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中国军力报告》增加引述中国领导人讲话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8:47 国际在线

  作者:黄 晴

  5月23日,美国国防部2006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对外公布。这个一年一度的报告,是美国在世界上给中国的“专门待遇”,也是美国“寻敌”的“冷战思维”的典型表现。

  综观今年的美国国防部“报告”,和往年的“报告”相比,在大的方面变化不大,如对中国战略意图的判断、对军力发展的判断等等,但在资料引用、重点强调和词句表达上有一些变化,如更关注中国的远程战略投放能力,称中国“改变了亚太地区军事平衡”等等。

  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军事强国,“冷战思维”也由此产生。用学术一点的话说,“冷战思维”代表着美国的一种“战略警惕”,总是担心有什么国家会取而代之。这种警惕导致了一种“寻敌”意识,美国似乎必须找到一个“对手”,才可能确定自己的国家方向和定位,否则,美国将惶惶不可终日。

  “冷战思维”也是美国社会现实利益格局的一种话语表达。

二战以来,美国社会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即所谓的“军工综合体”,其中包括国防部及大量军工企业。试想,如果没有一点紧张气氛,没有一个“对手”,美国国防部如何获得更多的国会拨款,军工企业如何获得更多的订单?在某种意义上,冷战意识形态是美国社会中利益和权力博弈的方便话语,它之所以余绪不绝,就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利益追求仍然存在。

  今年的“报告”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增加了对中国领导人讲话的引述。例如,“报告”的第二章标题下用中文引用了“冷静观察,站稳脚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24个字,第三章标题下则用中文引用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论者称,有关词的英文翻译存在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读”。例如,“韬光养晦”一词被译成“蓄势待发”的意思,意境上差别就颇大了。此外,任何词语的准确含义往往依存讲话的背景和上下文,“报告”的作者似也没下这方面的功夫。按照当代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翻译是一种“文化再造”,美国国防部看来“再造”了中文词的含意。

  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时常发生语义学争论。在中美撞机事件发生时,美国报刊上,满天满地是关于“抱歉(sorry)”和“道歉(apology)”之异同的争论。这说明,在两个国家建立互信的过程中,透明度固然重要,但文化理解可能更加重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