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专家攻克新型飞机战伤抢修课题(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10:10 科技日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靖磊刘亮亮 本报记者唐先武 10年前,涂明武以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的身份走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10年后的今天,他的名字总是与飞机战伤抢修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军飞机战伤抢修学科领域“少壮派”的领军人。
与飞机战伤抢修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飞机战伤抢修学科正式落户于空军一航院,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之后又一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1996年,涂明武毕业后分到该院航空修理工程系,飞机战伤抢修对这位工学博士来说完全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在与飞机战伤抢修工程的接触中,一组组数据和空战实例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中,美军的战机损伤比是1∶2;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空军在战争的第一周,共修复了100架战伤飞机,假如以军没有战伤抢修能力,战争打到第8天,以空军就会完全丧失战斗力。凭借着战伤抢修技术的优势,以军创造了96%出动率,而这个数值几近是埃军的两倍;海湾战争期间,战机的损伤比增长到1∶9;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推演显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飞机损伤比将远远超过1∶20。涂明武深刻地认识到:飞机战伤抢修是保持一个国家航空兵部队持续作战能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涂明武下定决心,要在飞机战伤抢修领域有所作为。人们常说:“一生只做一件事。”飞机战伤抢修研究从此成为他一生要做的这件事。 在我军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创始人张建华的带领下,涂明武开始涉入这个新领域。几年里,他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琼浆玉液。在集体的智慧中,飞机战伤抢修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学科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是涂明武成长成熟的过程,扎实深厚的知识基础使他进步飞快,跨上了学科发展高速行驶的列车。 随着新型战机陆续装备部队,关于新机战伤抢修的各种新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新机综合运用了大量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飞机各系统的构造日趋复杂,战伤抢修的内涵亦随之迅速扩展,成为一个多种现代技术互相渗透,相互关联的复杂学科。传统的“车钳铆焊,洗刨钻磨”敲敲打打纯机械修理必须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很快,一项关于新机战伤抢修的课题摆在课题组面前,这是涂明武参与的第一个飞机战伤抢修相关课题项目。科研中,他虚心向老同志请教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使他对飞机战伤抢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题项目按期顺利完成,涂明武经过实践的洗礼也成熟起来。 在课题组成员看来,涂明武已暂露头角;从他自己来看,对飞机战伤抢修研究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