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解放军建军79周年 > 正文

军营忆旧:抗震激发我从军报国志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6:24 解放军报

  第二炮兵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韩仲明

  每次乘火车路过唐山,我都要深情地注视着这个城市。30年前,在我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夕,参加了那场令我终生难忘的抗震救灾。那血与火的考验,使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把救死扶伤作为我一生的职责,把解除人民疾病痛苦作为我应尽的义务。

  1976年7月,我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毕业实习。28日凌晨,我在睡梦中突然被强烈的颠簸震醒。看到半空中摇晃的日光灯,听着铁床发出“吱吱”的声响,同学们意识到地震了,纷纷跑到操场上躲避。

  当我们还不知道哪里发生

地震时,接到了
医院
紧急通知:从毕业生中抽两个班组成医疗队赴唐山抗震救灾。除几个身体不好的同学留校外,其余同学带着药品和简单行装立刻奔赴唐山。

  医疗队坐着“震后第一列车”向唐山驶去,到达昌黎车站后又改乘汽车。公路上到处是沟缝,长龙般的救灾车队缓慢行进,不时有汽车轮子陷到沟缝中抛锚。

  当接近唐山市郊时,我看到解放军带领一批批灾民向外转移。从他们疲惫的身影、浑身的汗水和衣衫很破的着装,我们已经预想到了灾情的严重。到达市区后,眼前的情景还是让我们惊呆了:废墟上熊熊燃烧的大火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公路两旁摆放着一排排的尸体。先期到达的官兵军装已被汗水浸透,双手已被磨破流血,可他们仍然坚持用最简单的工具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这就是人民的子弟兵,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首先赶到现场,并担负起最艰苦、最危险、最繁重的抢救工作。

  医疗队在一个露天体育场扎下帐篷后,立即投入到重伤员的抢救和转运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救治数百名伤员,带来的骨折固定夹板和导尿管很快用光,后来就砍树枝来代替夹板,一根导尿管消毒后几个人轮流用。市区自来水系统被地震破坏,酷暑中我们每人每天定量供应一壶水和一包饼干。夜晚,余震不断,开始大家还习惯性地跑到帐篷外躲避,后来干脆就不理睬它。机场的飞机每三分钟就起降一架,运来的是救灾物资,运走的是经我们简单处理的重伤员。有一个因脊柱被砸伤而截瘫的伤员,体重足有150多公斤,担架太窄盛不下他的身体,我们最后用门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抬上了飞机。

  3天后,医疗队又转赴赵各庄矿区救灾。矿区卫生条件差,再加上烈日炎炎,腹泻病人很多,带去的药品很快告急。怎么办?医疗队开会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大家轮流去周围田野挖草药熬成中药汤,挨家挨户送给病人。有5名女学生在矿区街道办事处帮忙,医疗队就给她们传授医学知识,带她们去病区巡诊,逐渐把她们培养成赤脚医生,为矿区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员。有4名矿工被埋在井下14天后获救,医疗队负责救治其中一名。他叫李保星,只有十几岁,14天靠喝矿中的脏水维持了生命。我们把他单独安排在一顶帐篷内,每天为他输液治疗,很快使他恢复。

  抗震救灾结束后,我受到中国医科大学和沈阳市卫生局嘉奖。这场抗震救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医生挽回病人生命的责任重万斤。也正是由于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在抗震救灾中的壮举,从而激发了我的从军报国志,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人民军医。(莫鹏整理)

  结束语

  《记忆唐山抗震情》到这一期就结束了。遗憾的是很多来稿不能一一刊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了十余万官兵在30年前那场大灾难中,为了人民的利益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所立下的不朽功绩。

  面对这些久远的“记忆”,我们依然无比震撼,常常眼含热泪;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并将不懈努力。

  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