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解放军建军79周年 > 正文

福建某预备役高炮师强化官兵战斗精神培育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23:07 中国国防报

  让利剑之刃更锋利——福建某预备役高炮师强化官兵战斗精神培育纪事

  杨永让 林军 本报特约通讯员 曾还彪

  战斗精神是军队利剑之刃。福建某预备役高炮师党委通过“淬火”、“打磨”、“加钢”多种手段和途径,潜心探索利剑之刃的“保锋”要诀。

  利剑之刃展“锋芒”

  5月31日,福建某地。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一场旨在检验预备役部队遂行城市应急防空作战任务的演练拉开了帷幕。

  夏日天,娃娃脸,说变就变。刹那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浊浪卷涌。

  

福建某预备役高炮师防空分队在倾盆大雨中向阵地开进。“发现‘敌机’!”指挥员一声令下,官兵迅速改变行军路线,采取军民车辆混编,小梯队、多批次、多方向、滚动式地向预定地域急行军。尽管一路上爆炸声、雷鸣声震耳欲聋,但预备役官兵们沉着冷静地绕过炮火的封锁,在风雨中抗击,在泥泞中奔袭,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地域。

  “战况”空前激烈。面对“敌”高技术武器的巨大杀伤力,预备役官兵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雷达分队牢牢锁定“目标”;信息分队密切关注“敌情”,跟踪测定“敌”机袭击的准确方位;电子干扰分队启动干扰仪,对“敌”机的侦察、通信系统和雷达制导武器实施干扰;生化防疫分队迅速在“战场”上对“敌”生化袭击“沾染区”进行取样、检测;医疗救护分队冒着“敌”猛烈的炮火,将伤员运送到安全地域紧急进行医疗救治……

  这个预备役高炮师紧密联系预备役官兵的思想实际和担负的使命任务,坚持把野战化训练和实战化演练作为磨砺过硬战斗精神的“熔炉”,选择在恶劣天候、复杂环境下进行训练,让官兵在逆境、困境、险境、劣境、苦境中锤炼顽强意志和过硬作风,着力培养官兵顽强战斗的精神。

  严防利剑之刃“锈蚀”

  去年夏季,这个师首长机关带一个团进行成建制野战化训练。南国夏日,酷热难耐。一天,师政委刘平路过训练场,偶然听到几名预备役士兵躲在树下发牢骚:“这么热的天搞什么训练呀!”“仗一时也打不起来,那么较真干吗?”“就是打仗也是作战部队的事,轮不上我们,练也白练”……

  牢骚话引起了师党委的关注,在深入训练场对预备役官兵战斗精神进行专题调研后,汇总的情况令人深思:

  有的官兵战斗队思想树得不够牢固,认为天下太平,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战斗精神没必要。

  面对信息战、网络战等现代作战样式,一部分预备役官兵认为,未来战争就是“按钮”战争,敲敲键盘、按按电钮就可决胜于千里之外,战斗精神不重要。

  部分预备役官兵感到预备就是后备,不需要时刻准备,参战打仗是作战部队的事……

  面对模糊认识,师党委“一班人”将培养和强化预备役官兵战斗精神摆上了重要工作位置。

  为利剑之刃“保锋”

  预备役官兵亦兵亦民,更要充分“淬火”、“加钢”,才能使利剑之刃更加锋利。

  为利剑之刃“加钢”。他们结合部队远程机动,组织官兵重走红军长征路。一路上,大家边参观边学习,边体验边思考。一路征程,一路收获,沉淀在红军足迹中的“听党指挥、英勇顽强、坚贞不屈、不怕牺牲”战斗精神,变成了官兵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为利剑之刃“淬火”。他们充分利用地方报刊、广播、影视和网络等大众传媒,介绍预备役部队的性质和任务,加强国防法、兵役法等法规知识的宣传。将国防知识、战斗精神教育资料、预备役官兵的先进事迹和革命战斗影片制作成专题网页,邀请老前辈在视频中给官兵讲战斗经历,官兵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接受教育,使战斗精神培育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便捷化。

  为利剑之刃“打磨”。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是磨砺官兵战斗精神的最佳平台。14号强热带风暴正面袭击厦门,停放在高崎国际机场上的8架民航客机有被风刮到海边的危险,该师某团官兵紧急出动,在狂风暴雨中奋战3个多小时,将飞机一一固定。部队通过处理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既培养了指挥员处变不惊、果敢决断的心理品格,又锤炼了各级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更培养了官兵临危不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

  为利剑之刃“保锋”。他们每年组织一个团成建制进行野战化训练,把战斗精神教育贯穿到训练的全过程。编写了《树立必胜信心强化战斗精神》教育提纲,制作了战斗精神多媒体教育课件,师团领导深入训练场给官兵授课辅导;组织教唱战斗精神和“八荣八耻”歌曲,播放反映我军光辉历程的电视片和部分传统教育影片,让参训官兵佩戴战斗精神誓言卡,使预备役官兵带兵打仗、当兵打仗的意识牢牢夯实。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