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重走长征路:长征序幕在这里被揭开(2)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20:30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重走长征路:长征序幕在这里被揭开(2)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新华社记者重走长征路:长征序幕在这里被揭开(2)





  在赣南,这个季节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突然,乌云翻滚,瞬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环绕在群山间,有时,大雨似乎在与我们赛跑。我们在绕上一座山时,还是阳光普照;刚刚驶入下一座山,暴雨就不期而至;还有,如注的大雨会从我们后面急追过来。我们就这样在时而大雨时而阳光的群山间循环前进。

  我来自赣北山区,对大山本来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但对赣南的这种天气,仍然
感到些许不安与恐惧。

  山高林密,真是一个打游击的好地方。

  当坚持还是放弃已成为一个问题时,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红色力量"压迫"着我。我没有放弃,继续前行。

  在乡间公路上行驶2个多小时,群山环抱的横石村隐隐约约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从南昌带来的那台价格不菲的越野车再也无法前进时,只能下车步行。

  显然,这种季节在这种地方采访,泥泞山路算不上困难。困难的是,我们如何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挖掘到读者感兴趣的红色往事?如何让那些耄耋老者把尘封数十年的红色记忆向我们全盘开启?

  当我们艰难来到了横石村,满怀希望地准备寻找当年的旧址以及曾在这些旧址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时,现实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失望。

  遗址几乎完全没有了遗址的痕迹。六军团当年曾在鲤鱼冈召开了西征誓师动员大会。然而,70多年后,我们在鲤鱼冈只看见了青树和绿草,找不到任何可以见证那天曾经发生过一次在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万人大会的蛛丝马迹。

  幸好,当地百姓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把这段历史流传了下来。林场场长林茂水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故事又讲给了我们。

  在整个横石村,惟一一个能告诉人们红六军团当年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是一个小石碑,它位于村子中间,上面写有"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几个小字。横石村党支部副书记邱长华告诉我们,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他们准备花一千块钱重建一块大的纪念碑。他说,就这一千块钱,村里也是下了大决心的,在他们这样的贫困山村,拿出这些钱并不容易。

  村民们说,再贫再穷,也不能对不起血染的历史!

  邱长华说,年代太久远了,村里亲身见证过那段历史的老人已经很少了。有一位身体很好的老人,本来比较了解那段往事。但,这样的鬼天气,这样泥泞的山路,我们进不去,他也出不来。

  好在,我们找到了83岁的王新华。当年,萧克的军团指挥部就设在他家的祠堂里。

  "红军好,打了土豪,我们小孩子就有猪肉吃,有衣服穿。"王新华至今还怀念萧克分给他的"浮财"。

  我们刚刚说明来意,王新华就一个劲地讲述"他与高个子萧克将军的来往细节"。一开始,他并没意识自己的方言实在难懂。

  "其实,六军团在横石的活动时间并不长,前后不到一个月。"周慧芬说,1934年7月中旬,六军团秘密进驻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顿时,横石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家家户户住满了红军。

  实际上,就在萧克率领的六军团让年仅11岁的王新华刚刚体会到"当家做主人"的喜悦之时,湘赣苏区已藏不下这支被苏区人民称为"湘龙赣虎"的红军部队了。

  在南昌,解放后曾任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江西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陈浩告诉我们,那个时期,苏区面积缩小,粮食衣物紧张,枪支弹药缺乏……他们遇到了组建红军以来最窘困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重走长征路:长征序幕在这里被揭开(2)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