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航空知识特稿:歼10具备世界三代半战机先进水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07:23 航空知识
声明:本文为《航空知识》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张宝鑫 几何时,这个型号的存在与否都是军迷们争论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逐渐的了解到了它的存在。但是它究竟在哪里?是否已经成为共和国的利剑?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以说自这款战斗机诞生之日,就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和理想。而今,面纱终于揭开。 作为我国自行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歼一10,实在是有太多的光环围绕身边。同时作为第三代战机,它究竟拥有什么样的本领来捍卫祖国的蓝天,也是广大军迷们所乐道的。既然已经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并形成战斗力,那自然是有过人之处。 透过层层迷雾,结合获得的一些只鳞片甲,笔者大胆对歼一10的研制过程和技术性能做一简要分析。 艰难启动,自主研制 在经历了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洗礼之后,发达国家终于意识到空战并没有向他们想定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各国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第三代战斗机。他们的共同点是强调格斗空战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重视飞机在亚跨声速范围内的机动性,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从实战结果来看,国际上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是比较成功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师们正确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其次是由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气动、动力装置,电子技术、机载武器、材料等方面发展迅速,也为战斗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世纪7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自身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航空工业是在苏联模式下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就是引进一仿制一改进这样的简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严重经验不足。随着中苏关系的交恶,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不能再指望从苏联方面获得最新型战斗机的相关技术了,必须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当时的中国空军,主要装备的仍然是以歼6、歼7为代表的第二代战斗机。尽管中国自行改进的歼7战斗机性能与传统的米格一21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作为第二代战斗机,其综合作战效能还是远不如第三代战斗机,尤其是在超视距作战性能方面。鉴于形势的需要,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就箭在弦上了。 那一年春寒料峭,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突然接到参加新机方案讨论会的通知。几天后,宋文骢作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代表,在空军和航空部领导以及专家、教授面前进行了15分钟颇有新意的发言。他从空战如何进行这一思路谈起,讲需求、讲思路、讲使命、讲方案、讲措施。他的一番言论给军方领导和技术负责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会议后,上级明确要搞一架新型歼击机,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又经历了两个寒暑的等待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方案获得通过,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总设计师。 —飞冲天,任重道远 歼一10作为一款我国自主独立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起点高,难度大,我国航空科研人员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而一项重大决策也常常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作为后盾。新型战机的总体气动布局也正应验了这一观点。歼一10战机采用了新式气动布局,不仅符合当今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趋势,还饱含着我国航空工业多年来科研工作的心血。 通过披露出的歼一10照片可以看出,歼一10采用了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机身线条流畅,采用了机身融合翼技术,后机身设一对双腹鳍,单发单垂尾,机身后有小边条,进气口为矩形,采用二元可调式进气道,在注重亚声速飞行性能的同时兼顾飞机超声速能力。 歼一10之所以采用鸭式全动前翼同无尾三角翼耦合布局,是因为通过鸭翼同机翼的耦合,利用大迎角下鸭翼产生的有利干扰(脱体涡),可以增加飞机的升力。而三角翼具有前缘后掠角大、展弦比小和相对厚度比较小的特点,有利于改善翼根部结构受力状况和减轻结构重量。同时,三角翼的焦点位置从跨声速区间到超声速的变化小,有助于保证飞机的纵向飞行稳定性。鸭式布局飞机的俯仰操纵不一定依靠鸭翼,它可以利用主机翼的后缘襟翼作为辅助配平操纵,这有利于提高飞机的配平能力,并可显著提高飞机的机动性。此外,当飞机降落时可以偏转鸭翼提供负升力,起到减速板的作用。 歼一10拥有较大的单垂尾,垂尾根部布置了减速伞舱。机后身设一对腹鳍,是直接固定在机身后部两侧的小边条上的。从照片上看腹鳍向外倾斜,这样有利于减小飞机擦尾的概率和增强隐身效果。 歼一10的前起落架为双轮,向后收起。新的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向前收起,估计同时需要旋转一定角度。歼一10的起落架布局,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的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 相关专题:航空知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