官兵们如猛虎下山,跟着团长抢修道路。道路修复后,胡筱龙乘头车第一个冲过危险地段,后续车队紧随其后,像走钢丝一样,缓缓越过了“鬼门关”。

  这一趟,胡筱龙把部队拉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开展野战生存训练,进行装备效能测试,收集了大量沿途兵要地志,采集到300多组高原数据,探索出20多项新战法。

  行军大漠雪原,他命令部队撤离容易暴露的国道;冒着狂风暴雨,他命令部队全装实爆作业——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