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德赶美:1946年苏联导弹大跃进运动内幕(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7:40 新浪军事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二战胜利后,苏联面临的战略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导弹武器研制方面,不仅严重落后于手下败将德国,还被主要对手美国抢先利用德国现成的导弹制品、技术文献和专家,实现了核导武器领域的突破,对苏联进行核讹诈。斯大林冷静分析了冷战即将到来前的严重威胁,立即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从1946年5月13日开始,正式发动导弹大跃进运动,决定在核导研制领域超过德国,赶上美国,并在1957年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对此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苏联遭到美国核讹诈威胁 二战末期纳粹德国拥有并广泛使用的一些导弹武器,苏联人甚至连想都没想过。战后,美国人在此方面又抢先一步,走到了苏联人的前面。对德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5月,美国发动了“Overcast”特种行动,全力搜索和招募德国核导专家,得到准确情报后,不惜违反美苏秘密协议,抢先进占本应是苏占区的图林根部分地区,把492名德国导弹专家及其644名家人、所有技术文献、100多枚准备运往前线的V-2导弹成品、大量半成品、材料、战斗发射阵地(包括训练有素的德国导弹兵)紧急运往美国本土,研制美国的导弹武器。美国人在较高的起点上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突破,1946年春成功发射了从德国运回的V-2导弹。 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其在核武器研制领域的垄断地位,大搞核讹诈,开始研究对苏联战略目标进行核打击的可能性问题。1945年11月,美国国防部联合情报委员会开始进行一项名为《美国空中攻击的俄罗斯战略要害》的秘密研究,分析对苏联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可能性,结果预测苏联方面的损失将高达1300万人。 斯大林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前所未有的战略威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听取相关报告,冷静分析苏联面临的复杂局势,结合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形势,判断敌方威胁程度,明白唯一切实可行的反击方式是迅速研制自己的核武器,装备最为先进的导弹武器,巩固国防实力,粉碎美国的核讹诈。最后,斯大林决定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在加速研制核武器的同时,大力发展导弹武器,壮大自己。 苏联导弹武器研制落后 早在20世纪初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证明,利用喷射原理研制远程飞行器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莫斯科、列宁格勒市一些科学家籍此研制出了喷气式飞行器、发动机和火箭弹。苏联红军在武器装备部长、人民军事和海军委员会副委员图哈切夫斯基的大力支持下,非常重视导弹武器的研制,1933年成立了火箭弹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陆军和空军使用的火箭弹。1938-1939年,苏联红军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装备了用于攻击空中和地面目标的RS-82、RS-132火箭弹,在远东与日本关东军的诺门罕战争中首次高效使用。此后不久,火箭弹研究所改组为人民弹药委员会第3研究所,除航空火箭弹和多管火箭弹外,开始研制其他多型导弹装备,如液体燃料喷气式发动机导弹、航空液体燃料发动机、海军导弹鱼雷、防空导弹、巡航导弹、喷气式飞机、自动化指挥系统、火箭燃料等。 但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由于各方面能力有限,仅有专家1000多人,实验室和生产基础薄弱,因此,最后除了航空火箭弹外,其余武器项目一个也未能真正实现。另外,研究所领导和设计师在1937-1938年的大肃反中未能逃过劫难,研究所领导克莱梅诺夫、兰格马克被处死,巡航导弹、喷气式飞机、液体燃料发动机专家科罗廖夫、格卢什科被关进监狱,科研实力大大削弱,项目进展事实上停滞。最为致命的是,苏联高层军政领导在导弹武器研制方面态度消极,不大信任。相应研制工作主要是在研究者个人倡议基础上进行的,战前没有成立专门的导弹武器发展部门,陆军自然也没有制订火箭弹战斗使用构想,更不会对其发射装置提出任何要求。二战期间最著名的BM-13战车只是在1938年第3科研所领导秘密劳动竞赛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同时研制出了配套使用的射程8.5公里的ROFS-132新型火箭弹,战斗效率较高。1939年12月,BM-13战车在靶场成功进行了实弹试验,建议列装部队,由于时任人民弹药委员谢尔盖耶夫、人民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副人民国防委员库利克、炮兵司令沃罗诺夫等人在此问题上分歧较大,争执不下,新型战车未能尽快服役。 在以上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在导弹武器研制领域根本没有大的发展。1941年4月,人民弹药委员会甚至命令第3研究所暂停火箭弹的研制工作,直到6月21日战争爆发前一天,人民委员苏维埃才决定尽快批量生产火箭弹和新型战车。但是,随后发生隶属关系和管理问题,第3研究所隶属权由人民委员苏维埃转到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更名为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第1研究所,主要任务是研制喷气式截击机及其发动机,任务未能顺利完成。为数不多的研究人员只是研制出了新型M-8、M-13、M-31火箭弹,之后研制射程30、50公里的火箭弹,未能成功。 德国导弹武器研制先进 德国吸取了一战失败的教训,在导弹武器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战后德军发展受到了严格限制,10个师的炮兵只能拥有204门77毫米迫击炮(每门只能有1000枚炮弹)和84门105毫米榴弹炮(每门只能有800枚炮弹)。但是,对导弹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却没有任何限制,德国随之重点研制这种武器。1930年德军武器装备局首次下达制造导弹武器的任务,要求研制射程超过240公里、战斗装药1000千克、能准确命中目标区域的可控导弹,1933年正式开始研制,1936年成立了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实验、试验中心,2万人昼夜工作。 德国导弹武器的研制得到了高层军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而且严格保密。到二战末期,共有138个导弹装备项目正在研制之中,约20种地对地、空对地、地对空、空对空导弹进行了试验,另外还研制出了10种非制导导弹,主要是“台风”多管防空火箭弹系统和射程160-200公里的“莱茵使者”火药弹系统。仅V-2导弹一个项目就有2000多名研制人员,有1220人在研制“瀑布”防空导弹,有800家工厂参与导弹武器的批量生产,每月保障生产900枚V-2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