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09:40 航空知识
中国首颗“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图)
1966年6月,政委栗在山(右)、代司令员李福泽(左)陪同周恩来总理在基地观看地空导弹发射。

  首发卫星,圆梦太空

  两弹结合试验完成后,聂荣臻元帅从弹着区又返回基地,招见基地领导。他对栗在山、李福泽说:我这次专门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现在科学院乱了,科委机关也乱了,为不影响整个人造卫星试验的进度,卫星地面测控台站的筹建工作要交给你们负责。我回京后,让总参发个文件,各个台站的工程建设由大军区组织实施,实行双重领导。站址勘察、设备安装、业务工作都由你们负责。你们抽出技术骨干,到各个台站负责技术工艺性建设和设备安装。科学院的“xxx”工程处也交给你们。人造卫星发射试验1970年一定要实施,不抓紧卫星地面台站的建设,就赶不上了。你们可以先吃后吐,先接受过来,再慢慢消化。卫星地面观测站总体设计、设备抓总、机构组建、管理使用都交给你们管。

  于是,基地承担起了卫星地面观测台站的全面工作。专门组建了一个测量部,并选派王盛元担任部长。卫星地面测控台站的勘察、设计以及机构组建等工作全面展开。

  1970年2月,国防科委下达了执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试验任务,确定由栗在山、李福泽统一指挥卫星的发射试验。基地随即制定了发射方案,展开试验设备质量检查和综合操作演练。

  4月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运载

火箭运至靶场,开始进行发射前的各种测试。每进入一个新的试验阶段,基地都要向周总理和中央专委汇报。

  4月23日,发射阵地的测试检查工作全部完毕,基地指挥部决定将发射时间确定为4月24日21时,栗在山、李福泽和钱学森郑重地在发射任务书上签了字。中央专委当晚就批准了发射任务。

  24日21时35分,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扶摇直上,沿着预定轨道飞向太空。全国各卫星地面测控站跟踪良好,并及时报告跟踪情况。十几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入轨,《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震撼全球。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可以独立发射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当年的5月1日“国际劳动节”,栗在山、李福泽、王盛元、鲍厚国等人作为发射卫星的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情系戈壁,思念深长

  在基地这块土地上,饱含着多少情和义,让人感慨,让人思念。

  党和国家始终关心支持着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陈毅、李富春、薄一波等领导人先后到基地视察。聂荣臻元帅数次亲临基地,指导基地的建设和发射试验工作,并多次直接参与发射试验的指挥。特别是周总理,从1965年6月到1966年7月,5次来到基地。1966年6月29日,周总理刚结束对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的访问,就来到基地视察。下午,周总理和杨成武代总参谋长接见基地广大干部战士和职工家属,当乘坐敞篷汽车时,周总理拉着栗在山的手说:“上车来,同我一起检阅部队,看望同志们。”周总理又坚持要栗在山站在他和杨成武的中间,栗在山一再推辞。周总理说:“你是主人,你应该站在中间,我站在边上好与大家招手。”周总理在视察中指出:开发这个地区很重要,不仅有国防意义,而且有经济意义。你们要学大庆,要成为特等红旗,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这里是大有作为的。”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是基地全体人员在此奋斗的重要力量源泉。

  为了祖国的利益和国防科技事业,基地的官兵和科技人员,对家人和亲朋好友隐瞒着自己的去向,告别了社会,来到大漠深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他们不象导弹卫星的制造者那样容易出名挂彩,他们把全部精力和一腔热血,默默地奉献在了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双手托举起一颗颗导弹卫星。在基地的烈士陵园里,掩埋着包括聂荣臻、孙继先等500多位为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献身的同志,实践了他们当年立下的誓言。

  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创业,如今的基地已由当初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西部荒漠中的明珠,树立起一面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旗帜。老一代开拓者心中勾画的美丽图画,已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第一次发射导弹到圆满实施“神五”、“神六”的发射任务,将中国的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在我国国防事业的历史发展中,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第一城。在基地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目前已是我国尖端科技和航天事业摇篮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建立起西昌、太原、西安等多个发射中心、测试中心和跟踪站,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8月,在基地工作了13年的第一任政委栗在山将军,以81岁的高龄,情有独钟地回到了“东风”(基地代号)。他坐着轮椅,来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凭吊聂帅、孙继先等老领导、老战友。他围着陵园转了一圈,来到孙继先的墓地前停下,让人把他扶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墓碑前,久久地凝视着陵墓。他伸出拐杖,轻轻地敲了几下墓碑,仿佛是在唤醒老战友,用有些嘶哑的声音说:“老伙计,我来看你了!基地现在建设得很好,实现了你我当年的夙愿。”然后深深地鞠了个躬,说:“继先,安息吧!战友们,安息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航空知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