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唯一的一门山炮 |
|
红军手榴弹 |
|
照亮红军前进的马灯 |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攻占黎平县城。18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会议。会上,博古、李德等人仍坚持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等人则主张向敌势力较为薄弱的黔北进军。双方交锋异常激烈,会议从白天一直开到深夜。性情一向温和的周恩来被李德等人的固执激怒了,“叭”地一拍桌子,桌上的马灯被震熄了。马灯再亮时,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采纳,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
黎平会议会址是一座清代建筑物,前低后高的两个院落共5间大屋,占地约800平方米,位于县城“翘街”的中部。由于在此召开了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会议,这条因两头翘、中间凹而得名的街道,被当地人形象地比喻为:“一根挑起过红军长征重担的‘翘扁担’,它使红军一进入黎平就看到了黎明![详细内容] |
红军四渡赤水
红军一渡赤水,改向川滇黔边发展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军立即以12个旅分路追截,并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军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
红军二渡赤水,进行遵义战役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第2路军各纵队分向扎西迫近。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侧击,毛泽东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红军三渡赤水,由遵义再进川南遵义战役后,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红军四渡赤水,将国民党军甩在乌江以北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详细内容]
|
|
红军用过的竹饭盒和水壶 |
|
红2方面军干部用的皮包 |
|
|
|
 |
 |
一条红军时期的珍贵毛毯 |
|
董振堂这时才注意到朱德穿着单薄,他一边让朱德稍候,一边急忙叫警卫员回屋取东西。等包裹拿来,董振堂立即捧给朱德。朱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条毛毯。他连连推辞。董振堂真诚地说:“这条毛毯是我用干净的钱买的,可不是发的洋财,如不嫌旧的话就请您一定收下。”朱德感动地接了过来。董振堂站在风雪里,目送朱德等人远去,一直站了很久,很久。[详细内容] |
|
|
 |
 |
红色对联 |
|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恢宏,是中国红色对联的佳作,而更令人难忘的是,这副对联撰写者及家人的命运,与长征紧密联系在一起。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率领,从鄂豫皖根据地转移西征,经陕南进入四川东北部,经过浴血奋战,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详细内容] |
|
|
 |
 |
中央红军有三“虎” |
|
在中央红军中,盛传有三“虎”的说法。这三“虎”是指: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第2师第4、第5团。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聂荣臻等都这样称呼过,而周恩来更多的时候称它们为三只“拳头”。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这三个团。
[详细内容] |
|
|
 |
 |
红军长征中的“四老” |
|
在中央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资历较深,德高望重,被誉为苏区“五老”。1934年10月,除何叔衡留在苏区继续战斗外,其他“四老”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征程。
[详细内容] |
|
 |
红军历史上的四支先遣队 |
|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先后组建过4支先遣部队,他们分别是: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多里,先后进行了30余次重要战斗。对于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红六军团西征,与红三军取得联系,执行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红二十五军:1934年8月,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精神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实际,鄂豫皖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后长征的开路先锋中央红军先遣队:在红军长征的路上,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奇迹,都是刘伯承、聂荣臻等指挥的先遣队创下的。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详细内容] |
|
|
 |
 |
模范红五团永远当模范 |
|
1934年10月,作为中央红军主力团队的红五团,从瑞金出发,踏上漫漫长征路。1个月后,该团为掩护中革军委渡过湘江西进,奉命阻击全州之敌。12月1日黎明,已向红五团阵地发动了10多次进攻的敌人,又集中兵力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惨烈,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弹药打光后,官兵们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带领部队与敌人厮杀的团政委易荡平接连刺死两个敌人后,身负重伤。[详细内容] |
|
|
 |
 |
红军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
|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红军的伟大壮举告诉我们:人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70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详细内容] |
|
|
 |
 |
我为毛泽东做八角帽 |
|
为了尽早让毛主席穿上新装,当天晚上,张文清在油灯下将布料精心地剪裁之后,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由于灯光太暗,他左手也不知被针尖戳了多少次。“衣服做好了,没有顶合适的帽子哪行!”张文清想。虽然一天行军很辛苦,可他一点不觉着累。他灵机一动,又找来布料,别出心裁地给毛主席做起了八角帽,并一针一线缀上了红五星。
[详细内容] |
|
|
 |
 |
红军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 |
|
5月25日凌晨,担负渡河先遣队的红1团经过一天一夜160里路的强行军,赶到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附近,消灭了一股守敌,并缴获一条摆渡用的木船。团首长决定由一营二连组成渡河突击队,准备强渡。在连长熊尚林的带领下,排长罗会明,班长刘长发、郭世苍,副班长张表克、张成球,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和船工,乘着小船,在团机枪连和军团炮兵营的火力掩护下,向对岸冲去。
[详细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