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探索发挥预备役军官群体作用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00:30 中国国防报

  百余名预备役军官走上指挥一线——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探索发挥预备役军官群体作用的经历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明

  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党委紧紧抓住预备役部队特点做工作,切实发挥预备役军官的群
体作用,有效推进部队全面建设,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快速提升。

  32名预备役军官自立“军令状”

  去年5月,该师接受了参加省军区实弹防空演练考核的任务,所属各团均有一两个营参训。就在考核准备开始的节骨眼上,有两个团的第一政委接到通知,需要到国防大学和西安政治学院学习半年。“第一政委不在,保障能到位吗?”不少官兵心里有些犯嘀咕。

  “不能因为第一政委不在位,工作就有懈怠!考核所需经费、物资等一定要按时、足额到位!”训练准备会上,这两个团的32名预备役军官当场立下“军令状”,签订了责任书。随后,他们按职责分工,迅速展开工作。不到一个星期,经费、车辆、器材、人员等全部到位。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全师158名预备役军官走上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抓管理又抓保障,既管前方训练又兼顾后方协调,发挥出良好的作用。组织得当、保障有力,官兵士气高昂。实弹考核中,全师击落飞机拖靶11具,受到省军区的通报表彰。

  一人离职引发多项工作被动

  主官不在,工作却丝毫未受影响,原因在于该师认真吸取了3年前的教训,建立起预备役军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挖掘和发挥出预备役军官的群体作用。

  3年前,该师某团受命参加上级组织的一次重要演练。为解决演练所需人员、经费、装备物资等问题,团领导跑遍了驻地有关单位,可效果很不理想:需动员征用30多台运输车、通信车,只落实了六七台;参演通知下发数日,不少预编单位仍按兵不动……原本一直展开得很顺利的工作为何一下子“磕碰”了?一些地方干部直言:“你们团的事原来都是兼任第一政委的市长直接过问的,现在他荣升了……”面对这一窘境,知情人形象地说:真是抽了一块砖,塌了整幢楼!

  “建楼房一块砖砌得再好也没用,必须把所有砖石磨合好放到位!”预备役军官队伍建设分析会上,师领导通过分析这一事件,统一了思想:预备役部队建设要走上正规化轨道,必须依法进行。在当前法规制度还没有完全配置到位的情况下,预备役部队的大部分工作需要预备役军官帮助协调解决。为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必须把所有预备役军官调动起来,发挥群体作用。“一人离职引发多项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单位对第一政委等主要预备役领导过分依赖,而对其他预备役军官作用重视不够,使其未能真正担负起相应责任。

  让“指头硬”变为“拳头硬”

  针对这一问题,该师着眼战斗力要求,军地协力探索建立发挥预备役军官群体作用的有效机制。

  建立军地联考预备役军官制度。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共同制定《预备役军官管理及考核办法》,分级分类量化预备役军官职责和考核标准,把预备役军官纳入地方干部目标管理总体规划,军地双方对预备役军官共同选配、共同培养、共同考核、共同奖惩、共同使用。去年底,该师会同省、市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师1000多名预备役军官进行考核之后,对每个预备役军官提出了使用意见。17名营以上预备役军官因履职优秀,被提前晋升军衔,同时在地方也被提升使用;12名干部因履职不好,在免除预备役军官职务的同时,也在地方干部使用中被一票否决。

  严格规范工作程序。让每一名预备役军官明确自己的职责,遇事该谁办的谁办,无特殊情况不越级处理,使预备役军官在履职中增强军人意识和工作能力。认真落实好情况通报、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凡有重大事项,在向主要预备役领导汇报的同时,扩大通报面,使预备役军官随时了解和关注预备役部队建设。

  狠抓教育训练。加大预备役军官业务培训、跟班训练、参观见学、军事院校进修等工作力度,并把预备役军官推上实战演练的前台,使预备役军官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硬指头”变成了“铁拳头”。通过发挥预备役军官的群体作用,近年来,该师遇到的事关战斗力提升的诸多难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师、团硬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全面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师3次被总部通报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与此同时,一个优秀的预备役军官群体逐步形成,先后有180名预备役军官因军事训练等成绩突出立功受奖,120多人被江苏省委组织部和人事厅表彰为“优秀预备役军官”,24人受到军区以上表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