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纪事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21:12 中国国防报 | |
预编士兵哪去了——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一段经历 沈 平 本报特约通讯员 罗 晓 张伯平 5月下旬,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组织11个连队参加省军区实弹射击训练考核。接到通知 “预备役士兵乘飞机回连队参训”——这个话题,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也道出了这个师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几多尴尬 临阵缺兵,炊事兵上阵 去年夏天,这个预备役师组织所属某团3个营进行野外带实战背景演练。 命令下达后,刺耳的防空警报响个不停,“敌”轰炸机也盘临城市上空,一枚枚重磅炸弹即将落下。就在这紧要时刻,导调指挥部却发现,竟有部分预备役官兵与花名册对不上号。有的单位只按参演要求落实人数,但对是否预编欠考虑。 按规定,这些非预编“士兵”不符合参演要求,否则所属连队将被判输。结果,由于每个连队都少了一部分参演人员。一些连队把炊事兵拉过来凑数,虽然打出了炮弹,却耽误了开饭时间。 企业苦衷 抽掉一个人,有时会瘫痪一条线 “仗还没打就缺兵,这些兵到底哪里去了?” 为了弄清原委,师团两级同时派出人员深入各家预编企业调查。 调查人员问企业领导,企业领导也有苦衷:“预备役士兵全是公司骨干,抽掉一个人,有时可能会瘫痪一条生产线。” 民营企业、连续6年都被师党委表彰为先进的南京金陵 化工厂的董事长杜亚利说:“每次训练,都要提前调整生产任务,协调抽调预编士兵,这些预编士兵离岗参训给公司生产造成很大被动。”企业的苦衷,让师党委“一班人”坐立不安。师党委感到,问题表现在平时与战时脱轨、编兵与训练脱节上,但根源却在于师团党委统筹工作不够。部队组建成以来,为了加速形成战斗力,更多的是给预编单位派任务,压担子,而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预备役工作,如何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预备役工作却考虑不多。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作为预编单位主要骨干的预备役士兵,既要完成企业交给的生产任务,更要完成部队赋予的训练任务。战场要打赢,市场要发展,二者看似矛盾,但可协调。师党委感到,预备役工作只有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创新措施 编训一致,训练场吹新风 师团两级党委着眼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双重效益,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预备役士兵都“货真价实”。 改变编组方式。接受预编企业的建议,通过将士兵编组向更多企业拓展、向开发区延伸,使每个企业的编兵负担相对减轻,缓解个体压力。 改变训练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调整训练计划,把以往的每年集中一次训练向多次“轮训”发展,使预备役士兵能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情况下完成年度训练任务。过去,一些企业员工曾担心参加预备役训练回来后,岗位就没了。现在,师里改变训练模式后,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工作情况自主安排到预备役部队参加训练的时间,解除了后顾之忧。 改变考评办法。该师所属某高炮团卫生队9名预备役军官编在江苏省人民 医院,该院拥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部队组织他们立足本职开展岗位练兵,年终组织考评。对于那些部队专业同本人实际专业结合紧密的预备役官兵,他们采取了岗位练兵、上门考核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编训脱节的问题。由于编训一致,这个师今年参训连队的预备役士兵到位率高,一举打下11具飞机拖靶,在参训预备役部队中成绩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